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收藏的理念与原则

2024-01-12朱光耀陈璇

书画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品相中国书画书画家

文_朱光耀 陈璇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内容提要:书画为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的优质板块,屡屡在拍卖场上曝出天价成交的新闻,因而吸引了不明就里的藏家跟风而上。不过,事实表明若对中国古书画缺乏过硬的审美与鉴定素养,市场必将以高昂的“学费”让跟风的投机主义者付出代价。有鉴于此,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与原则便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的艺术成交纪录表明,中国书画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显然为优质资源。天价成交的事实必然引来资本领域的跟风者。然而,市场总是给缺乏过硬艺术素养与对市场缺乏深度认知的投机主义者以无情的回应,让其付出高昂的“学费”。因此,对热衷中国书画的藏家而言,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与收藏原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此当为进入中国书画市场的首要注意事项。

一、书画收藏理念

不论你对中国书画有何过硬的专业认知,要想投身其艺术市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此为入行的关键。笔者以为,正确的中国书画收藏理念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个人综合情况为收藏基础。树立收藏理念不能不切实际,应该遵循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审美取向,还要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鉴别能力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藏品类型。第二,摈弃猎奇心理。对不懂收藏价值规律的初级藏家而言,购买藏品如果抱有猎奇心理,往往会被那些艺术水准不高,试图通过虚假创新手段来迷惑藏家的作品蒙蔽,收入这样的藏品会让收藏档次直线下降。第三,不盲目从众。市场对书画家作品的价格认定不一定完全参照其艺术水准,如果跟着那些只为投资获利的藏家去竞买书画,不但无法形成自己的收藏风格和收藏体系,还有可能被套牢。第四,不道听途说。藏家要坚持自己的审美取向。当听到卖家对某些并不是自己喜爱类型的作品大加褒奖时,不要立刻改变自己的选择标准,只有收藏自己真正喜欢的类型,才能坚持长久。第五,不存“捡漏”心态。①不管是初入行者,还是资深藏家,一旦“捡漏”都会欣喜若狂。但我们必须知道,收藏是历朝历代都有人在做的事情,如果收藏者总抱着“捡漏”的心态,迟早要被那些骗子当成“漏”给“捡”了。第六,着眼长期收集。收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规模的,哪怕经济实力非常雄厚,也不宜在短时间内疯狂扫货,这样收集来的作品质量大部分良莠不齐。只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逐步提高鉴别能力,不断收集精品,最终才会有高质量的藏品体系,形成真正的收藏风格。第七,关注非主流作品。这是一种剑走偏锋的思路,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藏家。在中国书画收藏市场中,一些非主流书画家的作品艺术价值却并不低,颇有收藏意义。何为非主流作品?主要指不以画技扬名者,如古代文人士大夫、达官显贵,或包括表演艺术家、学者、文学家乃至科学家等在内的近现代文化名人所创作的一些作品。他们大多善书善画,作品价位不算高,收集相对轻松,但他们作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献价值都不容小觑。藏家收藏这类作品,也容易形成个人收藏风格。

二、书画收藏原则

明确合理的收藏原则,为中国书画收藏另一要点。合理的收藏原则能够让藏品去芜存菁,不但可以满足藏家的收藏需求,也能为藏品的进一步递藏奠定良好基础。

(一)关注风格鲜明的藏品

个性风格为作品的灵魂,灵魂缺失的书画藏品自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虽然风格鲜明的书画藏品一时无人问津,但市场潜力巨大。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个书画家风格形成的时间节点都不一样,比如黄宾虹直到七十五岁以后个人风格才真正成熟。齐白石也是如此,仅就其题跋书法而言,便呈现出研习金农、何绍基、吴昌硕以及《天发神谶碑》等不同的书风。故而,书画家的个性风格涉及诸多复杂因素,不可等闲视之。而有些故意制造出来的视觉样式,虽然个人面貌突出,但实际艺术水准并不一定很高,更不一定会受到世人的肯定。基于此,藏家应该坚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关注专题收藏

收藏宜专不宜博。当然如果经济条件不存问题,那么收藏是专还是博就无所谓了。但如果在面对自己心仪藏品仍有价格顾虑时,那么就应该重视专题收藏了。其实中国书画市场发展到今天,亿元作品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了,然而无论多有经济实力的藏家,看到优秀的书画藏品仍须斟酌再三。因此,现在进行专题收藏是最好的选择。比如按照年代、按照题材、按照形制、按照作者的身份甚至性别,都是很好的专题。如果藏家在某一个或几个专题方向上的收藏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收藏体系和收藏文化。以齐白石为例,大多数的藏家往往关注其虾、螃蟹以及花卉题材作品的收藏,少部分人则将收藏重心转向其人物、山水,在经历一定的收藏周期过后,后者的回报大大超越了前者。

(三)关注精品收藏

每位书画家一生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但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不会很多,那些应酬品或是信笔涂鸦,其收藏价值很难说有多高,哪怕出自大师之手。再加上书画家的年龄、心态、经历,都会使作品呈现不同面貌,收藏价值自然也存在着高低差异。所以面对那些缺乏独到艺术性的泛泛之作,哪怕是名家手笔,也要慎重。除了名家精品,还应该选择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的精心之作,因为他们有可能会成为将来的名家,载入史册。即便就收藏的文脉延续性而言,他们的精品也极有收藏价值,而且其市场表现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大突破。

(四)关注藏品的流通性

注意藏品的流通性不仅是针对经济实力一般的藏家而言,即使大藏家也应该注意藏品的流通性问题。真正的大藏家,总会让自己的藏品不断更新换血,沉淀出更符合自己品位和风格的藏品。通常来说,越是大名家的精品流通性越好,价格再高也不会降低它在市场中的换手率。一件作品在短时间内市场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其内在价值决定了价格的长期走向。新晋藏家要格外注意这一点,不要轻信传言故实,存有贪图便宜的捡漏想法,必须多听行家意见,选择真正的“绩优股”。②

(五)关注有重要著录的藏品

著录可以清晰表明书画藏品在传世过程中的递藏轨迹,重要的著录(如《宣和画谱》《石渠宝笈》)不仅可以作为鉴真佐证,也是存世书画藏品的保质依据,故而藏家应该关注有可靠著录的藏品。当然赝品的制作者也会伪造著录,或是根据已有著录伪造假书画,以此牟利。这更是藏家应该认真对待的现象,以免在按图索骥中交了“学费”。

(六)关注名流书画

中国书画收藏领域向来存在画以名传还是名以画传的争论。对此,我们可以存而不论,但在面对步入历史的名家书画时,只要价格合理总是值得收藏的,前提是不存在鉴真的疑虑。如若面对的是名人名作,那更应该将其作为重点的考量对象。既然是进入历史的书画家,一定经历了大浪淘沙的长时间过滤。历史上的书画名家无不经历厚积薄发的丹青生涯,付出艰辛的努力,时间、精力、才情皆不可偏废。[1]因此,名家作品的收藏价值不言自明。然而,名家真迹不一定都是精品,不同艺术水准的作品自然价格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七)关注德高望重者的藏品

社会名流本身就是一张最好的名片,因此名流书画值得收藏。但名流不一定都是艺品与人品合而为一的德高望重者,故而德高望重者(如黄道周)的遗作可视为一种特殊的书画藏品,自然是最佳的收藏对象。笔者以为,即便德高者的传世书画没有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也值得关注。毕竟这种书画作品的存在价值已然超越了单纯的书画本身。

(八)关注品相好的藏品

收藏中国书画除了关注上述诸多因素之外,也有必要关注一些物质层面的因素,因为它们不仅影响作品的整体价值,也与保管成本、保管难度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就是要注意古书画藏品的品相问题。

品相是用来形容中国书画藏品完好程度的概念,我们可以根据完好程度的差异分出不同等级的品相。但鉴于品相等级区分并没有量化标准,只能在某种大约的层面使用,所以我们在认定某件藏品的品相时,无法要求各人观点达到完全一致。下面就品相分级的基本特征进行介绍:[2]

一级品:作品全新,平整,无磨损、折痕。装裱精良,流传有绪,存档完整,装裱完整,附录完整,品相完好。

二级品:作品全新,平整,无磨损、折痕。装裱上乘,流传有绪,存档完整;重大作品,品相好,有瑕疵。

三级品:作品全新,平整,无磨损、折痕。装潢稍有瑕疵,流传有绪,存档完整,包装、附件稍有缺憾;重大作品,品相好,档案完整,装饰有瑕疵。

四级品:作品有瑕疵,如自然磨损,有微尘,有少部分轻微折痕,无笔迹,不伤其精神;装潢有缺憾,存档不全,包装、配件有缺憾。

五级品:作品有轻微的污点和其他不能清除的瑕疵,使作品神采受到一定的伤害;装潢存在重大破绽,档案资料不全,包装及配件存在重大问题;重大作品稍有瑕疵,存档残缺,装饰有明显破绽。

六级品:作品有伤及神采的缺陷,无缺角、破损,可以修补,其他因素都有明显问题。

七级品:作品有中等磨损,光泽丧失大半,伤痕、角部损伤明显,虽经较大修复,但可见明显污迹,且有刻意修补之迹。

八级品:作品有硬伤,几乎不能修补,也没有修补的意义。没有任何收藏价值,除非是稀有或作为资料备存。

总而言之,良好的品相是体现收藏档次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藏品价值和再流通的重要因素,藏家在选择品相不那么如意的作品时,一定要格外慎重。

虽说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与确立合理的收藏原则并非中国书画收藏的全部,但是对初涉中国书画的藏家而言,若能对其有所认知,必将是成功的开始。

注释

①就收藏行为而言,“捡漏”是多数人容易存在的心理。因此,很多赝品制造者正是抓住了收藏者这种心理,通过做局让收藏者上当。

②中国书画收藏界的新人,一定要多交朋友,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否则,将会交上更多的“学费”。事实表明,中国书画收藏圈的重要人物均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成长历程。

猜你喜欢

品相中国书画书画家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中国书画》征订
《中华书画家》征订
面相与品相
减量提质:2019年春拍中国书画精品导览
中国书画大赛
面相与品相
面相与品相
书画家要力戒“三气”
书画家娄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