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问题链的设计与运用

2024-01-31徐瑞悦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发音水果单词

徐瑞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密度,集中学生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度。然而,有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通常都是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但苍白无力,且无法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应有的锤炼。建立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让提问层层相扣,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但具体该如何设计问题链,进而发挥它的课堂提问价值呢?

首先,问题链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问题链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其次,问题链的设计要有梯度性,以此满足不同学情学生的发展需要;第三,问题链的设计要突出新课的重点与难点,确保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快速把握新课核心知识点;最后,问题链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此外,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其实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这样就能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短板与不足,从而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当然,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根据课堂发展需要,教师也可以适当融入其他的教辅设备、教学方法,如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等。由此,让问题链的设计更加灵活,让课堂学习更加高效、精彩。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看出,当学生对英语知识缺乏基本的兴趣时,学习对他们而言将会变得枯燥乏味。相反,如果他们对英语拥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那么即使过程再难,也无法阻挡他们的步伐。所以,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要先思考如何让问题链具有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动力,这样才能改变课堂环境,让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并促使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以牛津小学英语3A“Unit3 This is my father”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This is...”句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可以听懂几种家庭成员的称呼,可以掌握八种以上的水果类单词,并运用“What do you like?I like...”句型进行询问和回答。设计问题链期间,考虑到学生的情绪状态(部分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讲,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为了全面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问题链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情境,以此增强课堂的代入感。

【案例片段】

1.准备道具:家庭合照,水果单词卡。

2.设计问题链:(1)Who is he(she)?(2)What does he(she) like?(3)是否可以询问“What is he(she)like?”?(4)“What does he(she)like?”与“What is he(she)like?”的区别是什么?

在提问和作答期间,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教师可以利用道具进行以下操作。首先,在事先收集的学生的家庭合照中随机抽选几张,然后按照具体的家庭选择对应的学生,要求其与同桌展开提问互动。也可以采取过家家游戏的模式,通过游戏引出问题,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体会新课句型,优化他们口语交流的体验。

A:Who is he?

B:This is my father.

A:What does he like?

B:He likes apples.

A:What does he like fruit?

(此时,提问的学生可以一边拿出代表水果的單词卡一边提问)

B:He likes...

由于水果单词卡的上面都标注了具体的音标,所以哪怕是新课中没有涉及水果单词,学生同样可以按照音标的读音尝试发音。这样,不但让提问和回答的学生之间间接接触到其他的水果单词,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也让他们在深度问答中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在进行上述问答之后,再将提问移交给教师。在这期间,教师主要针对问题链中的第三个和第四个进行提问,以此引导学生延伸思考。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综合水平有限,认知欠缺,回答这两个问题时有一些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在问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配合讲解,确保学生能够一边思考一边倾听,从而将知识点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问题链是由一堆问题组合而成,但是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要合理控制问题的数量。尤其是对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问题数量过多,不但无法达到启思的效果,还会给他们带来无形的负担,这样便会间接影响课堂的进程。

受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个体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结果。如,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吸收知识,也能自觉地完成新课单词的背诵,而有的学生不但背单词难,在课堂中还很容易走神,这便导致班级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必须做到因人而异、以学定教,将问题的难度梯度控制到位,以此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课堂思考与学习的机会。

以牛津小学英语3A“Unit5How are you?”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How are you?”及四种回答方法,学会唱歌曲Hello, how are you,熟练掌握新课的单词。在设计问题链期间,考虑到班级学生的个体学情,为了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教师对问题进行了分层处理。

【案例片段】

问题链:(1)板书新课单词,随机点名学生询问“这些单词如何读”,在学生读的时候观察其发音是否准确,再额外要求其进行造句。(2)对学生提出“How are you?”这一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用四种方法进行作答,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描述。(3)出示水果卡片提问:“What’s this?”随后叠加相同水果的卡片,如apple-apples,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从单数的描述变化为复数形式。(4)所有的名词变复数形式是否都是加“s”,有哪些水果的单词在变化为复数的时候呈现特殊的形式?(5)在这节课中具体学了什么,在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围绕问题链引导学生作答期间,根据学生个体的能力现状,不同的学生可以负责不同的区域。如上述第一个问题,难度最低,旨在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新课单词的发音方式,以及口语发音是否准确。而在“说”的过程中,随着造句的跟进,也能锻炼学生的措辞水平。第二个问题难度适中,而能力较低的学生通过课堂指导,依然掌握了相应的回答手段,所以也能用1~3个方法作答,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点拨让学生想到第三种和第四种回答方法。第三和第四个问题的难度相对较高,可以交给能力强的学生作答。

需要注意的是,当能力强的学生起身回答难度更高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顺势要求能力弱的学生参与观摩,认真倾听。当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再随机询问能力弱的学生是否听懂,以及是否存在不理解的地方。随后,再要求能力强的学生重新讲述,为能力弱的学生解答困惑。

不难发现,虽然该阶段的问题链设计以梯度式为基准,但不代表能力弱的学生就不可以参与难度深的问题的分析。相反,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组织全体学生合作分析问题。在这期间,能力弱的学生与能力强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同讨论。这样,不但能够促使能力弱的学生及时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也能优化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调控问题链的内容,突出知识重点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更扎实、更深刻地了解新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不能单纯地为了设计而设计,更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重点与难点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重置问题链的内容,让其与重点和难点贴合,让学生在分析和探索中深入核心,这才是重中之重。不过,目前有一个客观的问题,那就是纵使调控后的问题链的内容再规范,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依然如同天书。因此,教师还要间接融入其他教学手段,如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取长补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牛津小学英语3A“Unit10 Thank you”的教学为例。这堂课的重点是温故“Yes, please.”“No, thanks.”等日常交际用语,并可以利用这些用语进行简单的对话。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局限性,为了确保他们可以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以口语交流作为重点,让学生在“说”和“听”的基础上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案例片段】

问题链:(1)这节课中出现的日常口语有哪些,可否简单梳理?(2)不同的用语用在哪些情境之中,能否舉例?(3)在说的过程中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发音,发音是否准确?(4)大家都带了什么可口的水果,可否围绕这些水果展开互动?(5)在围绕水果描述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不难发现,上述问题链的内容都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而设计的,学生在接收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但要对新课重点进行重新梳理,同时也要在说的过程中认真观察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在此期间,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不足的地方。如有的学生在说发音相近的几个词时,常常会出现发音混淆的问题。这时,教师便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此让学生可以标准地说出单词,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设计第四个和第五个问题的目的是让提问从书本延伸至生活,建立真实的互动情境。其中,在分析第五个问题时,学生需要对以往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温故,如“名词变复数”的问题。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新课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也让他们在间接温故中加深了对旧知识的记忆,确保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掌握英语发音,熟悉音标,是中低年级小学生英语课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发音是否规范。同时,教师要合理搭配电教设备,通过展示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自由、更快乐地说英语,并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总之,合理的提问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神奇效果,能让智慧的火焰在课堂中熊熊燃烧,可以赋予学生良好的锻炼体验。所以,基于学情深入研究问题链的开发方案,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情况合理修改、完善,这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另外,除了注意文章中提到的四个要素之外,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也要对时间、次数等进行严格把控,倘若过于随意,不但会影响课堂的进程,同时还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与判断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金灿)

猜你喜欢

发音水果单词
I’m a Little Teapot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Playing with h
水果篇之Cherry
Playing with /eI/
水果畅想曲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