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航空港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2-13李宗民柴铭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航空港港区郑州

□文/李宗民 柴铭洋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 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是集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化物流中心,在郑州市以及河南省的对外经济贸易方面起到绝对的带头作用,是全省GDP 的主要增长点。本文从郑州航空港区发展历程、发展成果入手,分析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机场建设、产业结构上的成就,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加快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现状

郑州航空港区自2013 年3 月7 日批准建设,2017 年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提出要支持郑州和卢森堡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同时要促进双方“一带一路”中的合作,2022 年5 月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又再次强调了在建设“空中丝绸之路”中的一系列目标原则和基本任务。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十年来航空港区从曾经的低附加值产业不断升级,目前已经成为集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的交通枢纽和国际化的物流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港区在经济上、基础建设上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2021 年底,航空港区的实际土地规划面积已达到约415 平方公里,同时,航空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目前已经覆盖了超过200 平方公里,此外,航空港区的核心区域已经完成建设的区域面积约105 平方公里,港区内的常住人口也达到了近90 万人。

(一)全区GDP 不断增长。航空港区自建成至今,全区GDP 不断实现增长,至2021 年,航空港区的生产总值从2012 年的206 亿元增长到1,173 亿元,年均增长为15.3%,增速可观;同比增长12.1%,增速分别是全市的2.6 倍、全省的1.9 倍、全国的1.5 倍;除此之外,航空港区规模以上的规模增加值从2012 年至2022 年均增长达到18.6%;同比增长25%,增速分别为全市的2.4 倍、全省的4 倍、全国的2.6 倍;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也从1,759 亿元增长至5,246 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2.6%;同比增长17.9%,占全市89%、占全省6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上达到了全省平均增速的近两倍。从政府财政角度来看,航空港区2021 年的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8.5 亿元,同比增长6.2%,为调整预算数的104.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0.6 亿元,同比增长5.4%,为调整预算数的105.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8.4%。非税收入累计完成7.9 亿元,同比增长12.5%,为调整预算数的9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 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6.3%,为调整预算数的97.2%。

(二)对外贸易发挥带头作用。在对外贸易方面,航空港区在郑州市以及河南省的对外经济贸易方面起到绝对的带头作用,自2015 年航空港区进行跨境电商业务开始,其货值已经实现了连续七年的快速增长,业务量也从2015 年占郑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1.59%增长到2021 年底的60.73%,同时航空港区也吸引了许多知名的电商平台企业,当前港区内已经备案或者注册的跨境电商企业达到861 家,航空港区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跨境产业链,包括平台、仓储、物流、关务、结算等。2021 年新郑综保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739.22 亿元,同比增长15.5%,占郑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0.93%,占全省的53.77%,居全国综保区第2 位、海关特殊监管区第3 位,也正是因为航空港区的优异成绩,使得河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全省的进出口总值实现跨越式增长,已经由2011 年的2,056.61 亿元跃升至2021 年的8,208.1 亿元,近年来始终保持着中部省份第一,全国前十。

(三)电子信息业拉动试验区增长。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业迅速发展,以手机制造业为主,不断带动航空港区的经济增长,至2021 年,航空港区工业总产值4,174.5 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4,110.5 亿元,同比增长31.9%,占全市的95%、全省的79%,手机贸易企业完成销售额353.3 亿元,同比增长55.4%。如今,航空港区在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建设了全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已有70 余家智能终端的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包括联创电子、和而泰等上市公司以及华讯方舟、几米科技等。港区也摆脱过去依靠富士康组装苹果手机的局面,现在拥有投产非苹果智能终端的企业38 家。年产非苹果手机数量超1 亿台。

近年来,郑州机场建设成绩斐然,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迅速,从2006 年的50,824.2 吨增长至2021 年的704,748.9 吨,位列全国第六,从2013 年国家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规划开始,几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2%,领跑全国各大机场。(图1)

图1 2006~2021 年新郑机场货邮吞吐量统计图

二、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经验总结

自2019 年末疫情爆发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世界大环境下,航空港区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与国家对于港区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同时也与国家和省委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引领带动密不可分。现就目前发展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抓住发展先机,把握国家政策。航空港区能够如此快速地发展,与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自2013 年国务院对航空港区发展规划做出批复开始,航空港区便开始了迅速发展的阶段。至2017 年习近平会见卢森堡首相后,双方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便正式开启,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支持加快推进航空港区的建设,从此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为港区的主要任务,至2022年5 月,民航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再次强调了在建设“空中丝绸之路”中的一系列目标原则和基本任务,这些也都为郑州航空港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而航空港也以这些政策为指引,积极与各个省市连接,逐步建成了铁路、公路、机场三网联合的多方式联运体系,同时郑州的“米”字形高铁枢纽的最后一撇也在2022 年完成收尾,这一系列举措都促进了通关便利以及产业的发展,加快了航空港区的经济增长,帮助中原经济区稳步建设。

(二)明确机场为核心,提升产业凝聚力。航空港区明确以机场建设为核心,将机场建设和航空港区的发展相结合,以机场建设带动港区发展,2015 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完成了二期扩建工程,2016 年机场启用第二条跑道,使得新郑国际机场成为中部地区唯一使用双跑道以及双航站楼的机场。

航空港区一直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从航空港区的产业指导目录中可以看出港区优先发展的产业是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对航空港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优化有先导作用,对产业竞争力提升有重要影响,符合航空指向性,有利于航空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航空物流、航空运营及配套服务、电子商务、航空金融、文旅商贸、总部经济、科技服务、相关服务业等14 个大类。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的一批厂商的进入,航空港区的雁阵效应以及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航空港区的支柱,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航空港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尤其是进出口业务额增速明显,进出口总额已占据全省的六成以上,是河南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支柱。

三、郑州航空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航空港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全省的对外进出口贸易的“领头羊”,为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增砖添瓦。但是,目前航空港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十四五”以来航空港区针对其产业指导目录及准入条件进行修订,将主导产业作为其主要招商的产业,这也使得航空港区的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在港区总生产总值的占比已经从2013 年的4.1%、83.8%、12.1%转变为2020 年的0.8%、72%、27.2%。但是,同河南省和郑州市总体相比较,航空港区的产业仍然存在着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且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的问题,所以航空港区在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上仍需解决。从航空港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看,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较河南省低20%,较郑州市低31%;同时,其在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是计算机、手机等较其他产业占比过高,目前新兴的服务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仍需进一步发展;其他高新科技产业不足,具备引领性创新性的项目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尤其是近些年的芯片危机导致的“缺芯少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对城市的带动效应仍需加强。郑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支点,目前经济总量已超万亿元,常住人口破千万,但是航空港区与郑州市区的融合性不够,对于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效应还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产业类型上,航空港区的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业、航空业以及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与郑州市区内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同时周边地区对于航空港区的相关的支持性产业较少,使得航空港区难以和周边地区以及郑州市区内产生产业集聚效应;二是在人才吸引上,郑州市内虽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对于高精尖人才以及具备临空经济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河南省的客观现实导致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郑州航空港区高质量发展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航空港区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领头羊”,更应抓住发展机会,利用自身发展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航空港区作为以高新科技产业为核心的试验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以高端优势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链条是航空港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尤其是航空港区作为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着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航空运输的实力是首要任务,航空港应积极吸引国内外的大型航空公司以及物流运输公司进行合作,不断增强自身的航空运输能力。航空港第三产业占比较少,应继续增强与航空运输业相关的行业建设,尤其是现代服务行业的建设,围绕机场周边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产业,包含生物医药、商贸会展、人工智能等产业的产业集群,实现航空港区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同时推进高端优势产业链的完善,实现自给自足。

(二)健全人才培育和引进政策。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航空港区要与郑州市一同针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实施更加积极有效、更加开放的政策,坚持“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着力将航空港区打造成为具有一批创新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人才的人才聚集地,以实现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同时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入手,保障航空港区具有完整的生活配套设施,推动产居结合,从而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水平开放。航空港区作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之一,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推进“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四路融合并进,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做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实施制度型的开放战略,构建出一个有利于对外贸易,对内投资,信息技术与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体系。

除此之外,还要加快自贸区2.0 的构建,要做好航空港区在对外开放上的引领效应,建设具有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港区的产业发展,推进实施港区建设成为RCEP 示范区,顺利实现港区2025 年建成现代化航空都市的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航空港港区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区域带动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