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2024-02-13邹贝贝孙艺瑄孙若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临沂山东省景区

□文/邹贝贝 孙艺瑄 孙若男

(1.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辽宁·大连;2.鲁东大学商学院 山东·烟台)

[提要] 本文以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度指数等为理论基础,采用ArcGlS 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A 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展开分析,同时描述分析其空间特征,对促进山东省旅游景区的市际平衡改进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旅游局于2002 年公布《A 级景区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的评级不仅得到市场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游客的认同,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旅游景区是旅游供给载体和产业链的中心枢纽,其空间格局对于区域旅游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关于旅游景区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中尺度,探究方向多着眼于景区的空间布局特征、景区的空间结构、景区空间分布演化等。例如,袁诚等对国家5A 级景区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吴必虎和唐子颖及李鹏等对中国第一批4A 级景区及3A 级以上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进行了研究;王洪桥等则深入研究了东北地区A 级旅游景区分布与演进特点;程海峰和胡文海借助最接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等理论研究池州市A 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多借助于有关的计量地理学理论、GIS 空间统计分析、经济地理模型等。虽然目前我国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研究地区也在不断细化,然而缺少对单省份微观的、多角度的研究,也较少将景区类型与空间分布相结合分析旅游景区空间特征,对不同类型景区空间差异研究也较为缺乏。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数目也较多。因此,本文以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度指数等为理论基础,并采用ArcGIS 空间分析技术从多维研究尺度分析山东省A 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同时描述分析其空间特征,对于促进山东省旅游景区的市际平衡改进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最邻近系数。点状要素的空间状态包括聚集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的点状要素最邻近距离相隔最广,其次为随机分布,凝聚分布相隔最小。最邻近距离是一个地理指标,它反映了点状元素的空间分布特性。公式如下:

2、地理集中度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是测度要素在某区域内的集中程度的常用指数。常被用于研究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以此分析某一景区在该地区的集中程度。公式如下:

式中,G 代表某景区的地理集中度指数;Xi是第i 个市的景区数目;T 代表景区总数;n 是市区总数。G 是位于0~100 之间的数值,G 值愈大,景区布局集中;G 值愈小,则布局分散。

3、核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是依据空间分布及数值,衡量地区分布密度情况,同时形成连续栅格图形,是非参数估计方法的一种。核密度能够展示点要素在一地区分布的数目、整体布局位置、聚集分布的区域等,能够分析区域要素在某一地区内的分布密度,进而揭示空间要素集聚或分散的分布特征。

(二)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发布的《山东省A 级景区名录》。截至2022 年3 月,山东省共有A 级景区1,201 家,5A 级景区12 家,4A 级景区224 家,3A级景区694 家,2A 级景区270 家,1A 级景区1 家。由于莱芜市于2018 年合并更名为济南市的莱芜区、钢城区,本研究将以山东省16 个城市作为基准划分。

二、山东省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

(一)空间集聚特征。点状元素的分布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集中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在实际情况中,三种分布类型往往掺杂交叉出现,并不清晰可辨,为研究带来困难。利用ArcGIS10.2 软件,同时依据山东省A 级景区的有关资料,计算得出山东省A 级景区的最接近度R 值为0.76,这说明山东省A 级景区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

为进一步探究山东省A 级景区的区域分布差异,从山东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地域、地形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出发,将山东省分为鲁西北(德州、滨州、聊城、东营)、鲁西南(济宁、菏泽)、鲁中(济南、泰安、淄博、潍坊)、鲁南(临沂、枣庄、日照)、胶东(青岛、烟台、威海)五大部分。山东省A 级景区五大区域间的分布不平衡仍然存在。鲁西北地区A 级景区总数占全省的20.03%,分布密度是64.77 家/万km2,其中3A 级以上景区占该区域的74.48%;鲁西南地区的A 级景区数目最少,只占全省总数的11.23%,密度也是五大区域中最低,为57.26家/万km2;鲁中地区A 级景区数量最多,占据山东省A 级景区数目的27.75%,3A 级及以上景区占比可达该区域总数的77.34%,分布密度也较高,为82.13 家/万km2;鲁南地区A 级景区数量占到全省的21.88%,景区分布密度区域最高,达到96.31 家/万km2;胶东半岛的A 级景区数量占全省19.78%,其中5A 级景区数量占到全省41.67%,景区密度为77.28 家/万km2。由此得出,山东省A 级景区五大区域差异较大,在鲁中、鲁南和胶东半岛地区分布集中,鲁西南和鲁西北的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分散。(表1)

表1 山东省A 级景区区域分布统计表

(二)空间均衡特征。山东省A 级旅游景区整体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其分布的不均衡特征:

1、数量分布不均衡。山东省A 级景区主要集中在临沂(149 家)、青岛(108 家)、济宁(104 家)、济南(96 家)、潍坊(93家)等地;景区总数不足60 家的共有6 个地市,同时有5 个地市景区数量超过90 家,地市间总数量差距明显。从集中程度角度分析,采用地理集中指数计算得出山东省A 级景区的地理集中度G 为93.87;当山东省的1,201 个A 级旅游景点在城市中全部平均分布的时候,山东省的每个城市内旅游景点数为74.56 个。因此,从地理集中度角度看,A 级景区的分布相对集中。从表2 中可以看出,山东省A 级景区中3A 景区数量最多,4A 和2A 数量相近,5A 景区较少,1A 景区仅一个,不具研究价值,整体上大体符合正态分布特征,说明山东省景区规划及发展较为健康。(表2)

表2 山东省A 级景区空间分布统计表

2、等级分布不均衡。4A 及以上高级景区的分布呈现出市际不均衡的特征:5A 级景区只在10 个地市有分布,而淄博、滨州、德州、日照、聊城、菏泽均无5A 级景区;东营、滨州、德州、聊城、菏泽4A 级景区不足10 家,明显少于其他区市。3A 及以下的中低级景区在各地市间的分布表现出了相当明显的不均衡:3A 级景区市际差异更为显著,临沂、青岛、济宁三市突破60 家,德州、日照、威海、聊城、菏泽仍不足30 家或仅30 家左右;临沂2A 级景区数量尤其之多,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其他区市总体2A 级景区数量较少;唯一一家1A 级景区则分布在济南。由于山东省3A 及以下的中低级景区占大比例,所以中低级景区的分布不平衡更有力地佐证了山东省A 级景区数量上的分布非平衡特征。

(三)空间密度特征。对不同地市A 级景区密度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景区分布密度差异较大,整体上各景区的分布密度以高、较高等级为主。将山东省16 个地市按每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划分A 类景区的分布密度,共分为5 个级别:高等级(100 以上)、较高等级(80~100)、中等级(60~80)、较低等级(40~60)、低等级(0~40)。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A 级景区的分布密度具有不均衡性:仅菏泽市为密度等级低等地市,4 个市为较低等级地市,滨州为唯一一个中等级地市,有8 个地市属于较高等级,高等级有两个地市分别为淄博和枣庄。并进一步得出枣庄和淄博两个城市的密度最大,临沂、青岛、济宁、济南、东营、泰安、日照、威海这8 个城市的分布密度属于较大,潍坊、烟台、德州、聊城、菏泽等5 个城市A 级旅游景区的分布较为分散,空间分布也呈现出分散特点。

借助ArcGIS10.2 软件,结合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山东省A级景区的核密度进行分析。山东省A 级景区分布密度总体上呈“东西两侧较小,中部较大”格局。济南、青岛、德州、济宁四市的A 级景区分布密度为省内最高,达到33~38 家/万km2;临沂、淄博、枣庄、日照、烟台等市的分布密度次之,密度值为19~23 家/万km2;菏泽、聊城、潍坊分布密度相对较低,均在14 家/万km2以下。山东省中部以及南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团状的较高密度分布区域,东部有点状高密度分布区域。

三、结论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借助ArcGIS10.2,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指标对山东省A 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一)山东省A 级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R 为0.7453,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表现为集聚类型。五大区域A 级景区分布不均衡。山东省A 级景区五大区域差异较大,鲁中、鲁南和胶东半岛地区A 级景区分布集中,鲁西南和鲁西北的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分散。

(二)山东省A 级景区空间分布不均衡。数量分布不均衡表现为:A 级景区主要集中在临沂、青岛、济宁、济南、潍坊等市且地理集中度G 为93.87,分布相对集中。等级分布不均衡表现为:4A 及以上高级景区市际分布不均衡,5A 级景区仅10 个地市有分布,东营、滨州、德州、聊城、菏泽4A 级景区不足10 家;3A 级景区市际差异更为显著,临沂、青岛、济宁三市突破60家,德州、日照等市不足30 家,临沂2A 级景区数量最多。

(三)空间密度特征呈现不均态势。整体上各景区的分布密度以高、较高等级为主,核密度总体上呈“东西两侧较小,中部较大”格局。济南、青岛、德州、济宁四市的A 级景区分布密度为省内最高;临沂、淄博、枣庄、日照、烟台等市次之,菏泽、聊城、潍坊分布密度相对较小。

山东省区域间景区分布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区域间旅游发展不平衡,为进一步促进各地市景区发展,应制定差异化战略。在中部、南部、胶东半岛等区域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投资战略,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西部地区应坚持“以东为西”的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改进旅游运输服务,建立起贯通全省的立体交通体系。此外,还应将胶东半岛的旅游资源与鲁中和鲁南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形成区域联动,增加山东省旅游业总收益。各景区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平台,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特征和形象塑造目标,逐步开发适合景区发展的新的网络营销战略,扩大景区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临沂山东省景区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摘牌”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即墨市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逾100克拉的“巨钻”临沂出了5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