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及建议

2024-02-13朱向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慢就业层面毕业生

□文/朱向晨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

[提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慢就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本文首先针对“慢就业”现象作出明确的界定,然后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简要描述“慢就业”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再结合研究数据具体分析“慢就业”现象的表现及原因,最后结合调查结果和分析,从政策、教育、家庭和个人等多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解决大学生“慢就业”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慢就业”是指毕业生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迅速找到理想的工作或开始稳定的职业生涯,而出现的一种就业现象。通常被定义为毕业后半年至两年内没有正式就业的毕业生。截至今日,国内有关大学生“慢就业”等相关内容研究仍较少,但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国内外“慢就业”研究概览

(一)国外研究现状。“慢就业”现象在国外研究中相较于国内出现较早且较为成熟,其相似概念为“间隔年”和“尼特族”(NEET),国外的学者对此已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其研究大多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程度较低,研究成果较少。国外学者认为“慢就业”的形成原因包括经济衰退、技能短缺、教育培训不足等。在各种国外研究中,“慢就业”都被认为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在政策和实践上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缓解。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慢就业”是近些年来衍生出的一种新现象。大多数国内研究认为,“慢就业”的形成原因包括供求不匹配、结构性失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分离等问题。国内政府及学界也开始从各个角度探讨解决“慢就业”的办法,已经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实践性的特点,但是国内对于“慢就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三)疫情影响下“慢就业”现象新趋势。对于“慢就业”现象,尤其自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招聘岗位减少,但是毕业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两者共同作用,让供需矛盾更加激烈,导致部分学生被动“慢就业”,最后只能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慢就业”大军。

二、实践调查分析

(一)设计概述。实践调查部分我们采取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实地访谈为辅的方法,主要针对安徽省合肥市所在地的四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计965 份,并对30 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综合数据并整合。调查结果以个人基本信息为出发点,进一步分析影响“慢就业”的内外部因素。

(二)具体分析

1、个人基础信息分析

首先,人数分析。从选择“慢就业”的比例来看,就本研究数据而言,已超四成大学生会选择“慢就业”,而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2022 年“慢就业”的比例为15.9%,差异较大,一方面说明选择“慢就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另一方面“慢就业”现象的普及化给就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表1)

表1 大学生群体选择“慢就业”人数比例一览表

其次,个人基础信息分析。在选择“慢就业”的402 人中,通过表2 中数据可以发现:从性别上看,女性选择“慢就业”要略多于男性,说明女性在就业上更为谨慎;从年级上看,应届毕业生明显多于非应届毕业生,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早日树立就业观念;从专业上看,人文类学生相较于理工类学生更倾向于“慢就业”。(表2)

表2 选择“慢就业”群体中性别、年级、专业人数比例一览表

2、内部因素分析

首先,“慢就业”态度分析。从我们所调查的995 位大学生中,近半数都对“慢就业”持积极的赞同态度,这也呼应了“慢就业”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的趋势。此外,也有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慢就业”是对人才资源和个人时光的浪费;其余两成的学生则持中立的立场。(表3)

表3 大学生群体对“慢就业”的态度一览表

其次,未来规划分析。从表4 可知,在选择“慢就业”的群体中,未来准备考研、考公、考编是最主要的规划因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后疫情时代,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要么趋向于提升学历以提高竞争优势,要么追求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这也说明需要国家从多角度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着力解决疫情后“就业难”的困境。(表4)

表4 选择“慢就业”群体的未来考虑因素一览表

最后,“慢就业”还与个人能力、期望与选择有着莫大的联系。从表5 可以看出,影响“慢就业”个人因素中程度比较大的有“在学历压力和事业压力之间寻求空间”和“就业能力不足,未做好就业准备,职业目标定位不合理”,并且也有接近半数的人“职业期望较高,不愿将就”,其余较少的调查者存在“就业积极性差,无就业意愿,缺乏对现实就业形势的理性认识”的问题,更少的调查者有“从事自由职业或想尝试创业”的想法。(表5)

表5 选择“慢就业”群体的个人层面因素调查(多选)一览表

3、外部因素分析(以下均为多选)

首先,社会层面分析。从表6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就业市场竞争白热化、学历歧视现象、疫情导致岗位缩减是影响“慢就业”最主要的社会因素,而观念上的改变以及创业政策的推动所起的作用较小。(表6)

表6 选择“慢就业”群体的社会层面因素调查(多选)一览表

其次,高校教育层面分析。表7 中突出的是“校招企业与学生就业期望有偏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这两个典型问题,说明高校要着重加强校企联合,促进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此外,“高校内就业氛围”与“就业指导与宣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表7)

表7 选择“慢就业”群体的学校层面因素(多选)调查一览表

最后,家庭层面分析。从表8 中可以得出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是:“家庭经济基础良好”的调查者会呈现出明显的“慢就业”倾向,这说明家庭经济条件在家庭层面的影响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次是父母“更加包容”,而“对公务员事业编的偏好”和“父母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少”所起的影响较小。(表8)

三、大学生积极就业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当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慢就业”并非完全归咎于大学生自身,解决“慢就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和各种因素的考虑和整合,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从外到内多方面协同配合大学生主体共同推动其积极就业,这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

(一)政府政策层面。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首先就要做好目标定位,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金融、社会等政策的协同,在各类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中充分考虑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做到把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内容。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就业者的技能水平,可以加强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就业者提高竞争力,也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鼓励创业。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人们创业就业,提供一些必要的扶持和支持措施。这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3、发展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可以积极引导和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4、加强就业服务。政府可以加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作,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就业服务。这不仅可以帮助就业者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可以帮助企业招聘到更合适的人才,实现人企对接。

5、实行灵活就业制度。政府可以推出一些灵活就业的政策和制度,支持人们在不同的形式和场景下就业。这样可以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市场的发展。

(二)高校教育层面。高校教育应该注重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就业。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促进大学生就业:

1、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应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例如,高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专业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创新创业培训,以增强毕业生的实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就业信息和市场分析,同时也介绍一些比较适合本专业毕业生的企业和岗位。

3、推动产学研合作。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招收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鼓励毕业设计与实际项目结合,甚至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培养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强化人文素质。高校应该注重培养毕业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5、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高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信息,同时也方便企业招聘更适合的人才。

(三)家庭观念层面。家庭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家庭层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1、鼓励实习和兼职。家庭可以支持学生在校外找到实习或兼职机会,这将帮助他们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并建立人脉。

2、建立社交网络。家庭可以鼓励学生与家庭朋友和亲戚建立联系,以寻求职业机会和建立人脉。此外,家庭还可以提供与雇主和职业领域从业者交流的机会。

3、支持继续教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可能需要继续教育。家庭可以提供支持,帮助学生获得资格证书、参加培训或进修等机会,以便获得就业资格条件。

4、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父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优缺点,为他们提供有关行业和公司的信息,并分享他们自己的职业经验。

5、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大学生毕业后通常需要买车、租房或支付其他生活成本,而这些费用可能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家庭可以为他们提供财务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成功地开始职业生涯。

(四)个人成长层面。现代社会对于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各行业技能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而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才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1、规划职业道路。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可以参加职业规划课程或咨询来确定自已感兴趣的领域,并了解如何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

2、拓展人脉。大学生可以参加行业活动、社交活动或志愿者活动等,与行业内的从业者建立联系,在职业发展中找到机会。

3、提高技能。除了学习必要的学科知识,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工作坊、实习、兼职等方式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

4、建立个人品牌。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创建个人网站、写博客或分享社交媒体内容等方式显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吸引潜在雇主的注意。

5、探索实习和兼职。通过参加实习和兼职,大学生可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公司文化和行业最新动态,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充分准备。

6、学习职场技巧。了解职场礼仪、沟通技巧、时间管理、协作技能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

7、保持乐观心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面临拒信和不理想的面试结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继续努力寻找机会,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实现职业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大学生就业的意义重大,不仅影响着个人及家庭的生活和未来,也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创新高,就业工作任务愈发艰巨,进而出现的“慢就业”现象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与大学生共同使出解决问题的合力,构建多方一体的促进就业体系,齐心协力推进积极就业。

猜你喜欢

慢就业层面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