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初探

2024-01-25严文琳

食品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安全观耕地粮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在实现“六稳”“六保”中承担重要使命。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为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理论渊源

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1.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粮食安全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有粮食供应得到保障,才能从事其他生产活动,而粮食供应的前提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生产。粮食生产为人类繁衍生息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农业生产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认为农业耕作要借助水利工程,使之集约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列宁认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就会很脆弱。列宁认为,粮食不仅是人民生活的保障,也是巩固政权的保障。因此,一定要确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把农民放在第一位。

1.2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粮食安全的论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工作指导方针,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他认为农业尤其是粮食的生产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要重点解决粮食缺乏问题,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邓小平多次强调“农业是根本,不能忘掉”。邓小平指出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优化农村土地的使用,才能更好地提高粮食的生产率。面对20世纪90年代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江泽民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强调“粮食必须自给,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胡锦涛主张通过科技创新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粮食生产与现代化农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他还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2.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保证谷粮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并强调要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2.1确保谷粮基本自给

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国内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政策。民以食为天,粮食的正常供给,是我们开展其他政治经济活动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并提出严格落实农村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措施,从“三农”角度考察粮食种植产量问题及应对措施。2022年3月,在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又提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定,切实保障粮食的供给。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9%,要养活世界将近20%的人口,人地关系较为紧张。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现状是人多地少,虽然我国陆地面积广,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难以用于耕地的盐碱地、荒地。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名实相符,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2.2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口粮就是百姓的“米袋子”,其中稻谷和小麦是我国居民口粮消费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而稻谷在居民口粮消费占比高达60%,是我国居民消费的第一大主粮。做到“口粮绝对安全”,就是稻谷、小麦的自给率基本达到100%,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硬指标。在口粮安全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从多方面、多角度采取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在保证我国粮食数量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前提下,我们要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水平,人民的温饱已经不成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对粮食安全和质量的关注。我们要切实保障人民口粮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卫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保障,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落实“五优联动”(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逐步实现人民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营养健康”的转变。不仅要装满百姓的“米袋子”,还要让百姓的“米袋子”尽可能多地装优质粮。同时,我们要始终牢记在粮食安全的問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坚持未雨绸缪的战略理念,防范粮食安全于未然。

2.3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说:“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子就是农业中的“芯片”,必须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要加强种子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突破种子“卡脖子”难题,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此外,他还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见效,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不能把担子全部压到中央身上。只有加快推进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真正见效,引导督促不同地区、不同主体都把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拧紧,把重农抓粮的政治责任压实,“中国饭碗”才能端得更牢。

3.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特征

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针对我国现在面临的各种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旨在用具体的对策解决现存的粮食安全问题。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具有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目的的基本特征。

3.1以人民为中心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群众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推进民生福祉是我国粮食安全工作的落脚点。目前人民对于粮食的需求也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针对这一转变,党和国家强调要在抓好粮食数量安全的前提之下,着重关注粮食产物的质量安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粮食安全监管制度”。新粮食安全观是群众路线在粮食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始终以捍卫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

3.2以问题为导向

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是从我国粮食安全现存的问题入手,以现阶段全球以及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为背景,以解决具体粮食安全问题为目标所提出的。近年来,由于大型流行病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耕地面积来看,我国人多地少,从这个问题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耕地、守住良田的重要指示。保护耕地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保护粮食数量的安全,保障我国谷粮能够基本自给。从农业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种粮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种源的开发研究也亟待提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的具体要求。新粮食安全观牢牢把握我国现存的粮食安全形势,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3.3以实践为目的

新粮食安全观来源于现实实践,用于指导我国粮食安全工作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仔细了解具体情况,并做出相应工作指示。例如,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江苏考察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工作指示。无论是耕地保护制度、优质粮食工程,还是良种技术创新,其最终目的都是加强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并用具体的对策解决现存的粮食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能够装得满、装得好。此外,党中央还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党政同责的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指示、大力宣传节约粮食的措施等等,都是致力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4.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重要价值

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的相关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在处理我国现实的粮食安全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1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着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内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安全思想的新体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粮食安全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保障粮食安全、确保谷粮基本自给、牢牢抓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这些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論述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大以前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粮食安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粮食安全现状,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粮食安全的具体内涵。

4.2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具体情况以及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展开了一项科学的发展计划和设计,并对相关的政策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表述,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行动指南。他强调,农业生产要加强研究和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关系着各个国家人民的民生福祉。大型流行病已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三年之久,对世界粮食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也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之路。

总结

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涵盖了耕地、种粮技术、党政同责、粮食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领导人关于粮食安全论述的基础之上,从全球粮食安全现状及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入手,深入田间地头,在实践调研中得出的理论成果,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策略。为我国粮食安全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资源贫乏和经济落后的国家提供了经验,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要与世界各国一起,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

严文琳(2000-),女,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安全观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保护耕地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