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4-01-31周建国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部法治道德

周建国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学习的是各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提升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采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互动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应深入挖掘互动教学的深刻内涵,将其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互动,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注意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时,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创设情境: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几个小伙伴,他们是健健熊、创创虎、乐乐鼠、皮皮猴,现在他们来到了咱们班级,想和大家成为新朋友。分别请四位学生佩戴熊、虎、鼠、猴的头饰走上講台,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与以上四位“小动物”进行交流。当学生在积极交流互动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梳理,使学生可以明白教师的目的。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更快速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学会如何将自己介绍给陌生人,并与之成为朋友和睦相处。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助推器和加速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寻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征发展的兴趣点,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其参与互动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在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唤醒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达成引发学生求知欲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初衷。

现实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知晓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对其深刻含义并没有深入了解,更未将其付诸实际行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参与课堂教学,相比于教师的直接灌输讲授,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的知识将会更加深刻。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教师如果向学生直接陈述父母的辛苦付出,很多学生可能会短暂性地记在心里,但是过段时间就把这些话忘掉了。因此,教师可以以情境互动表演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绎,达成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情境互动表演当中,积极思考平时在家里有没有出现互动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当出现了相关问题后,我们应该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将情境演绎下去。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再加上自己生活经验的认真续演,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联系到自己曾经不懂事的行为,将体谅父母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没有结尾的开放式结局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渴望。为此,教师一定要在互动情境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互动情境的结尾上“下功夫”,让他们在互动的参与中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把互动情境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合理接续,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考,进一步促进他们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的解决中完成课堂学习,达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课堂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运用互动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要通过互动的有效开展以及接续情境互动的方式,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初步目标,进而利用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教师可以提前与学生沟通,组成三个表演组,并且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排演本课引言中的三个片段。然后在课堂中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现,班级内的其他学生可以自由加入导演组、剧务组、化妆组以及音响组等,在全班学生的配合下,完成该小品的表演。通过表演,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想实现以上目标,让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彰显,就需要通过互动教学来促成。教师要摒弃传统课堂“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用互动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更加具有向心力,让他们更加喜欢这门课,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师生平等是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目标的先决条件。课堂教学是通过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师生之间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对话、交流与合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基本上是师生以课本内容为议题,对所学课本知识达成一致,在对话、交流、合作中相互分享对方的经验和体验的互动过程,这有助于形成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与成长的和谐氛围。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五课《走近我们的老师》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讲述自己与老师之间难忘的故事,而教师也有自己的老师,在这个互动环节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与学生一道分享那些难忘的故事,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明白教师也是“常人”,也跟他们一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时指引学生正确、全面地看待教师的批评,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尊敬、爱戴教师。唯有建立起这种平等、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更乐于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发展了,教师也能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与合作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顺应教学改革趋势,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采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中明白做人的道理,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教学部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公共教学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