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演进探究

2024-02-13热夏提古尔班江盛子恒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协同基层社区

□文/热夏提·古尔班江 盛子恒 李 枭

(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大连)

[提要] 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是顺应我国当前社会治理新形势和满足社会建设新要求的重要途径。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机制作为我国社区治理现代化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开展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和提升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以我国相关典型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发生突发社会事件时五社联动的运行机制,对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模式进行演进发展研究和比较分析,在韧性治理下提出多元一体社区治理新模式,为实现我国社区建设新格局提供治理方案。

自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我国社区建设的重大工程和行动指南。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未普及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模式,随着社区治理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不确定性增加,在解决社会问题时由于社会力量和参与主体较少导致问题无法从源头上着手解决,使基层社区的治理漏洞和相关风险不断增加。如今,我国社会正值后疫情时代发展的窗口期,社区治理和协同联动的相关认知逐渐在社会大众中普及开来,在此社会机遇背景下通过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以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资源多元一体共同参与进社区治理的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规划,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加强社区人才队伍数字化建设。”推动五社联动新型治理模式与我国社区相结合,为应对重大风险治理措施和提升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效能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从治理效能方面来看,五社联动符合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理念,我国社区原有的三社联动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现今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这就意味着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就必须实现其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模式。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背景下为我国现代化社区治理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五社联动”与社区治理相关文献述评

五社联动,即通过社区内部的人才队伍、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等社会资源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来推动社区实现高效能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五社联动不仅是一种整合社会资源的工具而且是赋予基层治理新动能的一次理论突破。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五社联动是解决社区问题提供社区服务的创新性实践模式,促进社区联结以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推进以社区资源和社区营造融为一体的创新型社区实践模式。

目前,关于五社联动和社区治理的文献较为丰富,五社联动助推基层社区治理体系一直是社区治理理论中的关注焦点。我国学者关于五社联动社区治理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首先,五社联动是我国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通过社区服务和资源配置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同时促进社区共识的塑造和提升居民与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其次,在社区治理中探讨社区治理结构从单一主体型向五社联动协同共治型转变过程,在实践中消除服务专业供给等发展问题,将社区作为平台推进基层治理行动框架。最后,从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和社区治理模式转型这两个方面来总述五社联动作为社区协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五社联动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相融合。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卢腾、涂敏从五社联动的视角下分析我国社会治理共同体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多元联动的思维来推动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田舒、迪丽孜巴·图尔荪通过五社联动的内涵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服务平台和服务载体丰富主题角色,依靠服务支撑和服务助力转变服务模式。推进服务保障打造社区共同意识,充分发挥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机制的特色优势。

总体而言,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从现代化社区治理的角度出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将五社联动和协同治理相结合,通过社区资源整合实现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第二,在五社联动新型治理模式下有利于完善我国社区治理体系,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解决社区问题,推进社区多元主体联动实现社区善治。第三,通过五社联动协同治理促进构建良好的社区秩序,加强居民沟通,促进社区关系建设,有助于推动“社区共同体”的建立。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从本文的选题角度——五社联动协同治理共筑新时代社区建设新路径——基于我国“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演进研究及比较分析的文献确实有限,适用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探索适用于五社联动新型治理模式以及演进研究十分必要。因此,本文从典型社区、治理特点以及社会治理效益等多角度来进行五社联动和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五社联动在我国社区发展和普及,对解决我国传统社区治理所带来的问题,推进我国社区治理的新格局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启示。

二、“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概述

(一)我国新型社区治理背景概述。自20 世纪末21 世纪初改革开放红利的逐步深化,我国社区基层治理发展模式也得到了变革式创新。通过“五社联动”来激发社区的内在活力和公益力量,成功实现我国创新性社区治理的新风向标。

根据国家数据库的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站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社区服务机构数量也在平稳上升。伴随着社会外部环境变化以及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我国加快以居民为主体下的、通过社会组织和基金会的发展来实现社区治理主体的独立运行和相互合作,实现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模式。(表1、表2)

表2 2018~2021 年全国社会组织基金会发展情况一览表

(二)“多元一体”实践治理探究。伴随着我国后疫情时代长期存在的背景下,“五社联动”多元一体社区治理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内部的关键问题,进而避免了传统单一治理模式下相关社区问题的出现。在“多元一体”社区治理格局中打造符合我国新时代社区建设的“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表3)

表3 我国三种典型社区案例比较分析一览表

治理探究1:夯实基层治理能力。在无锡市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中积极挖掘当地“尚善志德”的人文理念。在多元主体实践的过程中通过集结更多的互助小组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不仅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统计和呼应,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

治理探究2: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在螺溪镇社区中充分对接因特殊情况无法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人群,通过“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有利于社区服务由“输血”向“造血”模式转变,在治理的过程中成功从格式化向人文化方向转变,通过提升社区服务守住民生底线。通过“五社联动”协同社区治理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社区突发事件下返贫致贫的社区治理风险。

治理探究3: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呼伦贝尔市新工街道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第一时间通过“五社联动”开启社区疫情防控新模式。社区在当地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充分发挥“五社联动”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全员核酸工作和防疫工作进行社区资源的动态调度,为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五社联动”韧性治理机制在未来的发展和完善中定能为新时代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带来更多的韧性和温度。

(三)社区风险治理体系建设规划。“五社联动”治理模式作为疫情大环境下与我国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后疫情时代对提升我国社区的治理效能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增加社区治理韧性的过程中将激发出更多的基层社区治理活力。

通过完善基层社区的社会力量来参与社区治理,在应对和预防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社会团体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区资源,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与社区慈善资源和社区志愿者相结合,在党建引领下共同打造“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与韧性治理的优化组合,凝聚成推进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四)“五社联动”协同治理发展应逐步构建基层社区生态治理架构。首先,在推进我国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的学习和推广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要着眼于我国基层社区的背景为前提并制定我国未来基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其次,推动“五社联动”基层社区治理体系与韧性治理两者的发展重点与我国内部的社区治理大环境协调一致。最后,“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成为提升我国基层社区治理效能的有效工具。此外,加快推进“五社联动”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化我国基层社区生态治理架构,把我国基层社区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逐步构建并制定实施。

三、“五社联动”演进发展研究综合分析

该方式基于我国开展“多元一体”创新性社区治理模式的实际情况,将韧性治理与新时代社区建设相融合下的外部竞争环境态势分析和综合分析。本文将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因素四种角度来分析我国目前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模式,通过系统分析的思想整合我国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的演进模式,为我国社区建设的新格局制定正确的治理方案。

(一)PEST 分析

政治分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和社区志愿者两大团体共同加入到基层治理体系。“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格局符合我国基层社区自治和我国政府职能精简化建设的风向标,在推动我国社区建设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经济分析:慈善基金作为探索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重点和重要方向,也是推进“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全国普及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通过社区基金来优化“五社联动”发展的经济环境,加快了社区志愿服务资源整合。

社会分析: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识中,“五社联动”创新型社区治理模式通过基层社区治理的制度优势,实现促进社会多方治理体系的建立。社会资源作为构建“五社联动”的重要一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技术分析:互联网电子信息建设的进步也促进我国基层社区网络平台的建立。有效促进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到“五社联动”社区治理建设全过程。在应对社区突发事件中,技术创新的保障对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未来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1:推进社区主体建设社区政务信息一体化平台。推进政府与基层携手共治,实现社区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城乡全覆盖,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和政府职能高效化。在具体实践中开创出政社一体的“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新型服务模式。

发展方向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升社区自治韧性。一是加强社区基层底层架构,从事件问题的角度出发快速解决突发事件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二是基于每个社区的特点来优化“五社联动”的治理模式,通过社区优势资源来完善社区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

发展方向3: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在开展社区治理模式的推广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搭建网络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普及“五社”要素以及“多元一体”格局现代化社区治理的流程。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有助于实现基层社区善治。

发展方向4: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结合发展,实现我国基层社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资源优势来完善社区治理短板和漏洞,将社会慈善资源与社区志愿者的社会资源相结合打造社区资源透明化建设,推进我国现代化基层社区治理的发展。

加强政社信息一体化的建设从宏观层面肯定“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可行性。从中观层面为“五社联动”社区治理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并从微观层面来确保和优化“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的技术创新,增加社区活力。总之,“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在全国社区推广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完善基层社区服务资源,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激发基层社区的自治活力。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理论对我国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概述。在本次研究中以典型社区案例作为媒介,通过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新时代社区建设与五社联动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五社联动”创新性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在我国演进变化的相关路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五社联动”是首次提出联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基层社区治理的一种治理模式。利用社区内部志愿者和社区慈善资源充分发挥“五社”要素,在“五社联动”社区参与治理的过程中相互监督,在社区中不同主体间逐渐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和社会共识,实现构建我国新型社区治理新路径。第二,“五社联动”多元共治思想是实现韧性治理的前提。韧性治理是后疫情时代下对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针对发生突发性社会事件时“五社”要素凝聚合力,在增强社区韧性治理的同时也增添了具有爱心的“柔性”治理,对我国新时代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治理方案。第三,“五社联动”协同治理模式是提升社区归属感的基础。作为我国基层社区关系建设的主体,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反映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在“多元一体”社区治理新模式下推动并促进了我国基层社区关系建设,实现了对社区资源的高度整合。

本研究在“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下积极推动实现构建我国新型社区治理新路径,实现新时代社区建设与五社联动的深度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基层社区内部应对重大风险的运行机制。在基层社区治理体系中对于推进社区善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五社联动”治理模式作为后疫情时代下的产物,在实施推广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地社区的优势要素,在“多元一体”的行动框架下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协同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