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略引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2024-01-31李海峰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阶教学策略素养

李海峰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科目,数学对学生思维素养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训练,并通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引导,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提高。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知识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串联起来,更难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致使学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难以进行深度思考,不利于其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大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设置的方式,让学生计算出10万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问题的设置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学生需要知道一张纸的厚度是多少,但是利用尺子难以进行测量,可以借助一本书的高度进行计算,此时用到了除法,进而测算10万份纸张的实际高度,最后得出结论是10万份纸张的高度约为10米左右,等于3层楼的高度。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深刻理解10万所代表的概念。

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引领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在思考与推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其数学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巧妙设置问题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考空间,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的状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借助此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在相互配合与协作中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这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其发散思维的培养提供助力。同时,小组成员发现和理解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思路,帮助其积极探求更多的新方式,在相互竞争中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其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共同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应了解发散思维的重要性,这不仅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扩散性,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课时,在课后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千米/时的稳定速度前进,如何表示汽车行驶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呢?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学生用语言表述答案。随着讨论的深入,有的小组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表现两者的关系,有的小组采用画图的方式进行展现,有的小组则认为列关系式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小组交流中,通过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营造了竞争性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思考多种答案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巧妙引导。此外,教师还应意识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在课堂环境中进行渗透,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搭建平台,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借助课后练习题,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其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发散思维。

借助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展现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上。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促使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思维得到开发,数学思维素养得以形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统筹教学内容和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复杂的探究过程变得更加有趣。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开展拼图游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多种拼法。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并借助多媒体演示长方形的演变过程,以此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学规律能够更直观地揭示知识发现和形成的过程,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推动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直观、动态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对于发展其创新思维素养有着推动作用,也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应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数学教学水平得以持续提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不注重学生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能力的训练,偏重于低阶思考,难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数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科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渗透数学思维,使学生懂得利用已有的信息与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探究性学习,达到提升高阶思维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新发展。同时,在具體的学习情境中,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更自主地解决问题,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实现高阶思维提升的效果。

例如,教学“简单的周期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呈现学生上学的情景图,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然后,教师可在此情境中标注“第二天”的字眼,再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重复现象”。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列举与此相关的案例,学生热情高涨地回答“一日三餐”“春夏秋冬”“每周七日”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重复现象让学生理解了“周期现象”这一概念。最后,教师可以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今天是星期三,再过二十天是星期几?再过一百天呢?”从生活问题的引入促使学生感受列举、分析和归纳的思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数学作为一项思维活动,需要教师注重学生高阶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引学生的思维走向更深处。同时,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智慧魅力,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思维素养训练的重要意义,及时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并通过正确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其建立正确的数理观念,并切实培养学生从数学视角分析和解题的能力。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赵丹)

猜你喜欢

高阶教学策略素养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