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爱国主义实践研究

2023-12-12王可李妍琨侯曦曦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0期
关键词:阵线抗战时期爱国主义

王可 李妍琨 侯曦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地区虽地处于边疆,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始终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抗日爱国运动。在教育阵线,一批仁人志士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展现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战期间的民族地区总体情况概览、抗战期间民族地区募捐情况、共产党人在民族地区的活动等。但对于这一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爱国主义实践本身的类型、内容、启示等问题缺少探讨和研究。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爱国主义实践研究为切入点,试图深入挖掘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爱国主义实践的背景、内容、形式、启示,以期对于丰富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史和多民族居住、文化类型多元的地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助力。

一、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爱国主义实践准备

这一时期,在文化教育领域形成了党和政府共同主导,各民族群众团体自发参与,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的繁荣局面。

全面抗战时期,部分民族地区提出“以民族为形式,以六大政策为内容”的教育方针,制定并实施了建设计划,对发展各族文化教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规划。同时还邀请中共党员和内地文化界进步人士进入民族地区。例如,1937 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迪化设立,标志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陈云、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一百多名共产党员以及茅盾、杜重元、赵丹、史枚等文化界进步人士来到新疆,在行政、教育、新闻、财政等多部门开展工作支持新疆建设,向全疆各族人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教育,动员各族民众支援民族抗战。

此外,政府鼓励各族上层人士组建文化促进会兴办民族教育,例如,在1934 年至1939 年间,新疆先后成立有维吾尔文化促进会、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等8 个文化促进会,为提高各民族文化素养与增进民族团结做出巨大贡献。在政府的组织下成立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积极宣传“六大政策”,配合政府开展拒毒、禁娼、取缔赌场等各项活动[1],还成立民众学校,组织学习政治和文化,为扫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新风尚打下良好基础。

二、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爱国主义实践路径

(一)开展抗日救国教育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紧张的抗战背景下,民族地区各教育阵线将抗日救国教育作为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这一时期,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为辅的抗日救国教育依托课堂、进步杂志、宣讲会、歌咏比赛、话剧等形式在民族地区各族师生和民众间进行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在学校的课堂上,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例如,当时在学校担任教师的李云杨回忆道:“我给一中第十班语文,坚持从抗战的文学作品中选择好文章作范文讲,宣传抗战,宣传爱国主义……也讲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事迹。”这一时期,以学校教育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深深为民族地区各民族学生心中种下了抗日爱国的思想种子。

在社会教育中,也存在着许多以抗日爱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当时反帝会组织各种集会……利用歌咏队、戏剧团、歌舞团在街头演出,宣传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的政策,鼓励人们团结起来一致抗战,加强对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1941 年寒假期间,寒假返乡宣传工作队奔赴全疆各地宣传全民抗战政策……共召开宣传会40余次,到会牧民达2800 余人,在农牧民中成立了12 个研究小组或读报会,还组织歌咏队,以给农牧民教唱抗日歌曲的方式,活跃牧民生活”。不难看出,全面抗战时期以戏剧、歌咏比赛、自发的街头宣讲等形式为载体的社会教育也将当时的抗战形势、全民族抗战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团结一致抗日等思想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样貌打动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为民族各族群众支援抗战埋下了思想的火光。

(二)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而20 世纪30 年代,一批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民族地区开展各类生产建设工作,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便在民族地区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一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内容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报刊、进步杂志等途径载体在民族地区各地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实践。

在全面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实践中,一些民族地区的报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例如,从1937 年3 月开始,《新疆日报》开辟了“社会科学讲座”专栏……通过简单易懂的话语向普通群众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常识,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布尔乔亚(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腐化性和寄生性”“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等[2]。民族地区的报纸报刊以通俗的语言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在当时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教育启蒙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开始认识和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民族地区各族民族在抗战时期的爱国进步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学府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摇篮地。例如,在俞秀松担任新疆学院院长期间,他提出了著名的“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为内容”的教育方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当时新疆学院的必修课,在今天的新疆大学古籍文献中心,仍然可见《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共产党宣言》等当年使用的课程书籍。此外,新疆学院的院刊《新芒》杂志中,也有十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新疆学院的马克思主义为新疆培育了一批各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大促进了爱国进步思想在新疆的发展。

(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基于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之一。这一时期,优化教育方针政策,加强了民族地区各地教育阵线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例如,在新疆第二期三年教育建设计划中,提出了“战时新疆教育应肩负的政治任务……增强开展持久抗战和民族统一战线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及民族团结力,增强新疆各族间的团结和友爱,激发各族民众支持和支援抗战的主动性”这是主张教育内容要促进各民族同胞团结一致抵御外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当时,在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民族地区各教育阵线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民族团结方式和举措,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进行语言学习,激发团结友爱意识。民族地区积极推进和动员各个民族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朋友,互相分享对方民族的传统节日,还设置了附属高中的民族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回族等民族同学,各民族同学间形成了互助的学习氛围和团结友爱的情谊。

三、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爱国主义实践的当代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重新回顾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的伟大爱国主义实践,获得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有利于新时代在民族地区的广袤土地上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新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回望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得以在民族地区生根发芽的重要支柱。

在党的领导下,各学校、报刊、杂志、社会组织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抗战时期艰苦卓绝的背景下,依然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使得民族地区民众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的后援队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团结发展等问题也在民族地区获得广泛关注。

在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依然是我们各项事业建设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当前,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始终高举党的领导旗帜,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各级教育阵线的组织和单位要成立好党的各级小组,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自觉将党的理论转化到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中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在民族地区开展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引导各族人民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培育一批爱国进步的新时代好青年。坚持党的领导就是把握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方向。

(二)切实关注群众是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回望抗战时期教育阵线的爱国主义实践,各级的学校教育、报刊、杂志、宣讲团、戏剧演出都时时刻刻将深入各族群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重要方法之一。

无论是将教材、书籍翻译成各少数民族语言,还是积极鼓励各少数民族学生和群众积极学习汉语或民族地区语言,抑或是将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歌咏、戏剧和文章,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深入群众和了解群众,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正是保障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方法抓手。我们不难看出,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是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在新时代,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事业不仅是为了群众而发展,更需要依靠群众而发展。在民族地区,我们更需要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放在爱国主义教育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第一位,针对不同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水平、不同切实关注点,各级教育阵线要展开深入调查分析,开展好群众听得懂、能掌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不仅成为一种观念上的灌输,更成为人民群众心中内化的所思所想,也要成为支持群众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行动的力量源泉。此外,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更需要依靠群众,更要发挥好各个群众组织的协调力量。要发挥好各级学生社团、社会兴趣小组等群众组织在不同群体中的组织号召力,凝聚爱国共识,形成社会合理,使得爱国主义的教育阵线扩展到各个方面,让群众自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者、推广者,由此在民族地区的广袤土地上形成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合力。

(三)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是做好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在全面抗战时期,由于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方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除了课堂上的学校教育,一系列宣扬抗日救国、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民族团结精神的戏剧、报刊、杂志、漫画、歌咏活动在这一时期风靡一时,许多人民群众正是被这些丰富的宣传教育形式所吸引和感染,纷纷加入了抗日的后援队中,竭尽所能进行抗日募捐,支援前线。同时,这些既富有趣味又富含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教育实践也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各个民族的进步青年,成为了在民族地区热土上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由此可见,不断丰富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是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路径选择。

而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各类新兴的宣传媒介层出不穷,不断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结合新兴一代受众的兴趣点所在来丰富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代,如“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同上一节党史课”等新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民族地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借鉴。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交流便捷的时期,民族地区各教育阵线要紧握时代潮流,抓住各主流宣传渠道,如微信公众号、石榴云、bilibili 等渠道进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才能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

四、结语

2022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复兴文库》作序时强调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不忘来时路。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教育阵线爱国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地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源头,体现了无数先辈在抗战的艰苦年代仍然不忘理想信念,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发展启迪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我们要回忆过去、了解过去、挖掘过去以此来更好地成就现在、展望未来。

猜你喜欢

阵线抗战时期爱国主义
抗战时期湖南初级中学音乐教育初探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法国左翼阵线的演进、问题与大选前景
叙“征服阵线”最高指挥官被击毙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