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陕苏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实践思考

2023-12-12段斐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0期
关键词:红四方面军民主集中制苏区

段斐

1932 年10 月,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转战川陕地区。川陕苏区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离不开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锤炼党性修养作为基础保障。川陕苏区的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于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理论提高、作风建设、发扬民主等方面都对锤炼党性、提升修养做出了生动诠释。

一、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策应党中央

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苏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并寻机向川南发展。1935 年1 月22 日,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电示红四方面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吸引国民党军北上,以便中央红军从嘉陵江中段渡江北上。红四方面军随即发动了“陕南战役”,充分体现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大局意识。红四方面军经历千辛万苦到达陕北时仍有一万多人,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在指出张国焘错误的同时,充分地肯定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强调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是党中央的干部,不是张国焘个人的干部。

政治修养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性修养,加强政治修养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的首要要求。川陕苏区的历史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第一要坚定政治信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以坚定的信仰、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来保障务实的行动。第二要站稳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立场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从《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党在不同时期,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第三要坚持政治原则。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原则就是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全体党员干部行为的重要依据。第四要提高政治能力。党员干部要培养从政治上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明辨大是大非,坚定态度立场,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对身边出现的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局面的行为作最坚决的斗争。

二、以崇高的理想信仰不顾一切跟党走

1926 年,陈锦章从上海毕业后回到汉中宁强老家任教,1927 年,他创立了陕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中共大安小组。红四方面军转移时,他动员全家十一口人踏上了随红四方面军转移的征程。途中他们有的走失,有的牺牲,只有他的妹妹陈真仁一人到达陕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一家人”,正是基于对革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让他们不顾一切跟着红军走。在川陕苏区从党员干部、红军战士到群众,大都坚定革命理想。即使张国焘违背党中央的决定,他们依然辨明是非,很多干部在肃反扩大化中遭受迫害,仍坚定相信党中央;西路军遭受重创后,红军将士到达陕北找党中央的革命理想信念从未动摇。

政党是否坚强有力,具体体现在每个党员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不移。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经历艰难斗争,革命的理想信念赋予他们坚强的意志,方可经受挫折又不断奋起。今天,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各项事业向前推进,必然要经历许多惊涛骇浪,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以理论水平的提高为苏区提供基础保障

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苏区开展了形式各样的宣传引导和理论教育。第一,开展各种培训,培养各类人才。川陕省委于1933 年在恩阳旧书院举办了党团员活动分子训练班,有2000 多人参加;南江县在1933 年夏天和1934 年秋天举办了四期培训班,每期20 天左右,共培训约150 人;江口县委也于1933 年至1934 年先后举办了两期政治保卫训练班,培训政治保卫干部和侦查员[1];1934 年1 月,徐向前等到邱家堡时提出恢复学校、开办工余学习、培训基层干部。第二,开办干部学校,培养优秀干部。川陕省委直接设办了共产党党校、苏维埃学校、省委妇女学校、彭杨学校等,为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阵地保障。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2]。第一,用理论学习坚定信仰。原原本本地学理论基础,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之上,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学、读、悟中坚定信仰。第二,用理论学习提升认知。通过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增进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用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牢记“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学习收获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采取不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针对性开展工作。

四、以过硬的作风赢得群众拥护追随

1934 年,红四方面军供给部部长郑义斋与女红军杨文局结婚时,川陕苏区农业大丰收,有人提议为他操办婚礼被他婉拒,结婚当天他的喜宴是荞麦面疙瘩。西路军突围时,为掩护战友、保护军费,他身中数枪,牺牲前还嘱咐战友把他身上仅有的两元钱帮他交党费。他廉洁奉公,不讲私利,为川陕苏区干部群众做出了表率;反“三路围攻”战役时,川陕人民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制鞋队等,抢运伤员和运输粮食的群众就有五千多人,历史见证着当年党群干群的关系。徐向前元帅总结到:“历史经验证明,我们的力量来自人民。只要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忘记人民,不脱离人民,革命事业就无往不胜。”许世友将军在《我在红军十年》中讲到:“正因为我们有一股“硬”的作风,再顽强的敌人也攻不破我们的阵地”[3]。

今天,加强作风修养是建设一支强而有力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第一,完善的制度为作风建设提供刚性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出台修订,党内制度趋于完备,关键要不断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生命力,让制度发挥实际的作用。第二,模范的引领是作风建设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带头以上率下,作出示范,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历史和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上起作用的“关键少数”,要强化模范作用。第三,自身的提高是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无论是制度监督,还是模范引领,最终要党员自身去学习思考,去剖析现象,去解决问题,去落实到位。

五、以自我修正错误发扬民主精神

1932 年12 月,红四方面军在城固县召开了小河口会议,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等人批评了张国焘一言堂、家长制的作风,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加强了集体领导,成立了前敌委员会,为之后进军川北、建立川陕苏区的战略决策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小河口会议是党早期的一次民主生活会,它的胜利与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内监督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密不可分,是我们党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自我修正错误的生动实例。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讲到:“要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发扬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实行正确集中、维护党的团结统一”[4]。今天,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5]。

锤炼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终身的必修课。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从川陕苏区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收获启示,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决心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凝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红四方面军民主集中制苏区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苏区创业致富人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健全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