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2024-01-27季建利张棉好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技工浙江省设置

季建利 张棉好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职业教育是具有经济和社会属性的跨界教育,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其本质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1]。具有技能特点和就业属性的技工教育,其专业是培育产业技术工人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培养能满足现代企业生产实际所需的一线高技能劳动力,从而将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本。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具有国家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十四五”期间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浙江省技工院校应着眼于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为描绘技工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产业实然与专业应然动态协同的美好图景,本研究通过探讨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基本状况、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情况和优化策略,旨在推进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优化与调整,从而为提高技工教育与区域产业高度适配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按照《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 年修订)》(含2020 年度增补专业)(以下简称为《目录》),对2021 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技工院校招生计划和各技工院校招生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共计85 所院校,发现技工院校所设专业覆盖了14 个专业大类和142 个专业,专业总布点数792 个,招生共计74 446 人①,见表1。

表1 2021 年度浙江省85 所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一)从产业分布看,专业设置呈现“三二一”特征

从表1 可以看出,2021 年度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覆盖了三大产业,专业结构呈现“三二产业专业并重,第一产业专业薄弱”的特征。从专业数、专业布点数和招生人数来看,第三产业位居第一,服务第三产业的交通、财经商贸、服务、信息、文化艺术、其他等6个专业大类的专业设置数量最多,共开设76 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53.52%,专业布点数占比为55.68%,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第二产业次之,面向第二产业的机械、电工电子、建筑、医药、轻工、能源和化工等7 个专业大类,共开设62 个专业,专业布点数占比为43.31%,招生人数占比为40.32%;位居最后的是第一产业,其专业设置数和招生人数最少,仅7所技工院校开设与之相关的4 个专业,专业布点数为8 个,招生人数占比为1.01%。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结构所呈现的“三二一”特征,与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基本匹配。

(二)从专业开设看,专业设置多样化但不全面

从专业大类来看,85 所技工院校专业布点覆盖了《目录》中除冶金类外的14 个专业大类,专业大类覆盖率为93.33%,说明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机械类、交通类、财经商贸类、服务类是专业设置的主体,2021 年这4 个专业大类所设专业分别为23 个、21 个、11 个、20 个,专业布点数分别为172 个、126 个、99 个、91 个,共占总布点数的61.62%,开设院校分别为61 所、48 所、57 所、50 所,招生人数共计47 986 人,占招生总人数的64.46%。另一方面,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医药类、信息类等专业所设的专业数、专业布点数、招生规模相对较小,但都有不同程度的设置,详见表1 和表2。

表2 2021 年度浙江省85 所技工院校专业开设分布表

从专业覆盖情况来看,85 所技工院校覆盖了《目录》的142 个专业,整体专业开设率仅为45.66%,说明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不够全面。由表2 可知,专业开设率排名前三的是财经商贸类、医药类、信息类,分别为84.62%、70%、68.42%;专业开设率位于后四位的是农业类、能源类、化工类和冶金类,分别为14.29%、11.11%、9.09%、0。其中,财经商贸类的专业开设率最高,达到84.62%,冶金类的专业开设率最低,为0。虽然有2 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开设率在70%及以上,但专业开设率低于50%或专业开设数不足10 个的有8个专业大类,开设农业类、能源类、化工类、冶金类专业的院校不足8 所,有49 个专业的院校覆盖率仅在1%左右,而冶金类的专业开设处于空白状态。这表明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不全,部分专业覆盖率不高。

(三)从专业建设看,能够持续推进专业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关于“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总目标,浙江省人社厅、财政厅于2022 年3 月18 日出台了《浙江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技工院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办法》,以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调查统计的浙江省85 所技工院校,包括38 所技师学院、7 所高级技工学校和40 所普通技工学校,分布情况为杭州市18 所、宁波市13 所、金华市10 所、台州市9 所、温州市7 所、绍兴市7 所、嘉兴市6 所、湖州市5 所、衢州市5 所、丽水市4 所、舟山市1所。其中,有10 所成功入选2022 年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单位,并有31 所院校的50 个专业群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一流技师学院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单位基本覆盖全省各市域,有助于促进全省技工院校发挥专业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紧密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群,服务浙江省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嘉兴技师学院“中德实训基地建设”、浙江华策影视技工学校“华影技校数字影视综合‘五实’中心”和台州技师学院“智能装备应用与维护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被列入浙江省2021—2022 年度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名单[3]。这进一步推进了技工院校通过专业建设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经过一系列举措,浙江省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有望实现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的目标。

二、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产业结构的构成与演进影响专业设置结构与布局,技工院校的整体专业设置要服务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的各专业直接为产业提供特定的高素质劳动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为确保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应分析其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以便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设置,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

(一)专业设置总体适应性尚佳,内部契合度仍待提高

本研究采用专业—产业结构偏离度这一指标来衡量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偏离度等于专业布点数比重减去产业结构比重的差值,正值表示专业布点数大于产业结构所需,负值表示专业布点数供不应求,偏离度绝对值越接近0,说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越好[4]。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见表3),2021 年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3.0 ∶42.4∶54.6,而技工院校三次产业的专业结构比重分别为1.01∶43.31∶55.68,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别为-1.99、0.91、1.08。这表明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总体上基本适应。

表3 2021 年度浙江省85 所技工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情况

从具体偏离度数值来看,第一产业偏离度值为-1.99,专业设置“供不应求”,且绝对值最大,与产业的适应性最差。第一产业的专业数和招生人数严重不足,仅7 所技工院校开设与之相关的4 个专业,专业布点数占比为1.01%,招生人数为752 人,仅占招生总人数的1.01%。其中,农业类只开设了农业能源开发与利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产品营销与储运3 个专业;林业类仅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未开设畜牧业和渔业类专业。显然,这与浙江省为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渔业养殖结构,打造“蓝色粮仓”、做精特色优势产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林业,深化农业职业教育改革,扩大农业职业教育招收农民学员规模,培育乡村服务人才和高素质现代农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不相适应[5]。

第二产业偏离度值为0.91,专业设置相对过剩,且绝对值最小,与产业的适应性相对较好,但专业内部适应性有待进一步优化。《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巩固升级石油化工、纺织、家具、汽车等优势传统产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谋划布局重点领域未来产业,推动全省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积极响应政策,高端制造类专业受到广大学生追捧,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专业被评为2020 年浙江省技工院校“十大最受欢迎专业”[6],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较多。据本研究统计,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及计算机、汽车制造等新兴制造业相关的专业数量占据了绝大多数,例如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数控车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 个专业的布点数共计97 个,占第二产业专业布点数的28.28%。相比之下,纺织业、服饰业、家具制造业等传统制造业虽然在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业人员稀缺[7],85 所技工院校只开设了与这些行业相关的10 个专业,专业布点数仅占第二产业专业布点数的6.4%。这些数据表明,技工院校过多设置高端制造专业和新兴制造专业可能会挤占传统制造业专业的发展空间,与浙江省正在实施的“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中培育现代纺织与服装、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等传统产业集群,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第三产业的专业偏离度值为1.08,专业设置“供过于求”,且绝对值位于第二,与产业的适应性有待提高。第三产业的专业数最多,专业布点数占比高达55.68%,超过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这是因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现代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了适应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的趋势,以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用工需求,同时降低招生难度,许多技工院校在没有充分了解当地产业对人才需求数量的前提下,选择盲目跟风,大量开设当前热门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计算机技术等,以及办学成本低、特色不明显的会计、烹饪等专业。然而,技工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种做法将培养过多的中低技能劳动者,从而引发同质竞争,进而阻碍浙江省稳步推进数字化经济转型升级。

(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人才供需不匹配

在人才供给数量方面,第一、二产业的后备技能人才供给不足。服务第一产业的学生规模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错位,招生数量较少;服务第二产业的学生规模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适应,难以满足高端制造业对技工的旺盛需求;第三产业的招生规模供大于求,并且从长期来看,第三产业及就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会低于技工院校的供给量(见表4)。2021 年,杭州市数字经济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在“非常紧缺”岗位数量排名中位列前三,分别为25 个、21 个、18 个,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的“紧缺岗位”最多,约占总数的24%[8]。本研究调查统计的18 所在杭技工院校共开设14 个专业,其中,信息类开设7 个相关专业,招生1 085 人,占当地总招生人数的7.39%,难以满足市场需求。2021 年,浙江省共有99 所技工院校,毕业生人数为34 325 人,对比同年249 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人数15.97 万人而言,技工院校规模较小,人才供给后劲不足。

表4 2021 年度浙江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85 所技工院校招生结构

在人才供给质量上,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配套教育资源支撑。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现存在理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训教师理论知识不足等问题[9],导致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缺少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支撑,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部分技工院校长期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尤其是民办技工院校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设施较差的生存与发展问题[10]。这些院校因为缺少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配套设施和实训软硬件设备,被迫放弃对接重点产业和前沿产业的专业;加之技工院校的非学历教育在就业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部分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忽略了质量和效率,开设落后且性价比低的专业将严重影响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结构与劳动力层次需求方面,高层次人力资本不足。截至2021 年,浙江省技能人才总量为1 097.4 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54.4 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2.3%,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过率为82.9%[11]。浙江省人才构成呈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倒金字塔”技能结构,整体人才技能结构不平衡,技师和高级技师这类高端人才的短缺势必会制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改造与发展[12]。台州市2021 年第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制造业、服务业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7 和2.8,技术构成与用人单位需求技术等级仍有差距。2021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该年度本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54.4 万人。本研究调查统计的85 所技工院校2021 年度计划培育高级工34 996 人,技师10 623 人,共45 619 人,仅占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的1.29%,距离2025 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400 万人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距离。2022 年,浙江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显示,高端人才求人倍率为0.51,高技能人才缺口仍未填平。此外,本研究调查统计的85 所技工院校的布局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以普通技工学校为主体,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杭州和宁波,尚未形成梯次发展、有效衔接、布局合理的技工教育体系。显然,培养以中级工为主的产业技术工人结构无法满足区域产业升级需要,技工教育也未能真正发挥技能教育优势来解决“技工荒”的问题。

(三)追求“大而全”的办学路线,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凸显

本研究采用专业集中度和专业聚集度衡量专业设置特色化程度。专业集中度是指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分布情况,当一个专业开设的院校越多,表明该专业重复度越高,专业的分布也就越分散,专业集中度就较低;相反,当一个专业在较少的院校中开设,就说明该专业集中度越高,专业具有明显的特色[13]。另外,衡量专业设置特色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是专业聚集度,是指一所院校设置专业数与其对应的专业大类数的比值关系,数值越大则代表同一院校设置专业数远大于专业大类数,专业聚集度就越高[14]。

从专业集中度来看,部分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突出,见表5。85 所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有明显的倾向性,特别是与服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相关的专业开设程度较高。其中,电子商务专业在50 所院校里开设,占比达58.82%;约30 所院校提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数控车工)、汽车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等热门专业。这些专业都属于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单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都超过2 000 人,相较于平均招200~500 人的其他专业而言,这些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较大。这暴露出浙江省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科学规划,热衷追逐热门专业,专业重复率较高,招生规模较大,未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专业布局。

表5 2021 年度浙江省85 所技工院校开设数量前5 的专业

从专业聚集度来看,专业集群特色不鲜明。大多数技工院校开设6~7 个专业大类和12 个专业,从图1可知,专业聚集度在3 以下的有74 所学校,占院校总数的87.06%,这些院校普遍专业多且跨度大,分散于多个专业大类。这说明大多数院校追求“大而全”的办学路线,尚未形成鲜明的专业集群品牌与特色。专业聚集度在3~4 之间的学校有8 所,占技工院校总数的9.41%。这8 所院校开设的专业数较多,所对应的专业大类较为丰富,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虽然有个别院校形成了特色专业大类,但整体开设门类在7 个左右,难以形成专业特色。专业聚集度在5 及以上的学校有3 所,占技工院校总数的3.53%。这3 所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多属于同一专业大类,专业特色明显,但这类具有专业特色的院校数量较少。

图1 2021 年度浙江省部分技工院校专业聚集度

三、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策略

通过对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进行适应性分析发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之间整体契合度尚佳,但各专业内部与产业发展、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错位,且同质化现象明显。为实现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的目标,需多元利益主体通力合作,共同促进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与优化,有效提高技工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加稳固和持续的人才支撑。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适应产业升级

技工院校应以面向市场、促进就业为办学宗旨,回归技工教育的职业性本质,专业结构需与区域产业相融相生、同频共振。因此,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应适应市场需求而“变”,围着企业需求而“转”,随着经济转变而“动”。

第一,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首先,定期调研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企业用工需求、紧缺工种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报告。技工院校难以独自完成对就业市场的把握和对新业态发展的预判,因此,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联合进行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技工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依据。其次,完善专业管理和评估机制。为确保专业设置动态调整而又保持相对稳定,有关部门应根据产业、岗位及职业需要,建立专业目录调整机制,确保院校开设专业名称统一,以更好地对接产业乃至适应岗位的实际要求。再次,要严格审批省内技工院校新设专业,以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及学校办学条件为审核依据,加强可行性论证,确保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最后,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合理性规划专业布局结构,撤销落后专业,优化需求过剩或技术滞后的专业。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全力做好一流技师学院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果验收工作,积极推广优秀院校实践经验,推进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第二,加强技工教育管理,增加教育投资与拨款。目前,职业教育现状是,中等职业学校归教育部门主管,技工院校归人社部门主管,两个管理体系与标准不一,这导致以“一校两牌”的形式进行办学的技工院校陷入纠结和迷茫。因此,需清理或优化整合“一校两牌”下办学效果不佳的学校。此外,相比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技工教育财政拨款相对较少,实训设备、机器和大量耗材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着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发挥院校的主动性和规范性。首先,建立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各院校组建一个由院校内外专家、企业代表、行业协会等人员组成的专业评估机构或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定期评估各个专业,结合技工院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新增、调整或淘汰某些专业。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定期召开产学研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参与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讨论,了解产业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发展,确保专业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最后,建立学生和用工单位的反馈机制。健全毕业生发展追踪制度,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评价及参加企业实习和实训的学生的表现,汲取专业改革相关建议,不断完善专业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二)以产业技术为基础,提升人力资本质量

随着产业技术的更新迭代,职业分工界限变得模糊,不同类别的多个工种或被打通,单一的低技能人才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本单元的专业,应以前沿或先进产业技术为核心塑造专业内容,优化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提升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构建“内外双循环”的产教融合模式,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基地共建、标准共商、师资共用、人才共育的路径,形成“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模式。例如,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或教师能力提升基地,开展或实施技能培训;将行业标准引入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企业特色系列课程或教材,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共同打造产教互嵌名师团队,形成专业教师进企业、企业名师与能工巧匠任教的教学模式。此外,采用引企驻校、企业办学或实行“订单式”育人模式。实施“内外双循环”,将企业中先进的生产技术带进学校,以真实的生产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产业技术,从而达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就业”的办学效果。技工院校可以依托专业优势资源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于企业生产。总之,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形成“校内与校际内循环”和“校企外循环”,真正实现“办一专业,育一人才,兴一产业”的办学格局。

第二,塑造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一方面,注重不同层次或不同专业间的有机衔接,明确各层次技工院校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逐层递进,并确保上下有效衔接,竭力避免孤岛效应。另一方面,完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提高技工教育社会认可度。正确评价技工教育的社会价值,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实现“技能”等同于“学历”,打破社会偏见。为进一步破除技工教育的身份、学历障碍,应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的提法,推进高水平骨干专业进行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试点,通过不同层次专业的沟通实现技工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使接受技工教育的学生能享受平等的升学机会。

(三)以错位竞争为策略,构建特色专业体系

第一,找准学校定位。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坚持错位发展理念,对标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规划特色发展方向,形成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和专业品牌。如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充分发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两大“非遗”品牌,强化两大“非遗”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课程培育“非遗”传承人才,扩大特色专业的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采取合并“同类项”的举措,整合同一区域内相同办学定位、不同资源优势的院校,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利互补的新技工院校。

第二,加强专业群建设。专业集群是以“专业+专业”形式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服务产业升级的一种载体。技工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应依托区域经济产业链,分析同一产业链中不同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根据岗位技术的新需求建设专业群的具体内容,找准专业群辐射地区和产业,满足产业升级需要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同”为导向、多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同享和协调发展的理念构建和建设专业群。总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资源,以优势专业、品牌专业为核心,融合专业基础相近、技术领域相通的相关专业构建共享共通的专业群体系。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发布的《2021 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计划》、当年各市教育局公布的具有中职教育招生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和各技工院校招生平台,当年不具备招生资格和未进行招生的新设院校不纳入本研究统计范畴。

猜你喜欢

技工浙江省设置
《初心》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从技工到英雄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