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3-12-12岳海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政课二十大思政

岳海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富矿”,是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青年成长最好的“营养剂”。思政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政治使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能让教师以新思想、新内容、新观点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为青年大学生第一时间解读、传递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解其思想之渴,增强思政课的鲜活生命力,为教学赋能、为课程赋魂,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提升思政育人的高度、深度、温度、信度,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冒着热气、带着温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强化教师队伍,夯实融入基础

在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立住高度、挖掘深度、保持温度、彰显力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1],为融入思政课教学打牢坚实基础。

立住高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思政教师首先自己要“吃透”二十大精神,必须做好知识储备、消化理解、充实提高,梳理好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脉络、重点,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阐释,要在历史跨度、时代高度、思想深度等不同维度体现关于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性思考,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有所呈现,力争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路人。

挖掘深度,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思政教师要加强系统性学习、开展集体备课、组织研讨、参加培训、邀请理论专家辅导等,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把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涉及到的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讲清讲透讲实,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寻找“最优解”,以真理的强大力量感召学生,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为教学内容的理论彻底性奠定智力支撑,做到输出有质、输出有法、输出有效。

保持温度,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教育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思政教师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及时更新思政话语内容及话语表达方式,善用“新概念新表述”,巧用“习式话语”,会讲“新言新语”,争取与青年学生同频共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回应大学生的现实关注点、思想困惑点、理论渴求点、内心需求点和情感触发点,让书本中静态的理论文字充满温情地活起来,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

彰显力度,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差,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政教师不能简单地将理论“植入”课堂,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准时机适时融入、讲究策略有效融入、精选内容深度融入,彰显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政课教学,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目标。

二、深耕思政教材,把握融入内容

将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就要将二十大报告的内涵与思政教材内容进行对照,寻找衔接点、逻辑关联,严谨把握教学内容,因课而异、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把会议精神化为鲜活的思政教学素材,将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重大时代课题和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新观点系统、精准、立体、有效地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容认知、理论认可、价值认同。

因课而异,系统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由一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定位、特征及课时,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各门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机联系与内在契合点,从而整体布局、系统融入、及时调整各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讲义和教学案例,进而深入推进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载体的协调与完善,使课程内容始终与党的理论创新保持同频共振,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共鸣效应。

因时而进,精准融入。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的时代主题,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思政教学契机。高职院校教师要横向梳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找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切入点,定位教学内容的链接点,确定教学的发力点和侧重点,精准融入,形成更有亲和力、更具感染力、更有时效性、更打动人心的思政教学课堂。

因事而化,立体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提炼了一系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思政教师要结合这些重大成就、历史经验、理论成果、时代大势,把会议精神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再通过讲好、讲对、讲精中国故事,使思政教学更具深层次的吸引力和情感共鸣,推进思政教学的理论之感、真实之感、立体之感。

因势而新,有效融入。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就必须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解决自说自话、自欺欺人等思政课教学的弊病,要对融入内容进行科学取舍、筛选,准确诠释、解读,做到既不失思政味,又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三、紧扣思政教学,挖掘融入方式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2],需要以线上教学为基础,让学生认知认同认可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讲深讲透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教学为根本,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细落小落实。

融入线上教学,认知认可认同。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优势,让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学赋能。课前打造“智能课堂”“云课堂”,让学生通过慕课、微课、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各种学习APP,以文字、视频、影像、微视频、VR 情境体验等多种途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学,实现线上线下即时联动,激发学生学习二十大精神的内在动力,加深学生二十大精神的认知、认可、认同。

融入课堂教学,讲深讲透讲活。思政教师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入耳入心,一方面要抓住“时代之问”、立足科学方法论、结合现实生活,将道理讲深、将学理讲透、将哲理讲活,充分呈现党的二十大精神所蕴含的理论魅力、实践张力与信念伟力;另一方面要自觉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在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方法手段、优化授课方式、创新形式载体,强化课堂互动,提升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趣味性。

融入实践教学,落细落小落实。实践教学是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另一种渠道,思政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国情、党情、社情一线,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在课堂与社会的结合中、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理解和把握二十大精神;让二十大精神在具象化、生动化的过程中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四、创新管理机制,提升融入实效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保障机制。首先,校党委要高度重视、高位部署、高效行动、整体推进二十大精神的融入工作,并给予制度保障、师资保障、经费保障;其次,校各级党组织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相关工作;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融入”的主阵地,更应积极作为,落实部署具体“融入”细节,增强“融入”效果。

优化协同配合,构建联动机制。首先,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关键主体、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横向联通、纵向联动的协同联动机制;其次,要将二十大精神和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结合联动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最后各联动部门要环环配合,层层推进,推动“融入”进一步落实落地。

深化课堂成效,构建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定期对思政课教师在推动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方面的教学效果、理论成果、科研成就进行评估,督促教师认真践行落实;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理论认同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查,检验落实成效。

总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是推动党和国家永续发展、促进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保障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应有之义。将党的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能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时代同频共振,促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实现思政课的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课二十大思政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