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24-01-25白静黄爱平

食品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食品思政

白静 黄爱平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由于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对食品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然而,传统的食品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食品产业需求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

1.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价值分析

首先,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食品专业人才。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其次,教师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食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以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后,通过开展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校可以更好地履行育人责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食品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2.食品理化分析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量大,教材内容陈旧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涵盖大量的知识和技术。因此,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内容密度过大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各个主题。同时,在食品领域,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而陈旧的教材无法反映最新的发展,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缺乏现代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低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通常需要大量的实验操作和实践练习,但如果教学方式仅限于传统的课堂讲解,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和实践,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此外,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降低,缺乏积极性。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案例研究,但单调的教学方式可能妨碍学生的主动学习。

2.3实践课时及实训条件有限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强调实际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但有限的实践课时无法满足学生充分练习的需求,进而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技能训练不足,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此外,由于目前企业检测仪器更新换代比较快,而满足学校教学所使用的大型仪器数量有限,并且设备相对陈旧,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和技能的发展。

2.4思政融入较少,育人理念不足

当前,食品理化分析技术课程通常侧重于技术和实践,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会导致学生对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而这在食品领域尤为重要。食品理化分析技术课程应该不仅仅是技术培训,还应该具有育人功能。然而,如果课程缺乏育人理念,学生可能无法全面发展,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进而在未来的职业中引发食品安全等问题。

3.食品理化分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3.1依托行业特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食品行业是一个高度关注质量与安全的领域,不仅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具有较高要求,还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法规变化。同时,相关从业者需要遵守各种法规和标准,以确保产品合法上市。食品理化分析技术是食品科学领域中一门关键的学科,涵盖了食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安全性评估、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对于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中,食品理化分析技术作为食品检验检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面临着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思政视阈下的食品理化分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首先,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改革路径应该紧密结合行业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与食品行业的合作,校企共建引入具有企业真实案例的实践教学环节和行业专家的指导建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其实践能力。其次,教学改革路径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增加行业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的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其具备行业特色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能力。最后,教学改革路径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引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对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思政劳动教育理念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主要包括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酶分析法等,用于对食品品质及其变化进行评定。这些内容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分析与检验,可对产品的感官、品质、营养、安全性等各个方面作出评价,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中,应融入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包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家国情怀等(具体如图1所示)。通过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例如,在理化检验基本知识中,主要包括食品检验的程序与样品的预处理等,其素质目标是增强學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其中,针对样品的采集预处理相关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要求,学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营养标准进行食品样品测定,以树立工匠精神。在对相关金属元素进行测定时,需要针对一些食品添加剂和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检测,以遵守职业道德和环保法治要求等。

图1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课程思政元素

3.3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能力

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改革,能够更好地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这不仅可以有效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还能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拓展反思三个阶段(如图2)。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前导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项目概述、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任务工单等线上教学资源,而学生通过学习通App查阅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工单资讯部分内容。其次,在课中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项目与任务引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能力,以教材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结合为规范,通过引、测、学、练、固、评六步教学法来突破难点,并根据相关线上平台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行业焦点与动态,同时导入来自合作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情境。最后,在课后拓展与反思中,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后拓展任务,也可以发布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而学生通过观看其他食品測定方法微课、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各种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拓宽专业知识面,完成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能力。同时,可进行教学反思,对学生的查询资讯、形成检验方案、检查与评价检验方案、项目公共素质等进行综合考评(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学习领域考核评价雷达

3.4打破评价限制,优化过程化考核方式

打破评价限制可以摆脱传统评价方式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优化过程化考核方式可以突破传统成绩导向的评价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引入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综合考虑,包括学习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或综合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采用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束语

通过依托食品行业的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行业要求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内容上,融入思政元素,强调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敬业精神以及法治、环保等方面的意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课程更紧密地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推崇过程化考核方式,鼓励综合评价、实践参与、开放性问题和自我评价,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未来,高职院校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基金项目

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SHK2023018),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0年度首席技师项目(2020-SXJS-HG01),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SHK2023019)。

作者简介

白静(1984-),女,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分析检测。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