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图形结构 激活数学思维

2024-01-22齐欣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基本图形几何直观学科素养

基金项目  聊城市重大攻关科研课题“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LJZ16015).

【摘  要】  以2023年北京中考卷第27题为例,通过把握图形特征,分析图形性质,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情境中的基本图形,探究其中的不变关系,达成高效解题,体现试题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关注整体;基本图形;几何直观;学科素养

1  试题呈现

题目  在△ABC中,∠B=∠C=α(0°<α<45°),AM⊥BC于点M,D是线段MC上的动点(不与点M,C重合),将线段DM绕点D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DE.

(1)如图1,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D是MC的中点;

(2)如图2,若在线段BM上存在点F(不与点B,M重合)满足DF=DC,连接AE,EF,直接写出∠AEF的大小,并证明.

图1          图2

2  试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主要考查“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图形运动的变化特征,发现其中蕴含的不变关系,能否运用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论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一定要从题目条件出发,顺藤摸瓜,分析每个条件背后的含义,将可能推导出的结论连接成知识网络.线段、角的计算、证明基本都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直角三角形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点进行考查的[1].第(1)问,主要考查对线段旋转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难度不大.

难度主要集中在第(2)问.当点D在线段MC上运动(不与M,C重合)时,始终有DM=DE,DF=DC,∠FDE=2α,图1中的点M就可以看作点F的特殊位置,连接EM(如图3),则ED=FD=CD,从而E,M,C在以D为圆心,MC为直径的圆上,从而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MEC=90°,所以∠AEF=90°.关注特殊位置,可以让我们快速确定定值[2].这样的特殊位置还可以是图4、图5.图6是借助几何画板验证点D在线段MC上运动,∠AEF的运动轨迹,借助其度量功能,∠AEF的大小始终不变,为90°.图3          3  解法探究

解法1  如图7,延长DE,交AC于T,连接FT,则FD=DT=DC,根据“一边中线等于这边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者圆的定义结合圆周角定理推论,可得∠FTC=90°,所以∠FTA=90°,又因为∠FMA=90°,取AF中点O,连接OT,OM,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OT=OA=OF=OM,根据圆的定义,可得A,F,M,T在⊙O上,且AF为⊙O直径,由DE=DM,DF=DT,可得∠DEM=∠DFT=180°-∠MDE2,根据“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可得F,M,T,E在同一个圆上,然后根据“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故E在⊙O上,又因为AF为⊙O直径,所以∠AEF=90°.

点评  解法1着眼整体,注重与第(1)问的关联,充分利用圆的定义,确定圆的条件,以及确定四点共圆的条件,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等,来确定思路.当F在线段CM上时,如图8,仍然可以用这种思路.从解法1中发现:第一,∠AFE=∠AME=α始终成立;第二,通过证明△OFM≌△OTE,得到OE=OM说明E在⊙O上.这样更易理解.

解法2  如图9,延长FE到N,使EN=FE,连接AF,AN,CN,由EF=EN,DF=DC,可得DE为△FCN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DE∥CN,DE=12CN.因为AB=AC,AM⊥BC,所以BM=CM=12BC,又因为DF=DC=12CF,所以DE=DM=CM-CD=12BC-12CF=12BF,所以CN=BF.因为DE∥CN,所以∠NCD=∠EDM=2α,又因为∠B=∠ACB=α,所以∠ACN=∠B.在△ABF和△CAN中,因為AB=AC,∠B=∠ACN,BF=CN,所以△ABF≌△CAN(SAS),所以AF=AN,又因为EN=FE,所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E⊥FN,从而∠AEF=90°.

点评  当F在线段CM上时,如图10,仍然可以用这种思路.寻求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对几何图形的定性定量分析,往往至关重要.在几何学习过程中,线段的中点是常见的条件之一,当图形中有中点时,要注意联系“三角形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三角形中位线”等知识,合理添加辅助线,构造有关基本图形.发现DM是BF的一半(还可以用代数法来推导,可以设BM=CM=x,DF=DC=y,则DM=x-y,而BF=2x-2y),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史宁中教授指出:越是直观的越难抽象[3].在学习过程中,两个共顶点且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形成的全等三角形较为常见[4].如果先绕点A逆时针旋转△ABF到△ACN处,再连接FN,需要证明△FDE∽△FCN,得到∠DFE=∠DFN,结合两角相等的定义(叠合法)来说明另一边FE,FN也重合,从而说明F,E,N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下同解法2.

解法3  如图11,连接AF,并取其中点O,连接OM,OD,OE,因为OF=OA,DF=DC,所以OD为△FAC的中位线,所以OD∥AC,∠ODM=∠C=α,又因为∠MDE=2α,所以∠ODE=∠ODM=α,在△OMD和△OED中,因为MD=ED,∠ODM=∠ODE,OD=OD,所以△OMD≌△OED,所以OE=OM=OA=OF,根据圆的定义结合圆周角定理推论或“一边中线等于这边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得∠AEF=90°.

点评  如图12,当点F在线段CM上时,仍然可以用三角形全等这种思路,当然在图11、图12中,如果连接ME,由DM=DE,DO平分∠MDE,得DO垂直平分ME,那么OE=OM,利用这种思路也是可以的.我们在得到OE=OA=OF后,除了利用“圆的定义结合圆周角定理推论”或“一边中线等于这边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外,利用∠AEF=∠AEO+∠FEO=180°-∠AOE2+180°-∠FOE2,来得到∠AEF=90°也是可以的.

解法4  如图13,连接ME,作EG∥AC,交BC于G.则∠EGM=∠C=α,MD=ED=DG,∠MEG=90°,由DM=DG,DF=DC,得DF+DG=DC+DM,即FG=CM,从而tanα=EMEG=AMCM=AMFG,由∠AME+∠EMG=90°,∠FGE+∠EMG=90°,得∠AME=∠FGE,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AME∽△FGE,所以∠AEM=∠FEG,从而∠AEF=∠MEG=90°.

点评  如图14,当点F在线段CM上时,仍然可以用解法4这种思路.在解法4中,得到FG=CM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解法5  如图15,记EF交AM于K,作DN∥AC,交AM于N,连接EN.则∠MDN=∠C=α,则∠NDE=∠MDE-∠MDN=α=∠MDN,且MD=ED,ND是公共边,所以△NMD≌△NED,所以NE=NM,∠NED=∠NMD=90°,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可得∠MNE,∠MDE互补,又因为∠MNE,∠ANE互补,所以∠ANE=∠FDE.ANFD=ANCD=MNMD=NEDE,所以△ANE∽△FDE,所以∠NAE=∠DFE,又∠AKE=∠FKM,所以∠AEF=∠AMB=90°.

点评  如图16,当点F在线段CM上时,仍然可以用解法5这种思路.结合解法2和解法4,继续思考,可以得到解法6、解法7.

解法6  如图17,连接AF,ME,作DH⊥ME,垂足为H.因为DM=DE,DH⊥ME,所以∠MDH=12∠MDE=α,MH=12ME,由解法2,知DM=12BF,AMAB=sinα=MHDM=12ME12BF=MEBF,由解法4,知∠AME=α=∠B,所以△AME∽△ABF,所以ABAM=AFAE,∠BAF=∠MAE,从而ABAF=AMAE,∠BAM=∠FAE,所以△ABM∽△AFE,所以∠AEF=∠AMB=90°.当F在CM上时(如图18),结论∠AEF=90°仍然成立.

解法7  如图19,记FE交AM于K,连接ME,CE,延长ED到N,使DN=ED,连接FN,MN,CN,由DF=DC,DN=ED,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CEFN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E∥CN,所以∠KFM=∠MCN,由MD=DE=DN,∠MDE=2α,得∠EMN=90°,∠MNE=α,所以MEMN=tanα=AMCM,由∠AMC=∠EMN=90°,得∠AME=∠CMN,所以△AME∽△CMN,所以∠MAE=∠MCN,所以∠MAE=∠KFM,又因为∠AKE=∠FKM,所以∠AEF=∠KMF=90°.用这种方法仍可证明点F在线段CM上时(如图20),∠AEF=90°.

点评  当然还可以不连接FN,倍长ED,得到△FDE≌△CDN,利用△AMC∽△EMN或由∠ACM=∠ENM得两角正切值相等,即AMCM=MEMN,下同解法7也是可以的.一般地,在图形中遇到一个中点时,可倍长中线,补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达到转移线段位置的目的.进一步分析,如图21,在△ABC中,∠B=∠C=α(0°<α<45°),AM⊥BC于点M,动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动点F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DF=DC,将线段DM绕点D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DE.∠AEF=90°仍然成立.

4  教学启示

对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决定着知识的应用层级,从模仿套用→分析整理→融合创新,体现了知识运用的三个层次.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只是第一步,针对不同的问题总结归纳图形结构,联想有关基本图形,抽象图形的性质,及有效应对方法是第二步,熟练灵活的选用恰当的方法是第三步.在几何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图形构造,显得极为重要.4.1  领悟联结学习,把握教学价值取向

教育学家桑代克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5].本题在命题结构上有所创新,试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和分析图形运动变化的全过程,猜想、探究其中的不变关系,思考并证明自己的猜想,考查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學思维价值方法.图形结构较为简单,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动点,赋予旋转和中点意义之后,整个图形就活了,既能构造旋转全等或相似,也可以构造中位线,并且相互关联得到更多新的结论,其中丰富的直角三角形,除了用于“导角”之外,还可以借助斜边上的中线,以及寻找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发现隐圆,从而由直线型跳到圆弧型进行构图.4.2  把握图形结构,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立足整体把握,帮助学生寻求基于问题情境、深挖背景知识的自然解法.最佳解法是解题教学的基本要求.把复杂的几何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基本图形,或者把简约且内涵丰富的图形丰富完善,是数学转化思想的体现.通过一题多解,能有效触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促进知识向学科素养的转化;全面联动相关知识,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学无止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解后的反思与回顾,积累成功经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建立学生与知识的意义联系,方能真正落实能力与素养的培养[6].基本图形在几何解题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7].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建立分离基本图形的能力.回顾本题的解法,解法1通过圆的定义结合三角形全等,解法2、解法3构造三角形全等,解法4—7,分别以E,A,M为顶点,构造共顶点相似三角形,通过“组形→补形→变形”,使学生感知运用基本图形进行思考,注重“画图、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总结基本图形的特征.既要能拓展基本图形的变化,也要能在复杂几何图形中完成构造、提炼基本图形,实现多图相关,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构建几何问题的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探索并促进逻辑推理的锻炼与养成,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随着多方位知识的调用与重组,又促进了思维的不断创新,创新意识就在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4.3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强化联结,优化数学教学

基于中考试题开展解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是数学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途径[6].平时解题训练不应只求做对,而应力求把问题做透.只有把问题理解透彻了,我们才能真正透過现象捕捉到问题(图形)本质,才算达到做透的境界,小题要做出深度,大题要做出广度.逻辑结构是数学问题的核心,从条件到结论或者从结论到条件都有其内在的联系.要想弄清问题的结构关系,就要进退有序,顺势而为,则思路畅通,盘活全局.在当前“双减”时代背景下,引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是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还要注重内容的主线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8].优秀的中考试题就像一个有多个入口和出口的迷宫,且每条路一眼看不到头,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强化联结,找到适合的路径.郭华教授指出: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不止于学习知识,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9].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学生心理的逻辑”有机结合[10],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本质”“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关注通性通法”“关注问题的发展性”的原则.数学教学的过程要缓渗透,勤反思,多质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起点和对问题的结构分析,促进学习真正发生,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齐欣.例析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7(02):7-10.

[2]齐欣.关注特殊位置,快速求解定值[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7(10):24-25.

[3]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第2辑)——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齐欣.2022年苏州中考数学试题第8题解法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23(05):6-9.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M].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6]郑振兴.注重研形求理,达成解题高效——一道中考试题的评价、解法赏析和教学启示[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23(06):55-58.

[7]周斌.一题多解拓思维基本图形显魅力[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21(03):31-3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9]郭华.教学的模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10]金钟植.“数学通性通法”的研究综述及其现实意义[J].数学通报,2021(01):32-38.

作者简介  齐欣(1976—),男,山东临清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基本图形几何直观学科素养
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几何直观——数学教学的应然之道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利用基本图形解决圆的几个问题
基本图形 横向拓展
基本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