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4-01-31李峰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条形统计图情境

李峰

项目式学习,是以一个项目为中心,在学习者的自我驱动和教师帮助下,通过情境支持、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良性竞争等过程,实现揭示知识本质、发展学习能力的学习模式。目前,该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取得良好反馈,教师可以根据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将其进一步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与应用。本文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苏教版教材部分课例,研究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基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导入和明确项目、分析项目并制定计划、实施和完成项目、总结项目。因此,关于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便可围绕这四个阶段展开。导入和明确项目阶段,为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设计项目”,清楚“在项目中学习什么”,教师可以运用情境资源。所谓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知识内容有意创设的情感氛围,其人文性与形象性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确定项目任务基础上,针对其具体内容创设情境,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堂直接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情境挖掘数学元素,明确“学什么”。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应用项目式学习,教师创设“方格图中的面积”情境,情境具体内容如下:在一张每小格边长为1厘米、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图中,有大小和颜色不一的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根据方格图信息,学生可初步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但是对于数学层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缺少了解。教师在课堂直接出示该情境,既能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产生兴趣,知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能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大小比较、方格与图形的内在联系,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出一些正确的猜想。于是,情境导入项目,学生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一学习内容,让项目式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项目式学习多被应用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目的是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在此情况下,课堂项目式学习不能直接展开,而是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即:分析项目并制定计划。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的初级发展阶段,这样的分析与计划制定,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当前项目任务,而且能够促进其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项目资料,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再检查学生制定的计划,指出其漏洞,同时提出调整建议。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课时,教师可在项目式学习中,结合以下话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在生活中,你们统计过哪些信息?你们是怎样统计的?你们是否在生活中观察过统计事件,通过观察,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统计常应用于生活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因此在学生周围,存在大量关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数学资料。教师通过话题指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也是点拨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新闻报道等渠道,收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相关信息,对项目任务建立初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展示的资料,提出“制定学习计划”相关要求。学生可先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提出“观察统计表,提炼重要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对比教材图示,分析条形统计图特征”等想法。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计划可行性,帮助学生完善计划,推进项目式学习。

中国有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即便是泰山也可以移动。用于比喻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法,故而观察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实施和完成项目阶段,合作必不可少。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让学生自觉加深沟通和交流,进而在观点的分享和碰撞中,找到完成项目任务的最佳方式。而竞争,能够在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借助良性竞争氛围,点燃学生强烈的项目式学习热情,维持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良好应用状态,以此保障学生项目式学习成果。这便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小学阶段,学生相对缺乏学习小组自主建设能力,容易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组员,使小组之间差异过大,缺乏公平。教师可基于公平性原则,按照学生学情组建学习小组,从而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竞争平台,督促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列举法和画图法。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将学生灵活分组,使各学习小组满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特征。其次,教师可以发布“列举法解决问题”“画图法解决问题”两项项目任务,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任务对象,落实“二选一”,再展开小组合作,围绕教材例题展开自主学习,总结列举法或画图法优势。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派出代表,回答教材关于“解决问题”的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教师以肯定学生为主,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点评。从“选任务”开始,直到“汇报任务”,学生始终处于合作学习状态,经历充满探究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而使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

项目任务完成后,項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顺理成章地进入总结阶段。任何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最终都应回归总结。通过总结,师生既能重新梳理课堂收获,也能对教学和学习短板形成确切的了解。基于收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其增强成就感,提高学习信心。而基于短板,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补足短板。经过这样的过程,项目式学习不再只是单纯地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而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习情感,使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对深化教学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及时总结项目成果。教师可以设计成果汇报活动,组织学生有序分享心得,相互学习、借鉴。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教师可以在项目总结阶段,全面评价学生。那么,如何确保评价的全面性,教师应坚持“过程—结果”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是一蹴而就地取得项目式学习成果的,而是需要经过复杂的探究过程。教师可以项目成果为支点,引导学生回顾项目式学习过程,先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再对学生项目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提高项目式学习质量的指导意见。

总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深得教师关注。而促进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正确理解项目式学习的四个阶段,注重情境导入项目、收集项目资料、小组合作竞争、总结项目成果。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在研究当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以便构建更加高效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助力学生成长与课程建设。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师范学校附属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赵丹)

猜你喜欢

条形统计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条形铁皮自动折边机构设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某沿海电厂全封闭条形煤场和圆形煤场的技术和经济性比较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无痛胃镜下取出巨大条形异物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