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苦”

2024-01-04山东省泰安泰山实验中学泰安271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游戏职业

◎ 吴 娟(山东省泰安泰山实验中学,泰安 271000)

最近我看到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视频:网课时代如何矫治孩子的网瘾。视频中的孩子想做游戏职业选手,总是从网课中“溜走”去打游戏,他的母亲让孩子给自己设立“游戏KPI 考核指标”,请职业选手在游戏中“磨炼”他,并要求孩子在一天的游戏结束后进行复盘。这样,孩子坚持到第六天,就主动提出继续上网课,并补齐了之前落下的所有作业。

网络上也时常会看到类似的教育视频,但结局却不尽相同。有的父母带不想做作业的孩子到工地上刮腻子,结果孩子乐在其中;有的母亲让父亲带不想学习的孩子去体验捡废品,结果父子二人反而“捡”得其乐无穷。这些例子中的教育方式殊途同归,都想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知晓生活的不易,在对比下体验自己如今生活的幸福,并接纳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但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却适得其反呢?

首先,如何才算得上吃苦?家长的做法总体上可以归结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中前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费体力的苦,而后者“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则是费心力的苦。在这两种“苦”中,费心力的苦无疑更“难吃”。通过打游戏治网瘾的妈妈之所以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尝到了和学习同样费心力的苦。而如果家长带着孩子去工地刷腻子、去捡瓶子,最后孩子会发现“我只是累一些,也不用动脑子,而且关键是这样我就能养活自己,比做题轻松多了”,一旦得出这样的结论,恐怕孩子就更不爱学习了,教育效果南辕北辙。

其次,既然让孩子体验生活,那就必须要经历不折不扣的真实体验。比如:既然要打游戏,就要订立KPI 考核指标,每天玩到足够时间才能结束,还要与职业选手同台竞技,并且在一天的“磨炼”之后复盘,反思总结自己的失误。如果家长没有让孩子真切体验过游戏职业选手的真实职业生活,只是让孩子漫无目的地放开了玩,希望就此能让孩子“玩腻”,那孩子只会在放纵中越来越沉迷。生活的“苦”就在于当人不想经历时,依旧也只能继续对着当初定下的目标“硬着头皮”走下去,只有让孩子体会到这一点,才能称之为真实的生活体验。

再者,体验教育效果的好坏,还可能与持续时间有关。孩子既然对刮腻子、捡垃圾上瘾了,那就让他们先干上一个月,并让他们真的通过这些工作自食其力,再看一看有没有效果。罗振宇曾说:“我们一般理解的吃苦就是受苦、受穷或受累,但那是物质匮乏时代的概念。在今天的富裕社会,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一件事情聚焦的能力。”让孩子短时间地偶尔体验一下生活,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玩了一个新鲜的游戏。只有坚持下来,聚焦在这一件事上,才是真的“吃苦”,才能让吃苦变成一件有回报的事情。间歇性的努力就像是一滴水流入了干涸的土地,无法挽救秧苗,而常态化的努力才能让土地得到充分的灌溉,从量变引起质变。

最后,教育孩子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别人的成功教育经验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教育要因人而异。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苦”目的是让孩子爱上生活、爱上学习,而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方法、发展阶段的局限,也可能是思维习惯的欠缺。此外,家长也可以反思,孩子厌学,是不是自己期望值太高、习惯性打击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太过苛刻等。学习就和游戏一样,需要不断闯关,从简单的地方入手,一步步攻克难关,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信心,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总之,家长要让孩子通过体验生活的“苦”来爱上生活、爱上学习,就必须注意选择内容的相似性、体验过程的真实性,以及体验时间的持久性,并且要注意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时兴起、浅尝辄止。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游戏职业
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立正!新兵们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生活中的“万”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