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金山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思考

2023-12-13李晓虹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金山区绿色食品申报

李晓虹

(上海市金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海 201599)

近年来,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加快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食品是21 世纪的食品,很有市场前景,且已引起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注,今后要在生产研发、生产规模、市场开拓方面加大力度”;同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1]。金山区作为上海市农业生产大区,一直大力推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倡导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绿色食品认证率从2018 年的2.26%逐步提升至2021 年的20%以上,绿色食品的产品数量也在稳步提升。为进一步推进金山区绿色食品发展工作,保障绿色农产品生产规范、产品安全、品质提升,实现农产品提质保量、优质优价、增收增效,笔者拟对金山区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依此提出相关工作推进建议,以期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发展工作的能动性,助力金山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

1 金山区绿色食品发展概况

近年来,金山区紧紧围绕成为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的目标定位,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绿色食品认证率稳步增长,绿色食品认证率从2018 年的2.26%提升至2021 年的20%以上,实现了量的飞跃,绿色食品水产品也实现了“零”突破。截至2021 年底,金山区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总数为83 家,产品总数为181 个,产品范围涵盖农产品、加工类产品、水产类产品3大类,获证证书产品产量共计91 304.41 t,其中果品类7 760.35 t、粮油类16 907.00 t、蔬菜类63 378.50 t、西甜瓜类3 138.56 t、水产类120.00 t。

目前,金山区在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2021 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33号、34号文件对绿色食品申报规模、加工比例、注册商标、平行生产等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绿色食品准入条件明显提高,再加上金山区地产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人力、财力、物力等缺乏,这些均影响了绿色食品的认证率。

2 金山区绿色食品发展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方面

2.1.1 从业人员流动大

金山区农业从业人员整体趋于老龄化,且文化程度不高,虽然有部分青年农业人才,但是青年农业人才的稳定性不足、流动性大;同时,相关农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变动较大,表现为从事绿色食品认证的专员较少、兼职居多,老一辈工作人员退休,人员出现断层等。

2.1.2 专业性欠缺

金山区农业从业人员虽然是田间地头的“老法师”,但是对于现代农业的电子化操作不熟悉,导致绿色食品生产档案记录的完整度不够。同时,绿色食品认证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学习的新技能,相关农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对绿色食品认证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且很难做到本职工作与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兼顾。

2.2 生产方面

2.2.1 生产成本逐渐上升

按照《NY/T 394-2021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2]的相关要求,在保障养分充足供给的基础上,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故需合理使用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是,近两年来,市场上有机肥、无机肥的零售价明显提高,再加上绿色食品有机肥的使用成本高于常规种植,提高了生产成本。

2.2.2 农药使用及采购难

根据绿色食品的种植要求,绿色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应符合农药登记证上登记的作物。目前,金山区有很多种植户种植小品种作物,但是,符合小品种作物用药登记的绿色农药较少,且部分农药易使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使用效果不理想,再加上农药销售厂家对小客户的销售意愿不高,造成金山区种植户存在“药难找、采购难、成本高”的难题。

2.2.3 记录电子化难度高

近两年来,金山区农业生产档案以“神农口袋”记录为主、纸质档案为辅,但是种植户进行电子化填报信息时,普遍存在记录不及时、信息不完整、内容不准确等问题。而对于绿色食品获证企业,若存在用药、用肥与实际不符,种植品种、面积与获证情况不符的现象,则会严重影响绿色食品续展申报。

2.3 政策方面

2.3.1 准入门槛提高,企业条件有限

自2021 年5 月1 日起,绿色食品的准入门槛有所提高(例如,提高了蔬菜、水果最小申报规模;增加了注册商标作为申请绿色食品的基本条件;严格限制平行生产[3];要求被委托加工方必须为绿色食品企业),而目前金山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这严重影响了金山区绿色食品的认证率。

2.3.2 补贴支撑不足,企业申报积极性不高

金山区申报绿色食品的补贴资金是以市级转移性支付的形式拨付的,但是目前财政缩减幅度加大,补贴资金与企业获证面积增幅不成正比,严重打击了企业的绿色食品申报及续展的积极性。

2.4 营销方面

2.4.1 销售渠道窄,产业链不完整

以大米为例,截至2021 年底,金山区绿色食品大米认证产量虽然达万吨以上,但是绿色食品大米未建立统一品牌,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不足[4],导致绿色食品大米的销售方式仍以企业或种植基地自产自销(如零售、食堂和朋友帮忙团购)为主,销售渠道窄、产业链不完整,导致利润低。

2.4.2 宣传方式少且效果不够,商品价值未体现

目前,金山区绿色食品通常按常规产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不能充分体现绿色食品的商品价值。同时,除了签到盒马、叮咚等大平台数量可观的订单外,金山区绿色食品通过常规产销对接、节庆等活动进行产品宣传推广的力度和范围有限,绿色食品的增收效果不太理想,商品价值未体现。

3 进一步推进金山区绿色食品发展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政企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主体的软件、硬件条件

具体措施为:(1)加强顶层设计,相对集中地划定农业耕地,从而提升农业规模化程度。(2)聚焦人才战略,吸引和培育各类农业人才,促进农业从业者向年轻化、专业化方向靠近,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综合业务水平。(3)加强对相关工作机构人员的培训,促进其相互学习、交流,从整体上提升机构人员的指导服务水平。

3.2 建立农药销售回收体系,强化日常用药指导

具体措施为:(1)库存农药的回收和替代。对绿色食品申报中不能使用在认证作物上且有库存的农药,由绿色生产主体向各镇级工作机构申报,由区、镇、村农资点统筹协调,开展农药回收和替代工作,同时区财政给予农资点一定的支持和补助,以减少认证企业的损失。(2)绿色农药清单梳理和销售点设立。统一整理各大类农作物申报绿色食品时可使用的绿色农药清单,由区农业农村委协调,设立固定销售点,同时联动区财政对购买绿色农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3)绿色农药统一配送。根据绿色生产要求,由绿色食品生产主体自行申报农药名称和用量,由相关工作机构统一开展配送工作。

3.3 强化绿色专项补贴力度,区镇两级形成合力

区级财政要加大对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扶持力度,区级工作管理机构对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项目的奖补和政策要向绿色认证主体聚焦和倾斜,镇级工作管理机构也要制定绿色农产品发展奖补配套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农业生产主体进行绿色食品认证申报的积极性,从而合力推动金山区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开展。

3.4 推广绿色产业化联合体,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根据“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由政府搭建平台,拓展绿色食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统筹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引导企业自发建立绿色食品产业联合体,构建绿色食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促进金山区绿色食品产、加、销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金山区绿色食品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下期见
金山区27个节能项目可节煤37060吨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