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支出及其影响

2024-02-14牛美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净资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牛美晨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甘肃·兰州)

[提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研发支出对于这类企业当期效益、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等绩效指标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结合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假设,选取33 家上市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实证结果,从政策制定、会计规范、企业研发活动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绪论

通过对当前文献的汇总梳理,可以发现在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方面,国外起步较早,并在多个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和经济体制建设的日渐完善,学者开始探讨研发投入与产业建设、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并于研发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方面产生一定成果。就研究结论而言,目前大多数国内文献认为研发活动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效应,少数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怀疑态度。研究内容方面,现有文献在对企业绩效、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研究时,大部分集中于财务绩效的研究。本文在继承之前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和研究结论基础上,结合浙江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将研发投入强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对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二、理论分析

(一)研发支出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分析。经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竞争的优势在于核心竞争力。研发支出产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独有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有利于企业长期盈利;企业盈利后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形成正向循环,最终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市场价值增长,实现企业绩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活动对这类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在于当期绩效、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图1)

图1 研发支出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图

本文所讨论的企业绩效主要指财务绩效,在实证分析中,从能够体现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财务数据中选取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并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一:企业研发支出与其当期绩效负相关

假设二:企业研发支出与其发展能力正相关

假设三:企业研发支出与其盈利能力正相关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测度。本文选择研发支出作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绩效的解释变量。研发支出(RD)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个衡量指标,绝对值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研发支出,相对值是指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的数额大小受企业规模影响而可比性相对较弱;然而由于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对于企业规模带来的影响进行削弱,因此选择研发投入强度作为研发支出衡量指标。

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与资产负债率这三个财务数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本文将这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通常用总资产、市场价值、营业收入等指标表示,本文选择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其衡量指标。依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企业规模越大,其成本优势越突出,更有条件在生产经营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加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见企业规模对企业绩效和研发支出规模都会产生影响。股权集中度(HE)是衡量企业持股比例较大的股东股权分配的重要指标,许多研究者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的发展策略越容易形成统一意见,这种正相关关系可以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效应。资产负债率(LEV)反映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金来源,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三、实证分析

(一)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为迎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浙江推出相关引导政策鼓励企业自主研发,通过引入国内外创新要素、建设技术创新渠道和平台,为重点发展具有战略性优势的新兴产业创造良好条件。(表1)

表1 浙江省创新载体建设情况一览表

(二)回归分析。通过对浙江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现状的了解,依据前文对研发支出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分析,本节将建立回归模型对假设一、假设二、假设三进行验证。

根据前文假设和分析,为验证假设,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分析过研发支出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研发支出对发展能力的影响:

为检验假设三,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中,RD 表示研发投入强度;SIZE 取企业总资产自然对数,表示企业规模;HE 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股权集中度;LEV 表示资产负债率;RO 表示营业收入;GR 表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ROE 表示净资产收益率;i=1,2,…,33,代表各个公司;t=2014,…,2021,表示年份。

模型中主要变量定义如表2 所示。(表2)

表2 模型变量定义一览表

就数据来源而言,本文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实际对研究样本进行筛选。经收集整理,选取2014~2021 年33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共264 个有效样本点。

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后,需要将各财务指标中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的数据特征。本文使用SPSS21.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表3)

表3 被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一览表

由表3 中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各个公司之间盈利能力差距较大。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均值为23.8%,标准差为35.4%,表明产业总体的发展能力很好;然而由于最大值为106.5%,最小值为-28.4%,可见产业内各公司之间成长性有很大不同。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6.3%,标准差为8.8%,变化范围在-26%~23.2%之间,可见虽然个体间盈利能力相差较大,但产业总体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表4 呈现的是本文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4)

表4 控制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览表

就企业规模而言,变动范围在20.291~24.289,均值为22.303,标准差1.01,说明产业内各企业规模大小略有相差,但分布均衡,产业内企业规模稳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动范围在10.4%~54.4%,可见各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相差很大。同时,资产负债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也有较大差异,标准差为18.6%,说明产业内企业各自的资产结构有很大不同。

表5 呈现了被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与营业收入、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显著相关;股权集中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显著相关;资产负债率与营业收入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表5)

表5 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览表

表5 呈现了各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中采用积差相关系数(又称Pearson 相关系数)表示各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大小。由表5 可知,研发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7,显著性p=0.047<0.05,营业收入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40,显著性p=0.025<0.05,研发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强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69,显著性p=0.017<0.05,因此净资产收益率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1、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营业收入。通过使用统计软件SPSS21.0,得到企业营业收入对研发投入强度进行回归的结果,对回归结果解释如下:回归模型的R2为0.273,调整R2为0.255,表示研发投入强度解释了大约27.3%的企业营业收入的变动,模型拟合优度较好。标准系数-0.029 表明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营业收入负相关,且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每增加1 单位,将会使企业当期营业收入减少0.029 单位。这证明研发支出与当期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都与当期营业收入正相关且特征显著,其中企业规模与营业收入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企业规模每扩大1 单位,就会带来营业收入0.564 单位的增长。(表6)

表6 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营业收入回归分析结果一览表

2、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回归模型的R2为0.144,调整R2为0.129,表示研发投入强度解释了大约14.4%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变动。标准系数0.033 表明研发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增长率正相关,每增加1 单位的研发投入强度会使营业收入增长率产生0.033 单位的增长。即,研发支出与企业发展能力之间具有较弱的正相关性。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其发展能力越受限,资产负债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表7)

表7 研发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回归分析结果一览表

3、研发投入强度与净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强度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模型R2为0.123,调整R2为0.109,表示研发投入强度解释了大约12.3%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标准系数0.105 说明研发投入强度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性较弱,其他变量对解释变量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影响。研发投入强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显著相关,每增加1 单位的研发投入强度都会使净资产收益率产生0.105 单位的增长,说明企业研发支出对其盈利能力存在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对净资产收益率存在负向影响,即企业规模越大,净资产收益率越小。股权集中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股权分布越集中,越有利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增加。(表8)

表8 研发投入强度与净资产收益率回归分析结果一览表

四、政策启示

为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近年来通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本文提出三个假设,从当期绩效、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角度构建了关于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并加入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和资产负债率以增加模型可信度。研究发现:(1)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支出与企业当期营业收入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即研发投入增加,当期营业收入减少。在会计方面,造成这种弱负相关性的原因在于研发支出计入当期费用,会减少利润额;其根本原因在于研发活动带来的收益具有滞后性。(2)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弱正相关性,即研发支出对企业发展能力存在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的相关性较弱。(3)企业研发支出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正效应,合理的研发支出有利于企业持续增加绩效、获取利润,加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浙江政府应充分利用本省活跃的民营经济,增加研发活动的财政补贴力度,积极建设创新产业体系,发展技术研发和交流的平台,为企业技术研发创造空间。其次,研发费用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来自市场的外部融资,研发投入的资金和研发活动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可能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负担,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协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承担的风险。最后,在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方面,需要政府推出更加全面的帮扶政策,引导企业克服困难,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

(二)规范上市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本文收集企业财务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存在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混乱的问题。企业披露的研发支出在时间上不连贯,某些年份存在空缺;涉及的会计科目众多,分类混杂,只有少部分企业按照标准在财务报表附注无形资产科目中的研发支出分类下进行财务信息公布;而且部分企业公布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不同数据库中披露的研究开发支出不一致。以上问题说明,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对上市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加强管理,统一企业会计科目和标准,使企业公布的信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符合规范。

(三)增强企业创新活力。上文经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研发支出对企业业绩的正向影响,由于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是推进研发进程的核心引擎,企业通过研发活动提升效益就需要增强技术创新的自主性。继续推进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本文对企业建议如下:第一,认识到技术创新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力的关键,从长期效益出发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第二,树立发展的观念,正确面对技术研发中可能的风险,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稳步提高创新能力;第三,通过加强对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技术人员的引进,学习和转化外部引进专利,最终形成企业核心技术。

猜你喜欢

净资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净资产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机制创新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哪些城市亿万富翁最多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