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24-02-14王文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服务业数字

□文/王文斌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 本文主要分析乌鲁木齐服务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对乌鲁木齐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文化旅游业等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表征。对乌鲁木齐服务经济的一批重点开发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乌鲁木齐市服务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极大地限制了乌鲁木齐地区服务经济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客流量的减少;资金链、供应链的断裂;疫情防控费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部分企业无法开张、倒闭等等。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活力,从而更高效地带动其余十三个地州的经济发展,乌鲁木齐各产业需要尽快实现其转型提档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目前,乌鲁木齐市已初步形成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电子商务为中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2021 年乌鲁木齐市数字经济规模为1,274.01亿元,数字产业化规模为119.90 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为1,154.12 亿元,但乌鲁木齐市数字经济发展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因此,本文将结合疫情背景下的乌鲁木齐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寻找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合适路径。

目前,国内学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以及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得出了在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服务经济与产业转型方面:学者们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文化旅游业等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指出了这些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线上线下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把握大数据、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的时代发展机遇,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相结合的建议。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方面:学者们主要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文化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影响。由以上分析可知,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客流量的减少;资金链、供应链的断裂;疫情防控费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部分企业无法开张、倒闭等等。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服务业需要转型提档升级。经过上述学者的研究分析,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本文将对新冠肺炎疫情下乌鲁木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究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能否助力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乌鲁木齐市服务经济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增加值稳步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如图1 所示,2019年乌鲁木齐服务业增加值为2,479.43 亿元,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度下滑,当年服务业增加值为2,404.38 亿元,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2021 年随着疫情的缓解,服务业增加值迅速回升,为2,623.71 亿元。(图1)

图1 2019~2021 年乌鲁木齐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速变动统计图

(二)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如图2 所示,2019 年乌鲁木齐市服务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541,557 人,就业比重为72.7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41,374人,就业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7.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118,780 人,就业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21.93%;住宿和餐饮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9,645人,就业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1.78%,其他现代服务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371,758 人,就业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68.65%。2020 年乌鲁木齐市服务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597,652 人,就业比重为72.88%,比2019 年提高了0.13 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41,084 人,就业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6.87%,比2019 年下降了0.77 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131,144 人,就业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21.94%,比2019 年提高了0.01 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9,359 人,就业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1.57%,比2019 年下降了0.21 个百分点;其他现代服务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为416,065 人,就业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69.62%,比2019 年提高了0.97 个百分点。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大部分就业人员逐渐向现代服务业转移,传统服务业就业人数正在逐渐减少。(图2)

图2 2020 年乌鲁木齐市服务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统计图

(三)服务业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大。全市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加,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首先,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已从2019 年的1,536.05 亿元增长到2021 年的1,854.03 亿元,增加了317.98 亿元。其中,2019 年金融业增加值为520.54 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35.01 亿元,其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776.44 亿元。2021 年金融业增加值为568.12 亿元,相比2019 年增加了47.58 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75.47 亿元,相比2019 年增加了40.46 亿元;其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986.66 亿元,相比2019 年增加了210.22 亿元。其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已从2019 年的1,575.86 亿元增长到2021 年的1,755.29 亿元,增加了179.43 亿元。

(四)批发和零售业现状。如图3 所示,2019 年乌鲁木齐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1,177.1 亿元,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6%,化妆品类增长2.7%,中西药品类增长8.4%,家具类增长17.8%,粮油、食品类增长4.1%,通讯器材类增长3.3%,文化办公用品下降6.7%,汽车类下降0.3%,金银珠宝类下降14.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8%。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批发和零售额相比以前年度大幅度递减。2020 年乌鲁木齐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933.80 亿元,相比于2019 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2.9%,化妆品类下降22.7%,中西药品类增长10.2%,家具类下降10.6%,粮油、食品类下降0.8%,通讯器材类下降6.2%,文化办公用品下降16.8%,汽车类下降14.2%,金银珠宝类下降3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3.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人们的消费信心降低,使得很多企业难以生存,导致石油及制品、化妆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汽车类、金银珠宝类甚至是粮油食品类和服装纺织品类批发和零售额都大幅度下降。中西药品类批发和零售额略有上升。2021 年,随着疫情的缓解,乌鲁木齐市经济稍有复苏。2021 年乌鲁木齐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1,039.95 亿元,但还是较2019 年略有减少,各类商品的批发零售额显著增长。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化妆品类增长32.4%,中西药品类增长23.8%,家具类下降9.2%,粮油、食品类增长1.1%,通讯器材类增长6.7%,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0.7%,汽车类增长16%,金银珠宝类下降74.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5%。(图3)

图3 2019~2021 年乌鲁木齐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统计图

(五)运输和邮电业现状。2019 年乌鲁木齐市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零售额为564.24 亿元,全年货物周转量406.34 亿吨公里。其中,铁路112.94 亿吨公里,公路290.18 亿吨公里,民航3.22 亿吨公里。全年客运周转量381.64 亿人公里。其中,铁路44.63 亿人公里,公路15.61 亿人公里,民航321.40 亿人公里。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71.86 亿元。2020 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乌鲁木齐市人员流动大大减少,无论是铁路、公路或者是民航,运输量都大大降低,导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呈现断崖式下跌。2020 年乌鲁木齐市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零售额为371.02 亿元,较2019 年下降了193.22 亿元。全年货物周转量222.09亿吨公里,相比2019 年减少了184.25 亿吨公里。其中,铁路119.26 亿吨公里,公路100.42 亿吨公里,相比于2019 年下降65.4%;民航2.41亿吨公里,相比于2019 年下降了25.3%。全年客运周转量为175.59 亿人公里,较2019 年下降了54%。其中,铁路20.84 亿人公里,较2019 年下降了53.3%;公路6.08 亿人公里,较2019 年下降了61.1%;民航148.67 亿人公里,下降了53.7%。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69.27 亿元,比上年下降3.9 个百分点。2021 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稳步推进。2021 年乌鲁木齐市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零售额为414.86 亿元,较2020 年上升了13.8 个百分点,但较2019 年还相差149.38 亿元。全年货物周转量228.03 亿吨公里,相比上一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其中,铁路131.07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9%;公路94.36亿吨公里;民航2.60 亿吨公里,相比于2020 年增长了8.2%。全年客运周转量为264.75 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了50.8 个百分点。其中,铁路23.18 亿人公里,较2020 年上升了11.2%;公路12.65 亿人公里,较2020 年增加了1.1%;民航228.92 亿人公里,比上一年增加了54 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76.75 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六)住宿和餐饮业现状。2019 年乌鲁木齐市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57.68 亿元。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为196,879 万元,限额以上住宿企业营业额为280,431 万元。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几乎全部餐饮店停业关店,少数营业的餐饮店面临原材料成本增加、供应链不稳定、流动资金供应不足、配送成本高、劳动力不足等问题。2020 年乌鲁木齐市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43.53 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24.5 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为153,933.9 万元,相比2019 年减少了42,945.1 万元。限额以上住宿企业营业额为183,881.5 万元,相比2019 年减少了96,549.5 万元。2021 年随着疫情的缓解,乌鲁木齐市经济稍有复苏,2021 年乌鲁木齐市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49.2 亿元,比2020 年增长了17.8 个百分点。

(七)旅游业现状。2019 年乌鲁木齐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526.38 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26.84 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37.60 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8.65 亿元。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乌鲁木齐市游客流入量大大降低,大部分文旅企业都处于歇业关门的情况。少部分处于开放状态的景区也面临疫情防控成本增加、疫情防护措施严密的困难。2020 年乌鲁木齐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03.74 万人次,较2019 年下降20.1 个百分点,其中国外游客0.85万人次,较2019 年下降96.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79.18 亿元,比2019 年下降57.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0.23 亿元,比2019 年减少了97.3 个百分点。2021 年随着疫情的缓解,旅游业正在缓慢复苏。2021年乌鲁木齐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509.51 万人次,较2019 年、2020年都有所增加,其中国内过夜游客1,422.85 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46.56 亿元,比2020 年增长34.9%,其中国内过夜旅游收入为474.34 亿元。

(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现状。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2019 年乌鲁木齐市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6,947 件,专利授权总量为3,997 件,年末拥有各类重点实验室80 个。2020 年乌鲁木齐市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616 件,比2019 年增长9.6 个百分点,专利授权总量为5,325 件,比2019 年增长33.2 个百分点。年末拥有各类重点实验室83 个,比2019 年多3 个。2021 年乌鲁木齐市全年专利授权总量为9,346 件,比2020 年增长75.5 个百分点,年末拥有各类重点实验室106 个,比2020 年多23 个。以上数据都表明乌鲁木齐市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九)文化、体育业现状。在文化产业方面,2019 年、2020 年、2021年年末乌鲁木齐市共有文化馆10 个,公共图书馆8 个,博物馆2 个。2019 年乌鲁木齐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020 年和2021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增加到99%。2019 年乌鲁木齐市拥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8 家、特色文化街区8 条、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个;2020 年拥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4 家、特色文化街区11 条;2021 年拥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增加到132 家。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乌鲁木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体育产业方面,2019 年年末乌鲁木齐市拥有体育场馆5,987 个,2020 年拥有体育场馆7,650 个,2021 年拥有体育场馆9,111 个。2019 年拥有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 个,920 个社区完成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2020 年拥有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 个,951 个社区完成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2021 年拥有县级全民健身中心3 个,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556 项次。乌鲁木齐市投入建设多样化的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鼓励全民健身,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乌鲁木齐市绿色经济的发展。

二、乌鲁木齐市服务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缺乏高端人才。第一,由于乌鲁木齐地理位置处于中国西北部,交通可达性相对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的城市来说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济发展滞后于内地一些发达城市,从而导致了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第二,乌鲁木齐的教育水平远低于内地发达城市的教育水平,一个城市教育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城市人口综合素质的高低、创新思想的先进与落后。第三,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管理方式落后,乌鲁木齐的薪酬水平低于内地一些发达城市,并且乌鲁木齐物价过高也会导致企业留不住人现象的发生。

(二)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化的发展为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也使得服务业品种更加丰富。工业支撑着服务业的发展,因此要促进乌鲁木齐市服务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升工业化水平至关重要。首先,乌鲁木齐市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经济过度依赖一些行业的大企业。比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主要依靠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和乌鲁木齐热力集团等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依靠中国石化集团西北石油局;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依靠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新特晶体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其次,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工业园区在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薄弱,极大地抑制了乌鲁木齐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合理。2021 年乌鲁木齐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2020 年增长1.4%,服务业投资下降3.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较2020 年下降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较2020 年上升49.4%、住宿和餐饮业较上一年增加28.7%、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较上一年增加23.4%、房地产业较2020 年降低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2020 年降低2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较上一年下降80.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较上一年下降10.7%、教育业较2020 年下降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较上一年降低49.3%、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较2020 年下降19.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较上一年上升8.1%。由以上数据可知,2021 年乌鲁木齐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较不合理,大部分资金主要用于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上,对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不足。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首先,从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个方面来看,2020 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用水普及率为99.55%、城市燃气普及率为99.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82 平方米。而同年克拉玛依市城市用水普及率为100%、城市燃气普及率为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77 平方米。塔城市城市用水普及率为100%、城市燃气普及率为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9.47 平方米。以上数据表明,乌鲁木齐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个方面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其次,乌鲁木齐与周边区域的交通大通道容量不足,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道路交通监控设施、普通干线服务水平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五)数字化水平较低。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数字经济的出现为稳定市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 年乌鲁木齐市数字经济主成分13,337.46,电信业务收入645,699 万元,普惠金融指数为280.52485,排名为全国第50 位。同年辽宁省大连市数字经济主成分28,325.93(为乌鲁木齐市的两倍),电信业务收入867,994 万元,普惠金融指数为276.44466,排名为全国第20 位。陕西省西安市数字经济主成分39,138.45(为乌鲁木齐市的近三倍),电信业务收入1,522,592 万元(为乌鲁木齐市的2.36 倍),普惠金融指数为291.80143,排名为全国第14 位。由以上分析可知,乌鲁木齐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不足,与其他发达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

(六)区域差异较大。首先,区域经济差距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根据2021 年新疆统计局数据,2020 年乌鲁木齐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3,373,200 万元,而克拉玛依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868,972 万元、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3,872,484万元、塔城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7,375,736 万元。区域内部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过大,2020 年新疆地区的极值差幅为31,680,811,相对差异指数为0.94928898,表明新疆地区存在较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会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现象的发生,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序竞争。其次,数字经济规模之间差距较大。2021 年乌鲁木齐市数字经济规模为1,274.01 亿元,而克拉玛依市的数字经济规模为305.78 亿元、塔城地区的数字经济规模为214.5 亿元、吐鲁番市的数字经济规模仅为102.16 亿元。可以看出,除了乌鲁木齐市以外,其他地区的数字经济规模都较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出现。

三、乌鲁木齐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路径

(一)培养引进服务经济高端人才。第一,持续加大对本市教育业的资金投入,提高本地区的教育水平,加快包括能源动力与材料类、生物与化工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和旅游大类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支持本市重点专业、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本市各个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鼓励创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第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更应该把握好“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通过加深区域之间的区域合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新疆招揽人才。第三,提高薪酬待遇,不断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不断提高人才吸引力,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

(二)提高工业和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一是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强化工业对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搭建智慧工业监管平台,加快工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培育扶持更多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以维持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三是健全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提高工业园区内供气能力、供水能力、污水处理能力等,完善电暖网、通讯、员工宿舍等其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合理配置现代服务业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继续扩大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也应增强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

(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优化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夯实交通运输支撑能力,建设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多层次交通网络,不断扩大中部兰新线、北部临哈线、南部格库线、南北疆环线的路网格局规模,提升其干线、支线的交通服务质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完善水利、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打通乌鲁木齐市水务信息网络,加强城乡供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三是加强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积极完善社区室内外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中心的建设,满足各族群众各类体育需求。同时,也应不断完善城市、乡村为一体的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筹办各式各类文化活动,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五)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持续优化数字经济结构。一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乌鲁木齐市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使传统服务业实现转型提档升级。数字化不仅仅是优化企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支撑,更是连接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更好地去服务消费者的重要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以及大数据、智能化体系的建设,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更好地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数据以及智能化的数字型消费具有无接触、搜索成本和运输成本低等优势,能够很好地克服各种不便,有助于使各类服务企业在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和企业应重点做好乌鲁木齐市平台经济的发展,建立包括批发和零售业、特色餐饮业、文化旅游业的行业(产业)管理平台和供应链平台,优化数字经济结构。二是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数字化环境。政府应逐步完善各地区5G 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

(六)促进区域合作,缩小区域差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乌鲁木齐市应该加快推动以其为中心的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推进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对外开放,促进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五家渠市、阜康市等城市群同城化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势互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服务业数字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