APP下载

农民数字素养赋能乡村振兴

2024-02-20马润贤王思枟甄妍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农民数字

□文/马润贤 王思枟 甄妍华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学院 河北·秦皇岛)

[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数字经济在农村的渗透率逐渐提高,未来农业发展趋向数字化,因此农民数字素养亟待提高。首先,利用理论分析的方式,从农民使用、学习、认知、社交和安全五方面具体分析农民数字素养提高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其次,针对我国目前实际状况,指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障碍;最后,提出提升路径。

引言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同时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4G/5G、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新态势,因此农民的数字素养亟待提升。对此,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至2025 年的发展目标,为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持。《规划》以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旨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罗磊等(2022)认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通过激发农民电商参与意愿促进增收;单德鹏(2022)认为,农民数字素养提高对市场经济意识和资产配置效率有积极作用,可以实现增收。然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数字人才的缺乏和内生性动力不强等问题都阻碍了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进而延缓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农民数字素养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首先分析其作用机理,其次指出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最后提出提升路径,旨在为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加快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

一、农民数字素养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

数字化时代下,随着数字资源越来越多地涌入农村,推动了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字乡村的建设要求数字技术在生产作业、消费、治理等各方面全方位共同发展,这要求农民的数字素养较现有水平要有所提高。本文将从农民的数字使用素养、数字学习素养、数字认知素养、数字社交素养和数字安全素养五个方面研究其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

(一)农民数字使用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乡村治理。农民数字使用素养指农民拥有并会使用手机等数字设备,具有一定程度的数字设备操作经验。农民数字使用素养的发展提高了数字乡村治理的程度,便捷了乡村治理。

农民对数字设备的使用素养是乡村数字治理发展的基础,为乡村治理提供更便捷的数字化途径。数字设备的推广和使用为农民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沟通交流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可以实现更加便捷快速的新型沟通模式,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为农村注入新动力。具有数字使用素养的农民可在乡村微信群或数字平台上建言献策,随时随地交流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得到反馈。从农民角度看,相较于传统的交流方式,数字素养提高促使农民在数字设备的介入下加强了乡村治理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农民乡村治理的参与率。同时,大数据可以简化政务办事流程,线上服务大大减少路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从治理者的角度看,基于数字设备可以随时获取乡村有关数据,促进乡村资源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由此,数字使用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乡村数字治理,推动乡村振兴。

(二)农民数字学习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农民数字学习素养指农民主动学习,或向有关数字人才学习数字技术的能力和积极性。农民数字学习素养的提升是农民学习数字技术内生动力增强的表现,可以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数字学习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数字教育的加强,可以通过增加农民数字教育资源和受教育途径的方式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进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高达37.5%,其主要原因在于城乡间数字教育资源的差异。通过数字教育可以使农民掌握一定的数字设备操作技巧,不仅便捷了数字化农业机械的推广,而且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有利于提升农民数字学习的内生性动力。在农民积极接受和主动学习下,农村的数字化水平能得到一定提高,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农村数字人才指掌握一定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使用方法,并将其教授给农民的人。农村数字人才的增加可以有效解决农民数字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及时与农民交流沟通和反馈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数字乡村的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同时,数字型人才的派遣也是政府切实落实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表现,利于加快乡村振兴的脚步。

(三)农民数字认知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政策推进和农业技术进步。农民数字认知素养指农民对于数字乡村推广和数字经济有关政策、数字技术辅助农业生产以及所处村庄的数字环境的认知,可分为数字政策认知素养、数字技术认知素养和数字环境认知素养三个二级指标。对数字政策的了解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智慧农业”背景下,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可以使得务农更加智能化、数字化,节约劳动力;所处环境作为外部因素对农民数字化接受度有一定影响。

第一,数字政策认知素养赋能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对数字政策的认知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政策的了解,当农民了解农业相关数字政策及其给予的政策优惠,会在政策支持下进行一定的转变,一方面利用更加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产量提高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农民的思想观念会向现代化、数字化靠拢,而观念的改变更利于推动农业数字化。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将农民原先较为落后的思想转变为与时代同频也应是目标之一,只有思想观念转变,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农民数字政策认知素养提高时,乡村振兴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双重推进。

第二,数字技术认知素养赋能农业生产,推动智慧农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生产从传统种植方式逐渐向“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是将现代科技(主要是物联网)与传统种植相结合,辅助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解放一部分劳动力。数字技术认知素养的提升不仅能改变农民传统务农观念,使其向现代化和规模化转变,提高生产效益,而且在数字设备和技术的帮助下,能解决农业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同时,该素养的提高是智慧农业进步的基础之一,当农民对智能实时监测和自动化管理等技术在认知上有一定提高后,智慧农业的推广阻碍减小,促进农业向精准化、生态化、高效化转变。

第三,数字环境认知素养奠定数字乡村建设基础,是农民提高数字素养的必备条件之一。数字环境认知素养指农民能充分认识到农村中已有的数字设施和环境氛围,如村中是否全覆盖4G/5G 网络,是否有温度、湿度实时监测系统等。环境作为一种外部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数字素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若村中数字环境建设较好,一方面农民具有学习数字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基础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在网络渗透或他人使用示范作用下,农民学习速度较快,具有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数字素养的提高。然而据统计,截至2022年1 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9.2%,仍有较大范围的农村没有网络覆盖,不利于农民向外沟通交流和数字化学习。在数字环境浓厚的氛围下,农民的学习进程更快,积极性更高。

(四)农民数字社交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农民数字社交素养指农民利用多种多样的数字设备和互联网获取物质和精神财富,可分为农民电商素养和农民数字娱乐素养。其中,物质财富主要指农民将农业生产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使本村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精神财富主要指农民网购或网上冲浪,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同时可以保护农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第一,农民电商素养赋能农产品生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电商的兴起是农民销售的机遇,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式,借助网店、直播等手段,可以帮助农民生产作物的销售,拓宽了农产品的流通,提高农产品销售速度。网络平台依靠大数据帮助农民分析消费者偏好,进而适当改变农产品种植结构,迎合大众喜好,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商在农村的推广还能增加农村就业,使得农民不仅局限于种植,可派生出网络销售、管理、物流等多种职业,改善农民就业难问题。同时,在农民电商素养提高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更便捷、快速,推动乡村产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第二,农民数字娱乐素养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在互联网普及率逐渐增高的背景下,农民可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充实日常生活。一方面农民可以利用网络上多样、多彩的数字平台获取广泛的文化资源,在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的同时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数字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偏远农村的民俗更容易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效建立农民的文化自信,同时传播中国优秀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

(五)农民数字安全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农民数字设备使用意识。农民数字安全素养指在数字设备使用过程中农民对已知或潜在的风险有意识地防范,可分为数字信息保护素养、数字风险识别素养和数字健康素养。农民数字安全素养的提高不仅减少了农民因操作不当或被欺诈引发的经济风险,而且保证了农民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一,农民数字信息保护素养有助于保护农民个人隐私,提高农民数字设备使用意愿。通过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和支付软件设置密码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让农民切实体会到数字化给个人生活和财产带来的保护性,促进数字产品使用意愿,提高数字设备的普及率。为支付软件设置密码是针对目前部分平台的“免密支付”而言的,密码的加入减少了农民由于操作不熟练或操作不当引发的计划外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民的财产安全。农民在意识到数字设备在金融管理上的便捷后,可以提高其使用意愿,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第二,农民数字风险识别素养的提高将减少农民遭受金融诈骗的概率,赋能数字安全建设。在经济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诈骗应运而生。农民可能对电子设备使用不熟练或对数字诈骗接触较少,因而更易遭受到网络诈骗,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甚至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失去一定信任,大大降低积极性。因此提高电信诈骗有关知识教育在农村的普及,让农民可在一定程度上识别诈骗套路,不轻易向他人汇款和点击不明链接,有助于保护农民财产安全,同时也赋能乡村数字安全普及建设。

第三,农民数字健康素养保证农民身心健康,在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同时娱乐放松。数字健康素养的主要衡量农民是否有过度沉迷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体健康问题,如视力下降和颈椎受损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丰富了农民的闲暇时间,给农民以不同程度的休闲体验。但过长的上网时间一方面危害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对电子设备的沉迷,影响正常农业生产活动,反而不利于乡村振兴。

二、农民数字素养赋能乡村振兴的阻碍因素

(一)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前提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然而目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推动仍存在较大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以学习和使用数字设备。较低的文化水平直接反映在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识和使用能力较低。2021 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民的职业数字素养得分仅有18.6 分,远低于其他职业群体。这是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在面对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知识时,缺乏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的信息化思维。因此,整体较低的农民文化水平,必然成为阻碍数字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农民内生积极性较低。我国的农村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独立性,新技术和政策的到来会对农民产生一定的冲击,引起不适应。且目前我国农村以老年人留守为主,对于数字技术和政策这类“新兴”发展成果接受慢、接受意愿低。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势必会对原农村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打乱原有生活节奏,再加上大部分农民抱有不一定能学会和认为没必要的消极态度,大大阻碍了数字素养的提升和数字乡村建设。

(三)农村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全面普及。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低,仍有部分农村没有网络覆盖。数字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使得部分地区的发展受阻,发展进程不一,致使农民整体数字素养的提高受到严重阻碍,部分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滞后。此外,尽管我国目前有大量数字平台和软件可以助力乡村服务,是数字乡村发展动力,但在建设乡村基础数字设施的过程中,农村对网络平台和媒体的利用率不高,农民的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数字技术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数字素养提升。

(四)农村数字化人才较少。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数字人才的帮扶是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我国下乡数字化人才数量较少,在农村停留时间较短,致使数字宣传教育还没有达到一定“量”的底线,无法发生“质”的进步。同时,数字人才在农村的主要宣讲内容多在于电商和销售,以及农业数字机器设备的普及方面,较少系统地教授农民如何使用数字技术以便利生活和培养数字安全意识减少风险。这反映出数字人才对农民的基本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关注较少,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

三、农民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一)推动农业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效率。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需要从技术源头进一步改善优化,推动农业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一是在研发阶段,相关设备和技术研发企业应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构建相关技术平台,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符合实际生产、可推广、可应用的设备和技术,减少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降低其学习难度;二是政府部门应从中协调,打破有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扩大技术数据共享范围,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并及时更新和解读相关农业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素质素养培育效率;三是优化问题反馈机制,即应将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时反馈至技术研发部门,对相关技术或设备功能进行完善,之后进行技术和设备的再创造,不断完善简化农业生产技术学习过程,从源头提高农民学习数字化知识的效率。

(二)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体系,全面提高农民主体内生动力。以农民的需求为根本导向,全方位构建农民素养培育体系,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科学精准设置培训方式及内容。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数字设备已经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因此,培训的开展应当充分发挥线上优势,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覆盖农业各领域数字化相关学习内容,依托直播、小视频、动画等形式,简单生动地展现数字化技术的操作方式,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选择;结合线下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实践操作相关技术设备、听取高数字素质人才讲座、参加企业培训班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选择;同时,结合线下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成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做到知行合一。数字乡村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和新契机,调动农民群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内生动力是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

(三)完善农村与企业间连接机制,因地制宜培养数字人才。加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与相关产业间的连接,实现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需推进农民素质素养与农业生产方式的融合发展。调查发现,大棚种植依托其作物早熟、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业从业者的新选择。因此,可以将智能大棚园区相关的数字素养培训作为重点,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时,加强相关技术企业与农村农业生产之间的联动,结合农村所在地的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培养具有对应技能的数字人才;另外,应加强与当地涉农高校的合作,鼓励具有高数字素养的大学生下乡指导实践,为农村带来先进知识和思想的同时,营造有利于返乡创业者的创业环境,为返乡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创业条件,建立电子商务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双向融合、促进的效果。

(四)全力打造电商助农平台,提升“数商兴农”工程实效。农村电商的发展为乡村架设起农产品流通的新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激活数字乡村潜能,为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源动力。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环境下,依托直播带货等方式的电商行业迅速发展,其在促进农产品上行、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改善提升农村风貌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农村应全力打造符合本村农业发展实际的电商平台,通过相关行业培训,使农民既“懂种”又“懂卖”,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从生产到销售均由农民自己完成,充分调动其生产和学习的积极性,为培育农民数字素养提供源动力。同时,进一步推动电商平台与农产品企业对接合作,积极开展服务农民的电商人才培育,发挥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基地、示范基地、电商直播机构、数字商务企业作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切实提升“数商兴农”实效。

猜你喜欢

数字化农民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