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意共生 助力语文要素生根

2024-01-31刘洋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松鼠尾巴要素

刘洋

语文课程注重人文修养,同样也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统编版教材充分践行这一理念,在其编排中借助单元要素,结合人文主题进行“双线”编排,并通过单元导读、阅读提示以及课文批注等方式予以体现,其目的是将语文要素具体化、语用化,帮助解决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空洞趋势。本文围绕《松鼠》一课,浅析通过落实单元要素策略,不断推进言意共生。

整体研读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松鼠》属于说明文,该课所处的单元要素可以概括为基本了解说明方法,学会用说明方法进行事物表达。研读《松鼠》所处的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太阳》和《松鼠》为讲读课文,还有两篇为习作例文。对该单元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讲读课文重在了解说明方法,习作例文重在提供范例。其中,《太阳》一文侧重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而《松鼠》一文则侧重帮助学生巩固运用说明方法。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用教学,引导学生从中体验说明方法生动表达,体会言意共生。

针对落实单元要素,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枯燥训练。真正的语用教学,需要根植一定的语用环境,必须与文本内容有效结合,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针对说明方法,首要的是体验精准表达。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换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前后阅读比较分析,从中感悟表达精准。

例如,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以下三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1)它们总是直竖着身子坐着……(2)松鼠经常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3)松鼠的窝总是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多读几遍,鼓励他们与文本内容比较,看看有什么“差错”。如果学生一时察觉不到,教师可以适当给予点拨。针对第一句,学生很快就发现不是“总是”,而是“常常”。如有可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较研判,从中感悟词语之间的异同。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总是”说明一直都这样,而“常常”却有可能偶尔不是这样。余下两句,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用词感悟。“换词”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继而从中品析说明文表达的精准性。

“换词”可以说是说明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策略,是帮助学生体验说明精准的重要抓手。通过“换词”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还能借助比较品析,感悟不同词语、不同表达效果之间的细微差别,有利于帮助学生较好地贯彻落实单元要素。

课堂教学具有层次性。对于文本内容形象方面的理解,不同层次的学习,其理解层次也是不同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问题,逐层推进、逐层帮助学生加深感知文本形象。针对《松鼠》这一课,可以围绕“怎样把松鼠写的更生动形象”这个主问题,逐步展开,在推进课堂教学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知松鼠的形象。

1.自主阅读,品析感悟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松鼠外形特点的?你们读了有什么感觉?

生1:第一小节中用了很多好的词语,比如漂亮、乖巧、驯良等,我读了感觉松鼠很可爱。

生2:我感觉第一小节句子都很短,读起来比较轻松。

生3:第一小节用了拟人修辞。

2.对比阅读,点拨启发

(多媒体出示:“尾巴显得格外漂亮……不像四足兽了。”)

师:这句话有几个词语看起来没有上面那些词语形象、生动,也较为普通,但是如果去掉,在表达上就会黯然失色,甚至意思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看看能否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生1:我感觉有“格外”“老是”。

生2:老师,还有“最”。

师:这几个词语可以去掉吗?试着去掉后读一读。

(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生1:去掉的话,好像没有原来有趣。

生2:去掉的话,表达上好像不够精准。

生3:去掉的话,松鼠感觉不那么可爱。

(多媒体出示:松鼠卡通图片,其中对于尾巴可以夸张显示)

师:同学们,你们说说,第一眼看到松鼠,感觉松鼠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生:是尾巴,大大的尾巴。

师:不错,是尾巴。那么这一小节中一共有几句话,其中用了几句来写尾巴?

生:有五句,其中写尾巴的有两句。

师:这样写重在显示尾巴特征。现在我们看看这几种动物,说一说怎样写出特征?

(多媒体继续出示长颈鹿、大象、骆驼等动物卡通画面,对于其中特征可以适当夸张。)

案例中,教师按照“自主阅读—对比阅读—归纳总结”的层次推进教学持续深入。三个层次,層层推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掌握松鼠特征,深刻了解并恰当表达内涵,而且能引导学生从中迁移、掌握表达技巧,为落实单元要素,提升其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针对说明文教学,“比较”无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学习策略。很多时候,学生难以了解说明方法表达的妙处,但是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辨别表达是否恰当。针对《松鼠》这一课,对于辨别表达是否恰当,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其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如有可能也可以结合学生习作进行比较品析:(1)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2)它的眼睛如两颗小圆豆,尖尖的嘴上面有两个小小的鼻孔,长长的胡须,灰褐色的绒毛,蓬松的尾巴,短短的脚,真惹人喜爱。(3)小松鼠长着黑棕色的大眼睛,背上有一条一条的条纹,可漂亮啦。它的肚子是白色的,有一层绒毛,摸起来很棉,它的耳朵更是可爱,还不到瓜子那么大。

针对以上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先呈现《中国百科全书》中关于松鼠的内容“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然后鼓励学生结合相关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感受到,即便是说明文,也要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对于科学研究人员,表述一般严谨精准;而对学生来说,需要的是具体生动形象。本单元中所提到的“恰当”这一语文单元要素,恰恰体现在面对不同阅读对象时,在言语表达上也会有所不同。科研人员需要的是提取信息,而学生关注更多的是精准。体现在习作中也是如此。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恰当”这一要素的含义,而且能将其迁移,更好地运用于表达之中,帮助学生实现言意兼得。

总之,通过《松鼠》一课的语用教学,浅析单元要素落实策略,仅仅只是参考。语言运用策略还有很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针对单元要素落实,只有结合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扎根于语用教学,将其言语理解和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言意兼得,实现言意共生,才能在推进课堂教学生成精彩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光荣小学)

(责任编辑赵丹)

猜你喜欢

松鼠尾巴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小松鼠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松鼠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松鼠
松鼠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