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阅读,愉悦畅想

2024-01-31姜敏钰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文摘卡片

姜敏钰

课外阅读活动是课内阅读的拓展,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在现阶段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内的阅读指导,也应当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阅读世界中接触更多的读物,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不断强化语文素养。但是,纵观当前的课外阅读活动,还存在学生阅读能力较弱、课外读物较为单一等问题,使得课外阅读活动的质量与预期相差较远。对此,语文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课外阅读教学,在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学习体验中,让学生把握课外阅读的命脉。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期望学生发现课外阅读的乐趣,把握课外阅读的规律。但是,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水平有限,单纯依靠自主摸索的方式进行阅读技巧的总结,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逐步对课外阅读活动丧失兴趣。对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主动为学生渗透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并借助具体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课外文本的技巧,懂得品析文章语言、归纳文本情节的方法,从而真正理解课外读物。

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时,教师便可以做好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基于课外阅读的过程,逐步总结出阅读的技巧。具体来说,教师先请学生以速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整本书,让学生明确整本书主要介绍的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精读活动,使学生在逐字逐句的分析中,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细致地了解图书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历史故事。随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让学生精准筛选文章内容,从而在有目的的阅读中,更加精准地把握图书的主旨和主要脉络。接着,教师根据图书的内容,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便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中,对文本内容再次进行分析,迅速地捕捉要点。当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请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在总结中提炼技巧。

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步入课外阅读的殿堂,能够让学生在步步深入中把握课外阅读的方法,以便学生在后续进行其他文本的阅读时,也可以自觉迁移学习的方法,增强阅读实效。

只有让学生内心升起对课外阅读活动的渴望,学生才会自觉花费精力,积极地走入课外阅读活动。然而,在以往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都是直接根据课内文章的主题,为学生指定课外读物。这一过程中,学生缺失自主性,自然无法对课外阅读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课外读物进行自主选择,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阅读的向心力,让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无限的兴趣。

例如,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便可以以学生的喜好为依据,请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爱的读物进行阅读。在正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收集喜欢的图书”的任务,并请学生将收集到的课外读物带到教室。在活动中,教师为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对带来的书籍、文章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创建“图书推介会”的平台,请学生结合书中的内容,为他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并在倾听他人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图书类型,产生更广泛的阅读兴趣,如有的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并带来了《格林童话》等图书,在完成閱读后,学生向其他人介绍“《格林童话》通过一个个趣味小故事,向我们说明了一些哲理……”激发其他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课外阅读活动,应当是契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活动。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秉承“从心”原则,请学生遵循内心的期望,进行课外读物类型的自主选择,并请学生为他人介绍自己喜爱的图书,能够全面体现学生间的差异性,以便学生在张扬个性中,深切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株花木,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芬芳。在组织学生对相同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后,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小组交流活动,可以为学生搭建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拥有交换想法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差异性,为学生组建相互交流的小组,促使学生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中了解更多解读课外读物的思路,从而全面把握课外读物。

例如,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海洋知识,教师为学生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海洋的秘密》等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先请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立足自身的阅读素养,对这些课外读物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课外读物中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呢?”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判断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以互补的原则安排互动交流的小组,促使各小组中既有对课外读物理解较为透彻的学生,也有理解效果不佳的学生。在分好组后,让学生在组内展开交流和讨论,以便学生在畅谈自己对课外文本的理解、分享彼此的阅读体会中,主动借鉴他人的想法对课外文本进行重新解读,从而全面理解课外文本。

小组交流活动的创建,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判断,为学生创建相互交流的小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使学生在不断碰撞彼此思维的火花中,更全面地理解课外读物,提升阅读品质。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养料。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会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那么当学生完成课外阅读活动后,这些想法也所剩无几,难以为学生后续展开精细化阅读奠定基础。而文摘卡片的应用,无疑能帮助学生留住这些想法。对此,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文摘卡片,并用批注的方式,记录所思所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文摘卡片”为工具,有序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批注。在活动中,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文摘卡片的作用和基本构成,让学生认可文摘卡片的存在价值,并自觉进行文摘卡片的制作。卡片做好后,教师请学生对图书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将图书中的主要材料、精彩片段摘录到文摘卡片上,并请学生在空白处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样,在后续对图书进行细致解读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记录的内容,回忆初次阅读时的想法,从而更加迅速地理解和消化文本内容。

显然,教师鼓励学生制作文摘卡片,并让学生以此为工具,有序完成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更加便利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以便在边读边想边记中,形成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不断提升课外文本的阅读质量。

总之,高品质的课外阅读活动,无疑是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利器,能有效滋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助力学生成长。所以,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当继续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并在实际活动中革新课外阅读方法,打造健全的课外阅读体系,从而持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文摘卡片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IAPA文摘
一张卡片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文摘
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