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睑部分缝合术治疗眼睑闭合不全5 例的临床疗效评估

2023-12-26李达佑黄乔玫赖江峰徐洪旺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眼轮眼睑眼球

李达佑 黄乔玫 赖江峰 徐洪旺

眼睑可以为眼球提供持续性保护, 当眼睑处于闭合状态时能够避免外界强光照射与异物侵入导致眼球异常损伤情况的发生;而眼睑呈现出连续性张闭运动时则能够有效清除眼睛表面的微生物与灰尘, 同时对泪液在角膜表面均匀分布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进而避免角膜过分干燥情况发生[1]。眼睑闭合不全主要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 导致部分眼球暴露, 又称兔眼,现今研究多认为神经麻痹、瘢痕性睑外翻及眼眶空寂与眼球大小的比例失调均可能导致眼睑闭合不全情况发生[2]。患者患病后主要有结膜充血、干燥、肥厚和过度角化等症状表现, 疾病具有一定进展性, 若未经及早治疗可能引发角膜炎与角膜溃疡, 还可能增加眼部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患者视力水平逐渐降低, 最终诱发失明[3]。目前临床对眼睑闭合不全患者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与眼睑全缝合术治疗, 药物治疗多适用于眼睑闭合不全疾病症状较为轻微的患者, 其用药治疗后眼睑功能多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针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主要采用眼睑全缝合术, 该术式虽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其眼睑功能, 但手术本身对患者眼表损伤程度较高, 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还可能存在其他不良事件,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4]。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飞速发展, 由眼睑全缝合术式转变的眼睑部分缝合术也开始在多种类型眼部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5], 该术式的优势在于, 促进角膜上皮化、缩短病程, 且治疗效果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与眼睑全缝合术治疗。基于此, 本研究选择了本院近期收治的5 例眼睑闭合不全患者行眼睑部分缝合术治疗, 并就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7 月~2023 年1 月本院收治的5 例眼睑闭合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 例患者中, 男4 例, 女1 例;年龄48~69 岁, 平均年龄(59.22±5.73)岁。纳入标准:①参考临床表现并结合专科检查确诊;②均为单眼患病;③符合眼睑部分缝合术治疗指征;④意识状态稳定, 能积极配合研究开展;⑤研究期间病情未发生不可控制的进展;⑥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慢性青光眼病史者;②存在眼部疾病手术史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存在眼部严重感染症状者;⑤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⑥术后转院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完全收集病历资料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计划, 进入手术室后均在局部麻醉(局麻)下行眼睑部分缝合术+部分睑缘粘连术治疗。术前对患者患处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麻醉方法为:予利多卡因注射液约1 ml 作患眼上下睑结膜麻醉及上下睑外1/3 皮肤皮下麻醉;后使用穿刺刀分别在患眼外1/3 上、下睑缘处作平行切开睑缘约5 mm, 剪除部分睑缘切口处上皮组织, 止血;使用5-0丝线在下睑下方距离睑缘5 mm 处皮肤面进针, 经下睑缘切口处出针, 再经上睑睑缘切口处进针, 在上睑距离睑缘5 mm 处皮肤面出针;同法经上睑上方距离睑缘5 mm 处皮肤面进针, 经上睑缘切口处出针, 再经下睑睑缘切口处进针, 在下睑距离睑缘5 mm 处皮肤面出针,呈U 型对位缝合, 使睑缘处切口对位粘合, 其中上下睑皮肤面使用硅胶带(约3 mm×5 mm 大小)垫压;操作完毕嘱患者开闭双眼, 检查见患者患眼下睑轻度外翻, 内侧轻度闭合不全, 角膜无暴露;选择左氧氟沙星眼膏涂术眼, 敷料包眼, 预防感染。术后定期对患者眼睑与周围皮肤状态进行观察评估, 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早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手术前后眼睑提肌、眼轮匝肌与眼球运动功能评分 眼睑提肌功能评分范围为0~3 分, 0 分表示无功能, 3 分表示功能健全,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眼睑提肌功能越好;眼轮匝肌功能评分范围为0~2 分, 0 分表示无功能, 2 分表示功能健全,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眼轮匝肌功能越好;眼球运动功能需要从上下左右4 个方向进行评估, 单个方向均按照0~2 分评价, 总分8 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眼球运动功能越好[6]。

1.3.2 手术前后上下眼睑距离与眼睑肌力等级 上下眼睑距离采用标准软尺测量, 单位为mm。眼睑肌力等级采用手法肌力检查评估, 具体评估项目包括:0 级为无肌肉收缩迹象;1 级为稍有肌力收缩现象;2 级为活动幅度约为正常侧的25%;3 级为活动幅度约为正常侧的50%;4 级为近似于正常收缩, 但与正常侧呈现稍微不对称情况;5 级为可以正常收缩且与正常侧相对称。

1.3.3 手术前后角膜上皮修复指标 采用BUT、FL评分评估, BUT 使用双目裂隙灯显微镜观察, 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FL 使用荧光素钠溶液对角膜染色, 并在裂隙灯辅助下观察角膜4 个象限染色情况, 总评分12 分, 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越好。

1.3.4 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 采用VAS[7]评估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3、7 d 眼部疼痛程度, 分值根据横向纸片刻度线对应赋值, 范围为0~10 分, 0 分为无痛, 10 分为剧烈疼痛,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反应越严重。

1.3.5 术后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包括:角膜上皮损伤、睑缘成角畸形、异常出血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内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多个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后眼睑提肌、眼轮匝肌与眼球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手术后, 患者眼睑提肌功能评分、眼轮匝肌功能评分与眼球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眼睑提肌、眼轮匝肌与眼球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n=5)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眼睑提肌、眼轮匝肌与眼球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n=5)

注:与手术前比较, aP<0.05

时间眼睑提肌功能评分眼轮匝肌功能评分眼球运动功能评分手术前1.02±0.130.87±0.122.04±0.23手术后 2.41±0.22a 1.60±0.16a 6.17±0.45a t 13.3248.94120.018 P 0.0000.0000.000

2.2 患者手术前后上下眼睑距离与眼睑肌力等级比较手术后, 患者上下眼睑距离短于手术前, 眼睑肌力等级高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前后上下眼睑距离与眼睑肌力等级比较( x-±s, n=5)

2.3 患者手术前后角膜上皮修复指标比较 手术后,患者BUT 长于手术前, FL 评分低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手术前后角膜上皮修复指标比较( x-±s, n=5)

2.4 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手术后1、3、7 d, 患者VAS 评分均低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 患者VAS 评分呈持续性降低趋势,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s, 分, n=5)

表4 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s, 分, n=5)

注:与手术前比较, aP<0.05

时间VAS 评分(分)手术前4.97±0.52手术后1 d 2.73±0.26a手术后3 d 1.64±0.17a手术后7 d 1.22±0.15a t手术前与手术后1 d 比较9.438 P手术前与手术后1 d 比较0.000 t手术前与手术后3 d 比较14.910 P手术前与手术后3 d 比较0.000 t手术前与手术后7 d 比较16.973 P手术前与手术后7 d 比较0.000

2.5 患者术后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5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术后角膜上皮均得到修复好转,未出现睑缘成角畸形等并发症, 未出现异常出血反应,预后结局良好。

3 讨论

眼球是人体重要器官, 人体70%以上的感知信息都是通过眼球获得, 故眼球完整健康对人体至关重要。面神经损伤、面神经麻痹、甲状腺相关眼病突眼、眼睑外伤瘢痕性睑外翻等致眼睑闭合不全引起暴露性角膜炎容易迁延不愈, 易导致角膜溃疡穿孔、视力丧失[8]。目前针对多种原因诱发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或眼睑全缝合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对病症较为轻微的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但长期疗效较差, 且西药本身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长期用药可能导致诸多不良事件发生, 最终影响临床疗效。眼睑全缝合术本身的治疗效果较好, 对患者眼睑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但眼睑全缝合术手术创伤较为明显, 术中操作可能对眼表造成不同程度损伤, 甚至可能影响患者视觉功能, 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风险升高[9]。相较保守治疗方式而言, 眼睑部分缝合术能够促进角膜上皮化, 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病症, 避免药物长期治疗诱发的不良事件;相较眼睑全缝合术而言, 眼睑部分缝合手术操作更加简单, 对眼表损伤小, 双侧睑裂不对称经手术治疗后可逆性较好, 患者预后可获得显著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 患者眼睑提肌功能评分、眼轮匝肌功能评分与眼球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眼睑部分缝合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可有效改善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患处组织功能, 为其病情持续性康复创造有利环境。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术后, 患者上下眼睑距离短于手术前, 眼睑肌力等级高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眼睑部分缝合术能够通过提升眼睑肌力有效改善患者眼睑难以闭合的症状。眼睑部分缝合术能够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帮助患者恢复眼睑正常结构与功能, 实现眼睑自主闭合;还能通过复原眼部正常功能促进眼睑肌力水平的持续提高, 实现患者病症的显著改善。既往研究提出, 中重度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发生角膜炎的几率几乎为100%, 角膜炎发生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分泌量增加, 角膜性质与状态发生改变, 可能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本研究通过对5 例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实施眼睑部分缝合术治疗发现,手术后, 患者BUT 长于手术前, FL 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眼睑部分缝合术能够通过对眼睑功能状态进行修复, 有效阻碍角膜持续性病变过程, 提升角膜上皮修复效果。

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患病期间通常伴随严重的疼痛反应, 疼痛反应直接影响术后恢复, 同时还可能诱发其他不良事件发生[10-12]。本研究通过对本组5 例患者术后7 d 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发现, 手术后1、3、7 d, 患者VAS 评分均低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 患者VAS 评分呈持续性降低趋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眼睑部分缝合术可从解决患者角膜炎症反应出发, 通过调整病灶局部状态不断缓解患者疼痛反应, 为其病症持续性改善提供有利条件。研究认为, 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同样存在较高的角膜溃疡甚至穿孔风险, 这无疑会加速患者视力退化与失明风险[13-16]。本研究应用眼睑部分缝合手术治疗此类患者后发现, 5 例患者角膜炎均愈合, 且并未发现患者出现角膜溃疡穿孔, 保留了患者眼球及视力, 并且对患者外观无明显影响, 这也是该术式与保守药物治疗、眼睑全部缝合术相比较的优势。通过近两年对此类患者诊治, 发现不足的方面主要为:因为该类患者大部分为慢性疾病患者, 出现眼部明显不适症状也相对缓慢, 固未及时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17-20],所以在社会层面应该针对此类患者进行广泛宣传, 做到防病先行, 避免患者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后再行处理, 其预后效果应该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 眼睑部分缝合术治疗眼睑闭合不全的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眼睑功能与眼球运动功能,通过提升眼睑肌力改善眼睑闭合不全的症状;该术式还能有效修复角膜上皮损伤, 持续性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手术安全性较高, 可考虑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眼轮眼睑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为什么人哭泣后眼睛会肿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皮肤眼轮匝肌复合体在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