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战斗精神的内涵要义及培育路径

2023-12-12王金旺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0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先进典型强军

王金旺

“战斗精神”这个话题由来已久,并在不断讨论研究中被赋予了不同价值内涵。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军队在强军兴军征程中阔步前行、大步发展,孕育形成了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战斗精神。为激扬官兵建功强军事业的满腔热情,应当注重从思想教育引导、强军文化浸润、先进典型激励、军事训练锻造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激发官兵战斗精神,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一、新时代战斗精神的内涵要义

战斗精神伴随军队及军事实践而生,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新时代强军实践进一步拓展了战斗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使得新时代战斗精神呈现出诸多新发展、新变化、新特征。

(一)战斗精神内涵

战斗,是指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综合来看,战斗精神,通常是指军人在战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在实践中则表现为英勇顽强战斗、积极争取荣誉、敢于牺牲奉献。战斗精神对一支军队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反映军队军心士气强弱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战斗精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战斗精神弱,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弱。

中国古代军事经典《孙子兵法》中提出,将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其中“勇”指的就是勇敢果断、勇往直前。曾国藩也认为,带兵打仗的将帅必须做到“官气少而血性足”。西方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同样将“胆量”视为从辎重兵和鼓手到统帅的“最可贵的品德”。纵观人民军队发展历程,先后涌现出像杨根思、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王杰、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和英雄群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支撑和激励着我军官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等不同阶段克服了一次次挑战,打赢了一场场战争,完成了一次次任务,实现了一次次跨越,是我军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和重要法宝。

(二)新时代战斗精神内涵

战争不仅是在“器”上的物质较量,也是在“气”上的精神比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加强官兵战斗精神培育,强调指出:“我军历来以敢打敢拼闻名于世,过去我们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1]。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现实需要和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军人对军事实践的理解水平和认知程度。军事实践不断发展变化,战斗精神也相应发生变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正快速演进,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2],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更加紧密,战斗精神在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战斗精神是助推新时代强军兴军伟大实践的强大精神引擎,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出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更加强调以“智”取胜,要求官兵具备更加全面的军事素养,深研细悟战争制胜规律,灵活运用作战方式方法,实现作战效能的最优化;二是更加强调协同配合,要求官兵具备更加强烈的协作意识,不断强化联合制胜的全局观念和密切协同的团队精神,更好地适应打赢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迫切要求;三是更加强调作风养成,要求官兵具备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好各项使命任务,敏锐捕捉、及时察觉、尽早处置各种风险和隐患。

二、新时代战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迫切需要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官兵战斗精神。战斗精神作为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新时代背景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一)用思想教育筑牢官兵战斗精神

思想教育是强化官兵战斗精神的首要途径,目的是使官兵充分认清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当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策动‘颜色革命’,千方百计对我军实施‘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2],官兵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缺乏价值引导的情况下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错误思潮和消极思想趁虚而入,例如近年来流行的“佛系思想”和“躺平心态”对官兵思想就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开展思想教育造成一定阻碍。心理学认为,人的“知、情、意、行”是逐步转化和逐渐上升的过程。要加强理论灌输和思想引导,促进官兵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帮助官兵在研判大势、分析大局、把握大潮中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

(二)用强军文化浸润官兵战斗精神

文化熏陶是强化官兵战斗精神的隐性途径,主要目的是发挥强军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文化是社会实践沉淀的产物,新时代强军文化画卷由全体官兵共同描绘,是新时代强军实践的生动写照。要利用营区碑、石、路、灯、牌等积极宣扬“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等内容,进一步武化营区环境。积极组织官兵学唱《领航》《追光》《强军战歌》《强军由我》等歌曲,观看《战狼》《长津湖》《上甘岭》《红海行动》等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贴近部队实际、反映部队生活的催人奋进的文艺作品,不断发挥新时代强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官兵深刻感悟新时代强军兴军实践的伟大成就,持续强化官兵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大力营造为战、向战、务战、思战、谋战的浓厚氛围。

(三)用先进典型激励官兵战斗精神

典型激励是强化官兵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主要目的是用官兵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群体及其先进事迹感染官兵,鼓励官兵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受饭圈文化渗透影响,部分官兵不关注、不追崇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反而热衷于追崇娱乐明星、影视明星。有效化解先进典型宣传在军营“遇冷”的尴尬境遇,必须抓好宣传话语、宣传手段、宣传途径的变革创新。先进典型宣传只有见人、见物、见事,才能让官兵觉得更加可信、可感、可学。要积极挖掘本单位先进典型人物及其感人事迹,同时要加强对林俊德、张超、“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等英模人物和英雄群体的宣扬力度,通过组织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强军故事会等活动让先进典型走进官兵、深入官兵;利用本单位军史长廊、灯箱橱窗或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宣扬典型事迹,让官兵了解典型、学习典型。

(四)用军事训练锻造官兵战斗精神

军事训练是强化官兵战斗精神的直接途径,主要目的是让官兵在实战实训、联演联训中增进职业认同、磨砺血性胆魄。实践反复证明,“军事训练来不得半点飘浮和虚假,否则就要付出血的代价”[2]。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在缺乏实战检验的情况下,锻造战斗精神主要靠训练。训风、演风、考风不严不实,实际上就是战斗精神弱化虚化的一种外在表现。战斗精神应当融入军事训练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之中,成为检验军事训练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训练实打实,打仗才能硬碰硬。要努力纠治部分官兵存在的当“和平官”“和平兵”以及“仗打不起来”“打仗轮不到我”等麻痹懈怠思想,按照实战要求科学设置训练科目,紧盯强敌对手研究作战方法,适应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学习步伐,从严从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不断提升官兵打赢未来战争的信心和底气。

三、结语

战斗精神是官兵砥砺奋斗的内生动力。新时代强军实践催生新时代战斗精神,新时代战斗精神助力新时代强军实践。面对战斗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特征,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阐释其内涵要义,多措并举地抓好新时代战斗精神培育,不断提高战斗精神对打赢制胜的贡献率和转化率,激励官兵以昂扬姿态和积极面貌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先进典型强军
强军路上
先进典型传递榜样力量
强军 强军
军事训练中要做好健康维护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习近平: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 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四步把脉”塑造先进典型——洛阳供电公司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的经验做法
抓先进典型建写作队伍拓媒体阵地
“军事训练要走在现代化战争的前面”——叶剑英军事训练思想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