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2024-01-31张得强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案诗歌初中语文

张得强

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成为广为人知的热门概念和热点话题,它创新了语文课程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索的能力。基于新课标的背景,为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水平,本文从教材结构、文本特征和真实学情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围绕创建单元学案、布置语用任务和设计实践活动等策略,创建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而推动阅读教学模式的革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充分体现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可将学习任务群迁移和运用到阅读教学活动之中,着眼于单元整体教学,加强不同课文和教学板块之间的关联,以此培养学生统整学习资源、深度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基本组织单位,围绕特定的主题将具有相似性特征的课文、写作、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等不同的板块,合理地串联到一个单元之中,构成一个完善的教学和学习单位,这种单元化的结构特征,恰好为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计划提供了基本条件和便利。为此,依据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化结构特征,在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单元学案的方式,将学习任务穿插在学案之中,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认知支架,让他们能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多向发展的目标。

在创建单元学案的历程中,既要考虑教材的基本结构,将单元中的不同教学板块视为一个整体,也要遵循初中生的思维成长规律,以符合他们认知发展趋势的方式,甄选单元学案的任务,创新单元学案的形式。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学案,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以此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

1.单元概览。在单元学案的第一部分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入手,设计统摄单元的大任务,创设符合实情的真实情境,焕发学生完成任务、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如学校即将举办“于诗歌中表达爱”的主题朗读会,请学生从《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等六首诗中选择其中一首,做好诗歌朗诵排练工作,为正式的活动做好准备。在明确单元大任务、大情境之后,教师也要依据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前期学习项目、单元学习目标,以此驱动学生更好地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以学习目标为例,依据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預设如下目标:(1)了解新诗的文学特征,把握鉴赏新诗的方法和技巧;(2)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合理调控诗歌诵读时的语气、语调,体现出诗歌的韵律美;(3)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品味诗歌魅力,明确诗歌中蕴含的主观情感。

2.设计任务。在具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细化目标,教师可将目标融入具体的教学任务之中,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落实和践行目标。以第一单元的新诗教学为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1)结合某一篇诗歌,总结新诗朗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创作出朗读脚本;(2)利用圈画和特殊标记等方法,记录真实的阅读感受,并针对每一首诗歌提出1~2个值得探讨的问题;(3)以诗歌的内容为主要素材,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和展示诗歌的内容、结构等要素,对诗歌形成直观的印象;(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和修改朗读脚本,并按照朗读脚本展开排练和表演活动,将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依据上述任务,教师将目标融入具体的学习任务之中,不仅细化了教学目标,还能推动学生展开实践探索,进而在实践中落实目标。

3.总结反思。经历单元概览和设计任务两个阶段后,在单元学案中,教师也要划分出单独的总结反思板块,以单元检测作业和自我评价反馈两个模块为主,引领学生展开自我检测和评价反馈,明确自身在单元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效果。依据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单元检测作业这一板块中,设置如下内容:(1)从诗歌中摘抄你认为最感兴趣的诗句,并在诗歌中设计批注,从写作手法、阅读感悟和心得体会等不同的角度,表达你的个人见解;(2)开展亲子诵读会,为家长朗读一首诗,并将朗读的过程录制下来,与家长一同欣赏。此外,在自我评价反馈的模块中,教师可以添加提示语,如“在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中,你收获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哪些信息?”“除了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之外,你认为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等,借此引领学生全面总结和归纳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创新学习任务群的呈现方式,凸显单元学案的助学作用。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从整体看问题的意识之外,也要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依据文本的体裁特征,为学生设计和布置语用任务,让学生在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和言语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古诗文时,教师要牢牢把握其文学特征、艺术特色,围绕古诗文中描绘的画面、意象、意境等,设计个性化的语言运用任务,以此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技能。

例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诗词教学中,结合诗词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语用任务:(1)从词的上阕中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描绘太守的“狂”?根据这一问题,重新解读诗词的内容,改写诗词中的字词和语句。(2)词人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如何解释其用意?结合历史典故的时代背景、象征意义,分析词人的用意。(3)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词的主要内容,根据自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适当添加语气词、修饰词等,以此凸显诗歌的内涵和意蕴。

从以上三项语用任务上来看,教师以诗词的内容和主题为导向设计任务群,将任务指向学生的言语实践,让他们站在词人的视角上,进一步解读诗词的内容和主题,以此达到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审美赏析能力的目的。

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和运用任务的基础上,教师也要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让他们将积累的言语素材、文学知识等,迁移到真实场景之中,以此推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真实学情、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设计综合化的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呈现学习任务群,由此方可体现出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

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刚刚步入初中校园,他们尚未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针对此种情况,在第一单元写作板块“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教学中,教师便要改变教学观念,为其设计实践类的学习任务,如“以小组为单位,前往本地的自然公园、著名景观等地,观察树木、花草、湖泊等自然景观的特征,结合此时的节气,创作一篇结构清晰、语言材料丰富的借景抒情类作文,表达你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以此任务为载体,推动学生展开社会性实践,既能为其增加素材积累,还能使其涌现出写作灵感,真正契合了七年级学生的需求。

基于新课标教育背景,教师从教材结构、文本特征和真实学情三个角度,利用创建单元学案、布置语用任务和设计实践活动等策略,建设以阅读教学为主要对象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析和完成任务,不仅从根源上创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还进一步维护了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在此基础上,初中生的阅读和学习热情会明显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学案诗歌初中语文
诗歌不除外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乡愁导学案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