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3-12-26郑美村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伊立贝伐珠卡培

郑美村

近年来, 世界上大肠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都在不断上升, 并且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大肠癌患者中, 50%~60%的患者会发展成转移性大肠癌[1]。针对大肠癌, 临床多以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种疗法进行治疗。其中, 化疗的疗效显著, 但其不良反应较多, 患者对其有一定的药物耐受[2,3]。近年来, 随着贝伐珠单抗等靶向性药物的开发, 使得大肠癌的整体生存率提高, 但是靶向疗法的个体性差别较大。贝伐珠单抗可选择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 从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阻断新的血管形成, 从而达到对肿瘤的控制[4]。基于此, 本文选取98 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收治的98 例大肠癌患者,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9 例。对照组患者女28 例,男21 例;年龄43~72 岁, 平均年龄(58.78±6.16)岁;体质量指数(BMI)19~26 kg/m2, 平均BMI(23.12±1.88)kg/m2。观察组患者女24 例, 男25 例;年龄43~75 岁, 平均年龄(58.61±6.25)岁;BMI 19~26 kg/m2, 平均BMI(23.23±1.90)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伊立替康(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1276, 规格:5 ml∶100 mg)和卡培他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365, 规格:0.5 g×10片)方案治疗。将200 mg/m2伊立替康进行静脉滴注, 在90 min 内滴注完毕, 每间隔3 周治疗1 次;卡培他滨采用口服治疗, 2 次/d, 800 mg/(m2·次), 连续服用2 周后停用1 周。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3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患者施行贝伐珠单抗(山东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210013, 规格:100 mg)联合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方案治疗, 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将贝伐珠单抗7.5 mg/kg 进行静脉滴注,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滴注速度, 首次滴注时间为90 min, 第二次滴注时间为60 min, 后续在30 min 内滴注完毕。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效果 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综合评估。治疗后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或者转移性病灶直径<10 mm 则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病灶与治疗前比较缩小>30%, 并且持续1 个月之上则为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的病灶与治疗前比较缩小20%~30%则为稳定;治疗后患者的病灶与治疗前比较增大20%, 或出现新的病灶, 则为进展[5]。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3.2 血浆免疫细胞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血3 ml,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8+、NK 水平。

1.3.3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 检测白蛋白、球蛋白水平, 计算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1.3.4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包含腹泻、贫血、高血压、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周围神经毒性。

1.3.5 生存质量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对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含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生理, 每项满分100 分, 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65.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n(%)]

2.2 两组患者血浆免疫细胞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CD3+、CD4+、CD8+、CD4+/CD8+、NK 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CD3+、CD4+、CD4+/CD8+、NK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浆免疫细胞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血浆免疫细胞指标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例数CD3+(%)CD4+(%)CD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951.23±5.32 65.36±6.98a30.52±4.28 43.65±5.12a27.23±2.33 22.05±2.12a对照组4951.22±5.3157.65±7.1230.60±4.3335.25±5.1227.29±2.3925.12±2.05 t 0.00935.58130.09198.12060.12587.2870 P 0.99260.00000.92690.00000.90010.0000组别例数CD4+/CD8+NK(%)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91.12±0.11 1.98±0.25a7.35±1.22 9.89±1.36a对照组491.13±0.131.39±0.337.31±1.258.06±1.25 t 0.41109.97570.16036.9348 P 0.68190.00000.87300.0000

2.3 两组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2±0.23)与对照组的(1.40±0.25)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69±0.22)高于对照组的(1.49±0.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对比( x-±s)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发生腹泻1 例、贫血1 例、高血压0 例、恶心呕吐1 例、口腔黏膜炎1 例、血小板减少1 例、白细胞减少1 例、肝功能损伤0 例、周围神经毒性0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对照组治疗后发生腹泻3 例、贫血3 例、高血压1 例、恶心呕吐2 例、口腔黏膜炎3 例、血小板减少3 例、白细胞减少3 例、肝功能损伤1 例、周围神经毒性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20/49);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n(%)]

2.5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生理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生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x-±s, 分)

3 讨论

大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肠外科消化系统肿瘤,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为中晚期, 预后不佳。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 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初期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不明显, 随着疾病的发展, 会出现便血、腹痛、肠梗阻等症状, 发展至后期则难以治愈。

大肠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7]。伊立替康是治疗大肠癌的一线用药, 尤其在术后的辅助化疗中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卡培他滨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和干扰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合成, 多用于大肠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疾病的治疗中[8,9]。然而, 对于大肠癌晚期患者, 在接受化疗治疗后, 如何选择更高效的药物维持治疗, 则成为目前临床重要的课题。近年来, 以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为主要的靶向性新药逐步进入了市场。目前, 贝伐珠单抗已经被临床认可为大肠癌的有效药物, 而贝伐珠单抗与传统的化疗结合, 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10,11]。贝伐珠单抗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结合, 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力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 从而阻止其吸收养分, 使其延缓肿瘤生长[12-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CD3+、CD4+、CD4+/CD8+、NK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生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 大肠癌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的效果显著, 分析原因, 主要是因为贝伐珠单抗与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15]。

综上所述, 大肠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的效果甚佳, 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 提高生存质量, 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伊立贝伐珠卡培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的近期疗效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血清CEA和CA-199对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预后的临床预测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无病生存的影响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临床观察
苦参碱与伊立替康治疗进展期食管癌60例
贝伐珠单抗长期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9个月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