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2023-12-27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

家长 2023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概念创设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 史 敏

音乐是听的艺术,能够用音符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自古以来都是陶冶情操与培养情感的重要载体。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建设的教学体系中,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课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且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音乐教学也开始由乐理知识和视唱技巧转向情感熏陶,更加强调对学生音乐潜能的发掘与音乐兴趣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大单元视角出发,结合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大单元模式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路径展开探究,介绍了大单元模式下的音乐教学设计特征,并分别站在教学单元构建、教学情境创设和教学活动设置三个层面对如何将大单元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析。

音乐具备拨动人心弦的魔力,能够通过听觉系统直接影响到人的思想与心理,实现陶冶情操与培养情感的目的。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课程体系中,音乐教学被看作落实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路径,教师需要担负起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素养的职责。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关注乐理知识的灌输与歌唱技巧的培养,本质还是指向知识与技巧的教育,学生在课上的学习就像在完成任务,教师教学的内容很少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而大单元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注重启发,以大概念为引、大情境为基、大任务为载体,将学生带入真正的音乐世界,使其沉浸式感受音乐,给予学生充分感知音乐主题与音乐情感的机会和空间,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素养。

一、大单元模式下的音乐教学设计特征

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完整呈现教学内容,指向学生整体思维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其重点强调的单元或者大单元,既可以是教材中原本编排的单元,也可以是教师基于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后形成的单元,无论是哪一种,综合课堂上的实际教学后都呈现了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相反的系统性、整体性特征。结合新课标对大单元的说明和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单元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即以概念为核心、以情境为背景、以任务为载体,大概念负责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大情境负责展现整合单元的教学主题,大任务负责驱动学生展开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与思考。在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着眼于“大”字,借大概念、大情境和大任务为课堂教学赋予结构化的基本形态,并使其展现出整合化、条理化、纲领化的基础特征。

(一)关注大概念

大概念是大单元教学的起源与根基,在整个大单元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被置于核心地位,对单元内部其他概念和其他内容来说具有统领作用,能够指引着课程单元的构建与课程活动的设计。基于此,在设计大单元模式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先从大概念的两个特征入手。一是概括性,“大”是大概念的核心特征,与“小”相对,通常不单指课程内部的任何具体知识点,可以理解为众多小概念和具体知识点的集合,这正是其概括性的来源;二是抽象性,由于大概念是一种知识的集合,因此并不具备具象的形态与特征,而学生对大概念的学习与理解本质上也是一种抽象的感知。作为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大概念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为知识的迁移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保障,并且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大概念的关注也落实在迁移和感知上,用大概念统领教学,让学生从应用中总结与提炼大概念。

(二)立足大情境

情境是一种能够将抽象的课程知识用具象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载体。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要思考模式,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大单元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相对于碎片化的知识教学来说抽象性更强。大情境就是大单元模式下抽象课程知识与学生具象思维之间的一种缓冲,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到抽象的音乐世界中,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主题与情感。基于此,在设计与开展大单元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尤其需要注重相关情境的创设,以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为依据,综合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要素,创设各式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对音乐主题与情感的感知提供助力。

(三)强调大任务

在大单元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大任务被看作具体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基于大单元的项目式学习。在大概念与大情境下,教师先将具体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巧用“任务”或“项目”进行拆分,再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升。具体而言,大任务实际上是典型学习场景中,用于统领、驱动教学活动的、贯穿始终的教学元素,是学习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能够将一个个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为提高课程单元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单元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来看,大单元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总共可以分为12 个步骤,即从单元主题的创设出发,指向单元内容的整合、知识网络的搭建、驱动概念的确立、单元链条的设置、概念关系的阐释、本质问题的开发、概念内容的解析、关键技能的培养、评估标准的编写、教学阶段的总结以及参与热情的激发。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从教学单元的构建、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活动的设置三个视角入手,将大单元的概念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新课标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标转向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打破乐理知识与歌唱技能的框架桎梏,站在更高的层次和更核心的角度探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要如何开展,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定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用音乐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抚慰,也让学生能够实现思想层面上境界突破。

(一)大单元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单元构建

1.以音乐体裁为参照。

音乐作品的分类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音乐体裁,二是情感特征。音乐体裁是音乐的表象特征,特指音乐作品对外最直观展示出来的结构特征,与文学作品的体裁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常依据文学作品的写作特征将其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体裁,也会依据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对其进行体裁划分。

具体而言,大众对音乐体裁的划分总体分为两大类,即声乐体裁与器乐体裁。其中声乐体裁也称为歌曲体裁,再往下可以被大致划分为民歌、艺术歌曲、影视歌曲、歌剧、音乐剧等小种类。器乐体裁的划分通常以曲名、曲式结构、演奏方式等为标准,大体可以分为无标题音乐、标题音乐、室内乐、交响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歌剧音乐、序曲、咏叹调等小种类。小学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涉及的与音乐体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不多,因此,在以音乐体裁为参照构建课程单元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教材,以教材中选用的歌曲或乐曲为参照确定大单元主题。

2.以情感特征为参照。

情感特征是音乐作品中相对于体裁这种外部表现形式来说更深层次的特征,主要指音乐向外传递出来的情感,换言之,是指听者对音乐最直观的感受,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把握,因此情感特征也是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参照。从情感特征出发,教师可以先将教材中的歌曲或乐曲划归到“愉悦、恐惧、愤怒、悲伤、惊奇”五个基本情绪框架中,再以每种情绪框架中更具体的情绪表达为依据,结合课内外的相关音乐作品,创建出情感表现更为相近的课程单元。

以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 课《童心》教学为例,结合这一课的人文主题与选用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从情感出发,以“无忧无虑”情感色彩为基石构建课程单元。“无忧无虑”指的是一种没有丝毫忧愁和顾虑十分舒畅的心情,也是小学生的情感底色,最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在音乐作品的选择还是教学顺序的安排上,教师都要注重情绪的连贯性,即借音乐持续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愉悦和舒畅,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主题与内容。

(二)大单元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

1.与现实生活相关联。

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多时候来自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因此他们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或外界信息的干扰,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以情境为背景和基础的大单元教学尤其强调学习的沉浸感,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集中到情境中,保证学生的情绪和思维能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进而更好地感知音乐的主题与内涵。基于此,在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时,教师尤其需要注重情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借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来拉近其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以消除外界因素对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影响。

2.依据单元主题确定情境类型。

在大单元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生活元素与教学情境的融合只是基础,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结合单元主题与单元课程内容,对情境的外部表现特征进行灵活调整,使之更贴合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可以选择的情境类型有以下几种,即生活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和对比情境。

其中,生活情境主要指直接将生活场景与学生所学内容联系起来,与现实生活有着更加密切相关的联系。如,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 课的人文主题是“水乡”,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对水乡形成具象认知;活动情境以“活动”为核心,强调氛围的营造。如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 课的人文主题是“跳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舞蹈活动的形式创设情境,将课堂变成一个可以自由舞动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一边跳舞一边感受音乐;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核心,指对音乐的思考。以“摇篮曲”主题的单元教学活动为例,摇篮曲通常指母亲抚慰儿女入睡的歌曲,教师可以围绕“妈妈的爱”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音乐与思考音乐;对比情境强调“反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作品间异同性的探究与思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通常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具有强烈反差的音乐情境,并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丰富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体验,帮助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下感受音乐呈现的魅力。

(三)大单元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置

1.设置合理的课堂提问,以支撑互动。

大单元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不以乐理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是更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尤其注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手段,合理设置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支撑师生双向互动的顺利开展,还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展开对单元大概念的探索,带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各种主动探究与主动思考,为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助力。

以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5 课《京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这一课程单元的主题定位于“京剧”,并围绕“京剧”主题设置一系列以探索传统京剧文化为核心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将“京剧”大概念拆解为多个小问题,如“什么是京剧?”“京剧有哪些特征?”“京剧的由来是什么?”“京剧要如何才能持续传承下去?”等,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对京剧的探究与思考,并于基于问答式互动帮助学生理解“京剧”大概念。

2.引入多元的活动形式,以实现育人。

大单元教学最核心的指向是育人,以对学生核心素养与整体思维的培养为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落实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对学生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探究等不同学科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在多元化、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强化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内在规律、掌握知识的迁移法则。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以外,再依据单元主题与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学习活动,如演唱、演奏、表演和创编等,同时还需要将情境创设与活动组织联系起来,即保证创设出来的情境能够支撑音乐学习活动的开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大部分小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兴趣更为浓厚,其参与度能够得到保障,这为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大概念为核心、以大情境为基础、以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手段,能够真正打破传统教材单元与课时的束缚,为学生提供除教材知识以外的基于心灵的启发与引导,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在大单元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展开对大概念、大情境和大任务等与大单元有密切联系的教学元素探索,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与构建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其认知理解水平和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理解、掌握音乐知识提供保障,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大方向下为其成长和成才奠基。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概念创设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幾樣概念店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