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具体模式与应用

2023-12-13李勋赵菲李琳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兴农中草药科普

李勋 赵菲 李琳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为通信作者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1]。自20 世纪80 年代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发展休闲农业以来,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生态资源、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北京市休闲农业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升级[2],发展成了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改善郊区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富民产业[3]。

近年来,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郭静利等[4]提出,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应向健康化、乡村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康杰等[5]提出,北京市休闲农业有观光农业园区、民俗文化、农业主题公园、产业融合、创意农业5种发展模式;李心璇等[6]提出,北京市休闲农业有农业特色主题公园、农业文化品牌节庆、农业嘉年华、创意农业工艺品体验、森林公园综合体5种模式;众多研究者[7-10]也对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总结以上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是在理论上对北京市休闲农业进行相关研究。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依托农田(农业)景观营造,拟以案例的形式,总结介绍北京市休闲农业的4 种具体模式,以期为类似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参考借鉴。

1 田园景观营造模式

1.1 模式概念

田园景观营造模式是在保证粮食和蔬菜生产的基础上,采用兼具生产和景观效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如水稻、向日葵、中药材等,并搭配彩色油菜、彩色稻谷等,形成主体景观,同时在农田边界搭配种植一些乡土植物和开花植物,营造农田缓冲带、农田坡面防护、农田生态道路、生物岛屿等,丰富农田及其周边景观的层次,从而形成“田成形、树成景、地力均、无裸露、无撂荒、无闲置,整齐一致兼有生物多样性”的田园景观效果。

1.2 案例典范——兴农天力农业园

1.2.1 主题定位

兴农天力农业园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忻州营村,占地面积为53.33 hm2,其中露地种植面积为43.33 hm2(以粮、油、菜种植为主,也有作物种类丰富的科普园)、设施种植面积为10.00 hm2(包括下挖式土棚10 栋、春秋冷棚20 栋、5 608 m2连栋温室1 座、两面坡温室2 栋)。兴农天力农业园以展示种植业生产和大田景观为主,是一个集生产、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休闲农业园区。目前,兴农天力农业园的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是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也是北京市五星级休闲农业园区。

1.2.2 景观营造

兴农天力农业园的景观分为露地和设施两个部分。具体为:(1)露地景观。分为规模化的大田景观和小面积的科普园,其中,大田景观注重季节搭配,4月—5月春季以大面积的黄色油菜花海吸引游客;9 月—10 月秋季以稻谷、高粱、甘薯、玉米等作物为主,为丰收节的举办提供重要的景观基底。(2)设施景观。设施景观以大宗果蔬产品为主,注重茬口搭配,保证在春秋两季客流高峰时,设施景观内有景可观、有物可摘;同时,设施景观填补了园区冬季和早春大田景观的空白。

在景观营造方面,兴农天力农业园注重农田周边景观的搭配,在设施农田和露地农田周边均种植了波斯菊和野花等粗生、易长、好管理的景观作物,尤其是在设施农田周边的裸露地上,补充种植了一些具有高观赏价值的花卉,丰富了园区的景观色彩。同时,兴农天力农业园的景观小品是采用能体现农业特色和园区优势的设计。例如,依托兴农鼎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具有大型农机的优势,在园区内摆放几台临时不用的大型农机,用于科普展示;有的景观小品以稻草为主要材料,进行卡通化设计,既能体现农业特色,又符合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此外,兴农天力农业园对标识系统进行了卡通化设计,赋予了标识系统鲜艳、多样的色彩,以迎合园区主要客群(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

1.2.3 农旅产品开发

兴农天力农业园的伴手礼以园区自产的各类果蔬、杂粮产品为主;农业观光产品有大田农业景观、设施农业景观等;娱乐产品包括自制乡土小火车、素质拓展等;农事体验产品包括西红柿、花生、红薯、玉米、桃子、葡萄等各类果蔬和杂粮产品的采摘体验,共享农园、盆栽制作等种植体验,玉米脱粒等农产品初加工体验,玉米皮扎花、手工花艺、杂粮画、手工香囊、手工香皂、手工唇膏等乡土手工艺品制作;科普研学产品较为丰富,有社会实践大课堂课程、辨识各类农作物、参观农耕文化体验馆、学习农业历史知识、各类农产品初加工体验课程和手工艺品制作课程、邀请众多老北京传承手艺人现场展示各种非遗项目(如吹糖人、毛猴制作、精彩糖画、卡通钩编、提线木偶、棕编动物、面塑泥塑)等。

1.2.4 组织节庆活动

兴农天力农业园每年推出春季油菜花节和秋季丰收节两个重要的农事节庆活动。其中,春季油菜花节主要依靠26.67 hm2油菜花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秋季丰收节依托传统粮经作物营造丰收景象,开展节庆展销活动,配套采收红薯、花生、甜糯玉米、蔬菜等体验活动。同时,园区在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时,不仅有舞龙舞狮、绛州鼓乐、陕北民歌、变脸、小丑杂耍、田间乐队等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还有农家饺子、杂粮煎饼、农家大酱、烤红薯、煮玉米、糖炒栗子、五谷养生粥等传统美食和鸡蛋仔冰激凌、旋风薯塔、超长大薯条、章鱼小丸子等网红小吃,从而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和味蕾需求。

2 园区功能拓展模式

2.1 模式概念

园区功能拓展模式是指在保证蔬菜、瓜果生产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园区向休闲园区转型的需求,通过主题景观打造、道路两侧景观提升、温室耳房美化、棚档周年覆盖、边角地覆盖美化等措施,打造优质休闲环境,拓展园区休闲功能。

2.2 案例典范——老宋瓜园

2.2.1 主题定位

老宋瓜园位于大兴区庞各庄镇,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兴西瓜的核心产区。老宋瓜园是集科研开发、科技试验示范、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西瓜主题园区,先后被评为“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最佳观光采摘园”,同时是国内目前“主题定位最明确、文化内涵最丰富、艺术手法最精致、科技含量最高”的西瓜主题公园。

2.2.2 景观营造

主要内容包括:(1)创意景观。在园区户外的裸露地周年种植春油菜和油葵等经济作物,在棚档空闲地种植功能菊花、观赏蔬菜羽衣甘蓝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园区的景观性,还能增加农户收益。(2)主题景观。利用不同色彩搭配,形成以西瓜图案为主题的草坪,满足市民的观光需求。(3)廊架复合景观。建立一年生瓜类作物和多年生软枣猕猴桃间作的复合廊架景观,兼顾一年景观和多年景观。(4)生态景观道路。在园区道路两侧,建立园艺地布加野花组合的生态景观道路,满足生产农机操作、市民通行欣赏等多功能需求。(5)“老宋瓜艺苑”温室景观。以“自然、艺术、文化、科技”四大理念为基础,展示西瓜文化和先进的西瓜栽培技术。

2.2.3 农旅产品开发

老宋瓜园主打小型西瓜采摘,主打西瓜品种为‘超越梦想’(审定编号:京审瓜2012001)和‘京美2K’[品种登记号:GPD 西瓜(2017)110024]等,并种植了形状各异、瓜皮色黄绿黑不等、瓤色红黄橙不同的各种西瓜品种,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采摘。同时,老宋瓜园承担了全市西瓜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工作,每年有超过100个西瓜品种在园区内进行示范种植。

3 林下复合配置模式

3.1 模式概念

林下复合配置模式是指通过在林下种植耐荫性好、景观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如大豆、花生、蒲公英、薄荷、黄花菜、茶用菊花等,打造兼具经济性、生态性和观赏性的林下空间,构建“林产”“林苗”“林游”“林教”等多维复合业态,结合创意产品开发,带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2 案例典范——草根堂农场

3.2.1 主题定位

草根堂农场位于房山区石楼镇大次洛村,主要是依托林下种植中草药,开展青少年科普、户外拓展、餐饮娱乐、农耕体验等活动。草根堂农场是一家集休闲观光、药食同源、中医药养生于一体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园。

3.2.2 景观营造

主要内容有:(1)林下中药材景观。林下种植了射干、丹参、知母等观赏效果较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为133.33 hm2,每年4 月—11 月,橙色的射干、紫色的丹参、彩色桔梗和芍药等次第开放,花香满园,形成了壮丽的林下中药材景观。(2)道路景观。在不同分区之间的道路边上种植了波斯菊、百日草等色彩艳丽的草花以及菊花、百合等多年生花卉,提升了道路景观效果。(3)中草药科普园。以种植药赏兼用和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为主,例如藿香、蒲公英、板蓝根、黄芩等30 余种中草药品种,并设计、制作中草药科普牌,让游客在欣赏园区景观的同时,学习中医药养生的文化知识。(4)中医药文化主题场景。展示带有中医药特色元素的药柜、药碾子、戥称等物件,同时邀请中医学院的老师制作养生茶等供游客饮用,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2.3 农旅产品开发

草根堂农场在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的同时,引进了一套完整的中草药加工设备,严把中草药产品质量关,加工的产品有金银花茶、蛋白桑茶、蒲公英茶、菊花茶等。同时,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力量,草根堂农场研发了适合不同类型人群的养生茶饮,供游客在园区内品尝、购买。

3.2.4 组织体验项目

草根堂农场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例如,中草药香包制作、手绢拓印、中草药采挖、森林寻宝等。同时,草根堂农场依托药食同源中草药,开发了多种养生药膳,供游客品尝体验。另外,草根堂农场打造了150 m 长的中草药科普长廊,制作了各种内容丰富的中草药科普牌,供游客参观学习。

4 城乡多元科普模式

4.1 模式概念

城乡多元科普模式是指将农业景观元素融入公园、校园、社区、屋顶、办公楼宇、家庭阳台等城乡空间,通过建设五谷园、小花园、小药园、小菜园、空中小农庄等主题农业小微景观,供居民近距离接触农业、学习农业科普知识的休闲农业模式。

4.2 案例典范——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农业科普园和百草园

4.2.1 主题定位

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的农业科普园和百草园是该小学在校内开辟的两块园地,定位为学生们的自然课堂和学农教育基地。

4.2.2 景观营造

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的农业科普园和百草园种植的农作物以杂粮、蔬菜为主,同时种植了射干、知母、桔梗等16种中药材,打造了包括红薯、大豆、花生、玉米、向日葵、秋葵、观赏椒、观赏茄子、欧芹、甘草、百日草、荞麦、波斯菊等在内的校园小农园景观。

4.2.3 组织体验活动

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的老师们根据园区内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农作物认知、农事劳动、采摘收获等科普活动,并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向小学生传播各种中医药的知识和文化。

5 结束语

发展景观农业是北京市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而农田景观营造是北京市休闲农业的重要抓手[11],今后,北京市将在“景观+研学”“景观+体验”“景观+美食”“景观+民宿”“景观+康养”“景观+文化”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以推动北京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兴农中草药科普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科普达人养成记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以教育精准扶贫——独山兴农中学侧记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