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SCO 国家贸易足迹研究

2024-02-13王重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印度水资源能源

□文/王重博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提要] 国际贸易对不同国家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环境型多区域投入产出拓展模型,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引发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的隐含食物、隐含能源和隐含水资源消耗的空间转移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中国是三种资源隐含流转移最大的受益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极大地减轻了中国的食物和能源短缺压力,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贸易减轻了中国的水资源负担。最终,本文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引言

上海合作组织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成立20 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各领域务实合作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已成为欧亚大陆幅员最广、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重要的战略合作领域和目标,二十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员国经济总量与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约12%。但随着经济合作活动的增长,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引发的资源消耗与消费的空间错位和外部性在国际间转移,可能会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食物、能源和水关联研究成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手段。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粮食、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给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食物、能源和水系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肥料的生产以及农机械的使用需要消耗能源。这就意味着仅关注其中一种或两种资源治理的政策有可能会引起其他资源的滥用与枯竭,最终破坏当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因此,需要综合考察食物、能源和水三种资源之间及其与经济活动之间复杂而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通过跨部门和地区对三种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综上,本文基于环境型多区域投入产出拓展模型,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引发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的隐含食物、隐含能源和隐含水资源消耗的空间转移格局,为制定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研究支撑。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能够揭示不同区域以及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将其与环境卫星账户结合可以得到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EE-MRIO)。EEMRIO 继承和发展了MRIO 的优点,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本章将使用EEMRIO 模型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的贸易对食物、能源和水资源隐含流转移的影响。

在含m 区域n 部门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中,其行向恒等关系可以用公式(1)表示。其中,x 表示总产出向量,其元素xri表示r 地区i 部门的总产出;y 表示最终需求向量,其元素yrsi表示s 地区对r 地区i 部门产品的最终需求;A 表示直接消耗系数,其元素arsij表示s 地区j 部门的单位产出对r 地区i 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I 是一个mn×mn 的单位矩阵:L=(I-A)-1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阵,其元素lrsij表示s 地区j 部门的单位产出对r 地区i 部门产品的直接与间接消投入之和。

最终需求引起的总环境足迹可由公式(2)计算。其中,行向量f 和d 表示各部门的资源消耗强度和增加值系数,其元素fri=kri/xri表示r 地区i 部门单位产出所需要消耗的资源。

(二)数据来源。本文使用Eora 数据库2016 年的Eora26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贸易的食物-能源-水关联关系进行研究。由于Eora 数据库的卫星账户中关于食物消耗的数据尚不完善,本文借鉴Deng 等的研究使用土地使用指标来衡量国家贸易中的隐含食物转移,其中包括耕地面积以及马、奶牛、猪、羊、山羊和家禽的畜牧面积,单位为ha。衡量能源消耗的指标包括天然气、煤、石油、核能、水电、地热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和波浪电、生物质和废物发电的消耗量,单位为TJ。使用蓝水资源作为水足迹转移的指标。

二、研究结果

(一)上海合作组织内各国的隐含资源转移。在上海合作组织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是隐含土地、能源和水转移网络中的三个核心国家。这三个国家是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人口大国与资源大国,GDP 均位列前三。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被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阿联酋的核心节点所吸引,并与之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这其中也包含了大部分的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而隐含土地、能源和水伴随着国际贸易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流动。其中,俄罗斯是最大的隐含土地流入国和流出国,分别占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隐含土地转移总量的33.97%和35.47%。在流入方面,排在后面的是中国、印度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占隐含土地转移总量的32.34%、9.24%和9.20%;在流出方面,排在后面的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占隐含土地转移总量的22.91%和9.66%。

最大的隐含能流入国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分别占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隐含能转移总量的31.92%、15.70%和12.71%;同时,这三个国家也是最大的隐含能流出国,分别占隐含能转移总量的20.36%、13.86%和33.43%。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同样是最大的隐含水流入国,分别占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隐含水转移总量的23.44%、24.57%和20.15%;而最大的隐含水流出国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出口了隐含水转移总量的26.37%和16.14%。农业通常是土地占用和水资源消耗最多的部门,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各国在隐含土地和隐含水转移方面的差异对比可以发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相比,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农产品出口单位产品的水密度更大,这两国亟须改进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隐含资源的净转移来看,中国是三种资源隐含流转移最大的受益国之一;而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巴基斯坦分别承担了最多的土地、能源和水资源消耗。中国是最大的隐含土地净流入国,其次是印度,分别占上海合作组织隐含土地净流入总量的75.39%和11.87%,中国既是纺织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农产品以及棉花等纺织原材料,引起了隐含土地的转移;白俄罗斯是最大的隐含土地净流出国,占上海合作组织隐含土地净流出总量的53.16%,其次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蒙古,这些国家都是上海合作组织中农、牧业生产大国,其生产的大量农牧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到了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余国家的隐含土地流入与流出趋于平衡。对于隐含能而言,中国和土耳其是最大的隐含能净流入国,分别占上海合作组织隐含能净转移总量的41.65%和24.62%。其中,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大国,以及随着土耳其汽车、家电、钢铁及机械等产业的不断崛起,各种工业产品的中间投入品以及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依赖进口,导致大量的隐含能源从上海合作组织净流入这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最大的隐含能净流出国,分别占上海合作组织隐含能净转移总量的74.66%和15.49%;其他国家的隐含能流入与流出相对平衡。对于隐含水而言,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印度是最大的隐含水净流入国,分别占上海合作组织隐含水净转移量的32.33%、27.52%、16.51%和13.58%;巴基斯坦是最大的隐含水净流出国,占上海合作组织隐含水净转移量的41.18%,其次为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

(二)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间的隐含资源转移。与俄罗斯的贸易极大地减轻了中国的食物和能源短缺压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中,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隐含土地流入来源国,向中国转移了4.21×107ha 隐含土地,占中国从上海合作组织进口隐含土地总量的64.33%,其次是蒙古;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转移的隐含土地主要流向了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中国向这三个国家共转移了3.04×107ha 隐含土地,占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转移隐含土地总量的64.54%。上海合作组织21 个国家中有17 个国家存在向中国的隐含土地净转移,其中俄罗斯向中国净转移了4.10×107ha 隐含土地,中国的隐含土地净流出主要流向了沙特阿拉伯(6.60×106ha)。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双边贸易中,中国向沙特阿拉伯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并向沙特阿拉伯主要进口原油以及有机化学品,而纺织、服装产品及其原材料的生产会通过农业部门消耗大量的隐含土地和隐含水。(图1)

图1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隐含土地转移统计图

就隐含能的转移而言,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隐含能流入来源国,向中国转移了1.38×106TJ 隐含能,占上海合作组织向中国转移隐含能总量的49.40%,其次是印度;印度是中国最大隐含能流出目的国,占中国隐含能流出总量的37.98%,其次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土耳其,中国共向这四个国家转移了1.29×106TJ 隐含能,占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转移隐含能总量的72.37%。近年来,中国与印度日益成为彼此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在机电产品、棉纺织品、金属矿砂、矿物燃料、化工产品等产品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导致两国间的隐含能转移规模不断增加。其中,造成中国隐含能流入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中国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的直接进口;而造成中国隐含能流出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的工业品出口。从隐含能的净转移来看,土耳其和印度是最大的隐含能净流入国,分别从中国净转移1.43×105TJ 和1.34×105TJ 隐含能,俄罗斯是最大的隐含能净流出国,向中国净转移1.18×106TJ 隐含能。土耳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和钢材,而这两种产品均属于能源密集型产品。(图2)

图2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隐含能转移统计图

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贸易减轻了中国的水资源负担。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中国最大的隐含水流入来源国,分别向中国转移了2,147.64Mm3和1,771.75Mm3隐含水,占中国从上海合作组织转移隐含水总量的60.00%;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是中国最大隐含水流出目的国,中国分别向其转移了259.57Mm3、204.62Mm3和134.62Mm3隐含水,占中国隐含水流出总量的64.12%。从隐含水的净转移来看,上海合作组织21个国家中只有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是中国的隐含水净流入国,其余均为隐含水净流出国。其中,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最大的隐含水净流出国,分别有2,100.59 Mm3和1,512.19 Mm3隐含水净流出,与Han 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图3)

图3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隐含水转移统计图

进一步对中国的隐含土地、隐含能和隐含水流出的行业结构分析发现: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的隐含土地流出主要来自农业部门,仅有0.26%的隐含土地流出来自餐饮业和纺织、服装业;中国的隐含能的流出则相对分散,主要来自电力、燃气和水,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产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这三个行业分别贡献了中国41.97%、25.75%和9.62%的隐含能流出量。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的隐含水流出有89.71%来自农业部门,其次是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产业、电气和机械以及纺织、服装业。Huang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约81%的隐含水流出来自农业、电力和水供应部门,与本文结果相似。相比之下,Han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隐含水流出部门主要是机械设备和纺织服装,相应的隐含水流入部门主要是农业,产生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对部门淡水提取的统计数据范围差异造成的。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研究了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贸易引起的食物、能源和水资源的隐含流转移格局,主要结论如下:

1、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是隐含土地、能和水转移网络中的三个核心国家;中国是三种资源隐含流转移最大的受益国;而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巴基斯坦分别在土地、能源和水资源方面承担了最大的风险。

2、与俄罗斯的贸易极大地减轻了中国的食物和能源短缺压力,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贸易减轻了中国的水资源负担,中国与印度间的隐含能转移量较大且趋于均衡。从隐含流转移的行业结构来看,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转移的隐含水和隐含土地均主要来自农业部门;隐含能的流出则相对分散,主要来自电力、燃气和水,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产业以及交通运输业。

(二)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国际合作。在当前国际贸易背景下,资源利用的跨区域转移不断增加,对于这些主要经济体和贸易地区,通过增加从其他国家进口资源或资源密集型产品或服务,以减轻当地的资源短缺压力。然而,由于资源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资源总使用量可能会增加。在全球化背景下,孤立的区域资源与环境监管在全球层面将难以达到预期结果。因此,采取区域政策应考虑到全球供应链,鼓励开展国际合作,减轻通过贸易转移食物、能源和水资源压力的负面影响。既要关注隐含资源转移的关键流入与流出国家或地区,避免资源的过度利用。

第二,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将食物、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环境排放降至最低。这需要在不同层面展开:在企业层面,应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实施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工艺合成和终端处理,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产业集群层面,应充分促进产业共生、上下游产业融合、技术合作与推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资源以及中间投入的总消耗。在区域一级,循环经济应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制定更严格的资源环境相关法规,包括适当的经济手段,如定价、税收、财政补贴等。

第三,综合和可持续的食物、能源和水管理措施。食物、能源和水资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农作物灌溉和90%的能源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缺水地区是化石能源和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化石能源和农产品的大规模开发和出口进一步加剧了缺水压力。为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应着力解决缓解食物、能源和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权衡问题。对于一些涉及资源消耗的关键部门,如农业、纺织业、电气和机械制造业等部门,应当颁布各种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节能减排、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研发投入。

猜你喜欢

印度水资源能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