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12-26于海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梅毒受试者特异性

于海波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是梅毒的致病物质, 当TP 进入到人体后, 可能引发慢性系统性疾病。性传播是梅毒的重要传播路径, 还有其他传播途径如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梅毒疾病的出现可能引发机体脏器、组织受损, 引发组织破坏、功能失衡[1,2]。如果感染梅毒的女性怀孕, 梅毒会经胎盘传染给胎儿, 最终引发流产、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结局。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结果显示:现阶段全球范围内梅毒新发感染者达到1200 万例。近几年来, 中国梅毒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势态。需要对梅毒实施有效的防治及监控, 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3,4]。值得注意的是, 在梅毒疾病感染早期, 临床诊断并不容易。当渡过窗口期后, 人体免疫系统则会生成抗-TP, 其为梅毒感染的高特异性指标。现阶段, 临床一般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血液样本内的抗-TP 含量, 用以判定血液样本内是否存在TP。但使用ELISA 筛查抗-TP 特异性并不高, 假阳性案例多[5]。为寻求找一类精准性更高的测抗-TP 方式, 早在2017 年年末, 卫健委临检中心就组织了国内诸多血液中心对化学发光系统应用在血液筛查梅毒的可行性加以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e assay, CLIA)原理为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抗体水平。这一方式被用作定性测定人体血浆或血清内的TP, 最终形成抗原-抗体-抗原-酶复合物催化发出底物, 最终发出光子, 其所发出的强度水平和TP 水平呈正相关[6]。基于此, 本文深入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在本院门诊或体检的8500 例血清样本进行研究, 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 并签署有关文件。其中女4105 例, 男4395 例;年龄21.14~92.36 岁, 平均年龄(59.36±12.74)岁。

1.2 方法 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液3 ml, 将血液样本放入到离心机内, 以3000 r/min 的速度离心处理10 min, 分离血清及血浆后准备检测。本实验应用安图A2000plus 型化学发光仪及配套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盒对血清中的梅毒抗体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TP-CLIA)测定。本实验使用的TPPA 由日本国富士株式会社提供。TRUST 试剂盒由中国上海荣盛公司生产。全部样本利用TRUST 和CL-1200i 型发光仪一并完成检测, 相关操作结合仪器及试剂的相关说明书进行。迈瑞公司说明书内标注:S/CO 达到1 以上视为阳性结果, S/CO 结果为1~10 需要利用TPPA 复检。

1.3 观察指标 分析TP-CLIA 及TRUST 的梅毒检出情况;对比不同年龄段(≤40 岁、41~64 岁、≥65 岁)TP-CLIA 假阳性率, 不同TP-CLIA 检测血清梅毒抗体S/CO 值患者的TPPA 复检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P-CLIA及TRUST的梅毒检出情况分析 8500例受试者中确诊梅毒100 例, 梅毒检出率为1.18%。其中TRUST 阳性结果共计110 例(1.29%);TP-CLIA 阳性结果共计262 例(3.08%);TRUST 单阳性共计10 例(0.12%);TP-CLIA 单阳性共计162 例(1.91%)。见表1。

表1 TP-CLIA 及TRUST 的梅毒检出情况分析[n(%), n=8500]

2.2 不同年龄段TP-CLIA 假阳性率对比 8500 例受试者排除现症及既往梅毒感染共135 例(1.59%)TP-CLIA 假阳性患者, 其中, ≤40 岁13 例(0.76%),41~64 岁46 例(1.18%), ≥65 岁76 例(2.62%)。患者的TP-CLIA 假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65 岁患者的TP-CLIA 假阳性率最高, 不同年龄段TP-CLIA 假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89,P=0.000<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TP-CLIA 假阳性率对比(n, %)

2.3 不同TP-CLIA 检测血清梅毒抗体S/CO 值患者的TPPA 复检率对比 TP-CLIA 检测血清梅毒抗体S/CO 值1~10 的122 例患者进行TPPA 复检, 复检率为1.44%(122/8500)。S/CO 值1~5 患者的TPPA 复检阳性符合率为43.21%(35/81), S/CO 值5~10 患者的TPPA 复检阳性符合率为100.00%(41/41);S/CO 值1~5 患者的TPPA 复检阳性符合率高于S/CO 值5~10 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40, P=0.000<0.05)。见表3。

表3 不同TP-CLIA 检测血清梅毒抗体S/CO 值患者的TPPA复检率对比(n, %)

3 讨论

梅毒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梅毒疾病感染者例数为1200 万[7-9]。梅毒患者主要集中在次撒哈拉非洲、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近几年, 中国梅毒疾病例数暴涨, 现成为我国报告例数排第一位的性传播疾病[10]。在所有上报的梅毒案例中, 绝大部分为潜伏梅毒, 一期梅毒及二期梅毒也比较常见。且最近几年先天性梅毒报告例数明显增加。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包含TP, 未患病者如果和梅毒患者发生性行为, 黏膜皮肤如果存在细小破损, 可发生疾病;少数患者以母婴传播及输血途径实现传染。获得性梅毒早期梅毒患者为重要传染源, 约有95%以上患者经无保护或危险性行为受到传染;少数患者经过穿着污染衣物、输血等受到传染;身患梅毒的孕妇为胎传梅毒的重要传染因素[11]。

梅毒疾病的临床危害性相当高。这种疾病特征比较复杂, 属于一类慢性传染病。倘若患者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行之有效的诊断及治疗, 极有可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当TP 进入到人体后, 会在短时间内诱导生成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及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包含免疫球蛋白(Ig)G 及IgM,其分别于感染梅毒后的4 周与2 周增长;初期梅毒经治疗后3~9 个月时, IgM 便可消失;终末期梅毒通过2 年左右治疗后, IgM 消失, 但IgG 系终身存在。文献研究表明[12], 人体在感染梅毒后5~7 周会生成非特异性梅毒毒旋体抗体。这种抗体比特异性抗体出现时间晚, 随着患者疾病治愈逐渐转阴。值得说明的是, 关于梅毒的血清学诊断也分为非特异性及特异性TP 抗体检测两大类别。上述检测对临床诊断疾病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临床中测定非特异性TP 抗体一般利用TURST。这种检查方法为非特异性检测, 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一般临床将其视为梅毒疾病疗效观察或随访是否复发或在感染及梅毒初筛的指标[13]。特异性TP 抗体检测方法包含ELISA、CLIA 及TPPA。其中TPPA 为最常被用作梅毒确认检查项目,这种检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但因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样本加以稀释, 耗费时间长, 操作复杂, 不适合进行大批量检测。CLIA 有着自动化快速、灵敏度高等优势, 适合于实施大批量样本筛查。现如今, 这种手段被临床视为梅毒确认试验的常规方式, 针对初诊患者同时测定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 梅毒双阳患者发现同时测定。针对梅毒早期诊断与预后均有一定现实意义[14,15]。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8500 例受试者中确诊梅毒100 例, 梅毒检出率为1.18%。其中TRUST 阳性结果共计110 例(1.29%);TP-CLIA 阳性结果共计262例(3.08%);TRUST 单阳性共计10 例(0.12%);TPCLIA 单阳性共计162 例(1.91%)。表明梅毒感染者在普通群体中占据一定比例。本组实验研究结果和国内文献所报道的结论相似[16,17]。8500 例受试者排除现症及既往梅毒感染共135 例(1.59%)TP-CLIA 假阳性患者, 患者的TP-CLIA 假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 ≥65 岁患者的TP-CLIA 假阳性率最高, 不同年龄段TP-CLIA 假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原因在于:高龄患者为发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类老年病及需要透析的重要群体, 这些患者机体中存在此类抗体或TP 交叉抗原, 老年受试者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发生异种蛋白干扰[18]。TP-CLIA 检测血清梅毒抗体S/CO 值1~10 的122 例患者进行TPPA 复检, 复检率为1.44%(122/8500);S/CO 值1~5 患者的TPPA 复检阳性符合率100.00%(41/41)高于S/CO 值5~10 患者的43.21%(35/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40, P=0.000<0.0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很可能和下述内容有关:CLIA 法测定梅毒抗体敏感性高, 当发生弱阳反应时容易出现假阳性。当S/CO 值在1~5 时, 需要开展TURST和TPPA 复检, 用以排除假阳性样本。与此同时, 工作人员需结合临床进一步明确患者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 应用CLIA 法开展TP 筛查可靠性强, 针对梅毒抗体S/CO 值比较低的样本, 特别是S/CO 值1~5的样本需要复检处理。目的在于排除假阳性结果, 在根本上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以免出现非必要纠纷。

猜你喜欢

梅毒受试者特异性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