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与高校“四史”教育融合的现实理路研究

2023-12-12高怡凡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四史共产党人工匠

高怡凡

高职院校要将“四史”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课题,立足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四史”全方位呈现了红色政权从何而来,新中国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其核心意涵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奋进力量,是中华民族昂首前进的精神支撑。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征程上共同奋斗、坚毅前行,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养分。尤其在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工匠精神培育与“四史”教育的契合点,对于高校学生潜移默化地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促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纵深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工匠精神与高校“四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培养青年群体的工匠精神,并使其在“四史”教育中感悟新时代践行工匠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以“四史”为基点,明确自身的崇高使命,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一)国家层面:建设制造强国,迈向民族复兴

为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需要广大的劳动群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实干中创造新的成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转型,打造新业态。建设制造强国,依托于创新发展,无论是科技创新,抑或是理论创新等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唯有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才能为我国制造业实现高水平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实现工匠精神与“四史”教育的融合能够使青年劳动者在步入社会大潮之前树立良好的工匠素养,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践行科学的价值观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基础。因此,要不断促进工匠精神与“四史”教育融合的常态化,为实现制造强国培养担当大任的新时代人才。

(二)高校层面:强化价值引领,提升培育质量

高校是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承担着为国家实现新的发展培育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与塑造的关键手段,要充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切实将思政教育的课堂内涵转化为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行动,使学生将自己的人生规划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奋斗浪潮中。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指引,内蕴了诸多新时代奋斗者们的精神面貌与崇高信仰,是振奋青年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祖国伟大事业的重要支撑,将其所蕴含的精神要义与“四史”教育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于青年学生领悟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接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史实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阐释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更能激发青年学子深刻领悟其中的核心要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洪流的一份子,自身所肩负的新使命是什么,应该如何用自己的技能与知识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从而,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提升整体的培育质量与水平,为国家输送更多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进一步彰显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要义。

(三)学生层面:抵制错误思潮,践行使命担当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发达,学生获取新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之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会使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准确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根本上源于自身缺乏坚定的信念信仰与积极的精神素养,因此,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精神培育对于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实现工匠精神与“四史”教育的融合正是契合了新时代青年致力奋斗的关键特点,一方面,能够使其抵住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以及错误思潮的误导,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实践中绽放奋斗光芒;另一方面,能够促使青年学子在步入社会浪潮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洪流中,积极践行青年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我不平凡的人生。

二、工匠精神与高校“四史”教育融合的现实进路

实现工匠精神与“四史”教育的科学融合,关键在于把握两者的契合点,以此为基点,从宏观的角度确立两者融合的现实进路,从而实现两者融合的最优解。

(一)在学史增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回顾历史是为了走向更远的未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毅、执着的高贵品质,伟大的实践过程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胜利之“本”。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源泉,是共产党人能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原动力,更是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工匠精神的形成也无不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工匠们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坚守,面对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技术难关,以执着的信念与坚定的信仰为支撑,突破了重重困难,在各个领域实现着自身的崇高价值,促进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是促进事业取得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其内涵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看,都充分地熔铸于“四史”与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中,未来仍需把握坚定执着的品质,毅然向着伟大目标继续进军,在扎实的奋斗中实现人生的理想信念,在坚定的信念下指引人生的前进方向[2]。

(二)在学史明理中锻造奋进品格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仍然是奋斗的时代。过去,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依靠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水深火热的斗争、经过千难万险的挑战而获得的,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收获了伟大的成就。新时代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新的人间奇迹,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系列伟大成果的取得无不彰显着奋斗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保持奋斗者的姿态是融入时代潮流的重要一环,要从历史与现实中深刻把握奋斗的核心要义,并在知行统一中实现人生目标。

(三)在学史崇德中坚守职业道德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还是社会主义探索新时期的昂扬进取,无论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刻变革还是新时代的伟大创造,无不体现共产党人对于人民伟大事业的奉献,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贯穿于共产党人工作的全过程。新时代,大国工匠们继承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充分地展现了行业领域的职业品德,不断地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充分地体现在为国家、为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用高尚的品德造就了新的成果。坚守职业道德是一名优秀的青年工作者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在工作岗位中成长成才的首要条件,要将坚守职业道德内化为心,并在职业实践中外化于行,不断取得事业的新胜利。

(四)在学史立行中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的根本意义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百年来,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正是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升华,才造就了实践中的伟大成就。大国工匠之所以能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与成就,根本在于创新意识的保持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对于一些关键的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唯有创新,才能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才能够啃下硬骨头,创新为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未来的希望在青年,更在于新生力量创造力的发挥,因此,青年应在提升创新能力中不断彰显人生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三、结语

“四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校青年学生的必修课,把握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工匠奋斗者们以坚定信念的思想指引、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追求卓越的创新品质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崇高信仰,对于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开展科学的实践工作至关重要。实现“四史”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旨在使青年学生深刻的把握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所体现的传承性,并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工作者要继续发扬时代精神,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四史共产党人工匠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共产党人的感情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工匠神形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