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古诗词的生命诗意

2024-01-31朱宇慧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会意语感诗意

朱宇慧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璀璨的明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古诗词则是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统编版教材充分践行这一理念,编排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继而爱上古诗词。但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机械识记、机械理解,反而失去了古诗词的韵味,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因此,针对古诗词教学,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诗教,富有诗意地教,让课堂充满灵气,洋溢生命诗意。

涵泳,就是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反复玩味和推敲,以了解其中真谛。对古诗词来说,更多依靠语感,而不是直译。通过涵泳,一唱三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理解,而且能从中培养语感,把握古诗词的韵味。宋代朱子也认为,读诗之法,只有熟读涵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这里强调的也是让学生多吟诵,做到熟读成诵,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古诗词意思,还能与作者对话,在更深层次品析鉴赏古诗词韵味。

朱子的话,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诗教的真正策略,即为涵泳。毕竟古诗词不仅用词精炼,而且节奏强烈、押韵和谐,通过一泳三叹,不仅可以读出节奏,而且还能在读中走进作者,将其情思读出来。但是对学生来说,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虽然能够感觉到古诗词表达之美,但具体美在哪里,却又无法说出来。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必然会让课堂枯燥无味。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诵读的次数多,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语感,继而初步沉淀下来,其实也是一种熏陶。

例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与《清平乐·村居》两首诗时,虽然作者不同,但主题相同,都是描写儿童纯真美好、活泼可爱的样子。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分析,学生可能理解不了其中蕴含的意思。但通过多次诵读,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画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画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等方式,不仅形象地理解了古诗词内容,还能从中培养语感,激发兴趣,继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如有可能,教师还可以组织诵读比赛,可以分男女、分角色、分小组,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诵读,带着感情色彩诵读。这种带有竞赛的方式,符合学生的竞争心理,能让学生很容易融入学习之中。而学生通过诵读理解,也能克服课堂机械分析,便于从中培养语感,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东方文化讲究含蓄、注重意境,很多艺术作品更多注重会意。对于古诗词,更是如此。对古诗词来说,不仅仅美在内容,还有韵律、节奏等,如果唐诗一旦译成今文,还有谁去欣赏?也许古诗词描述的主题一样,但由于鉴赏者心情状态不同,其体验感悟自然也不同。因此,针对古诗词教学,教师也不必拘泥于解释古诗词,而应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古诗词进行多元对话,从中发展学生想象力,助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词。

例如,教学《静夜思》一诗时,诗的内容,简单直白、通俗易懂,但是对于诗中的意境,让学生理解却有点难度。具体教学中,教师不应直接翻译诗的内容,而是通过拓展让学生理解李白的写作背景,接着营造情境,鼓励学生体验游子心境。如有可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体会那种孤独、思念的游子心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理解该诗内容,而且情感以及审美能力也都会得到升华。相比传统机械讲解的方式,借助想象与体验,可以帮助学生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助推课堂教学持续深入。

可见,针对古诗词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教师不必追求学生逐字逐句理解,机械背诵,应当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诵读,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即便在低年级理解不了,到了中高年级自然而然也就能够理解。陶渊明曾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的“不求甚解”与“会意”,强调的更多是一种直觉,但却是与古诗词,或者诗人产生的一种情感共鸣。这种会意,对于古诗词鉴赏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舞台还给学生,尽可能少些机械性教学,尽可能启发学生会意。如果单纯是为了考试,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尽可能将其诗句意思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机械背诵,这是本末倒置的。如有可能,在其考试中,教师可以设置多元答案,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解读,多元品析,只要能够根据自己的会意与感悟进行解释,就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能有效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对于古诗词教学,更多是一种心灵的传递,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讲解。要想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首先,教师要有诗意,课堂要有诗意。只要教师热爱诗词,并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感悟传递给学生,那么课堂必然充满灵气,洋溢生命诗意。当前诗词教学效果不佳,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师不会鉴赏诗词,缺乏对诗词的审美能力。教师只会复制教材内容,结果必然导致课堂缺少诗意。因而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懂得欣赏诗词,懂得分享交流。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文艺一点,如果用数学思维去教语文,那对语文教学来说,必然是可悲的。要教好古诗词,首要的是教师能够自己认真阅读,做到对古诗词内容意境有自己的整体感悟与独特的感受。要想打动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被感动。

例如,教学《山行》与《滁州西涧》两首诗时,学生大多数都会背诵,对教师来说,更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是复制粘贴教案,找现有课件内容,其课堂教学必然是僵化的。对教师来说,教学古诗词,最好的方式,不是翻阅资料,而是强调感悟、注重体验,即便是非常熟悉的古诗词也要多次诵读,其目的不是背诵,而是积累,是对话、是感悟。只有自己情感进入了氛围,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进行心灵交汇,才有可能从中获取新鲜感觉,以及不一样的审美能力。如有可能,教师还要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解读,想象学生阅读之后的感受,这样自然而然会让其课堂教学充满灵感。

教学古诗词,教师需要有底气,需要有與学生、与古诗词进行深度对话的底气。如果缺少底气,必然只会复制课堂,导致其教学僵硬无效。但是有了底气,有了自己一定的感悟,即便在其课堂教学中,不一定将其体验感悟用语言进行表述,但是可以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乃至可以去对话,让其诗教更有生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继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针对古诗词教学,最关键的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学生的直接思维与形象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近诗”,继而“解诗”,最后“爱诗”,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继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李渔小学)

(责任编辑赵丹)

猜你喜欢

会意语感诗意
“词字”——合文会意的字体设计研究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会意”读书法
连一连
被耽搁的诗意
以读悟情 以读会意——学会朗读与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