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级写景抒情类课文信息化教学例谈

2023-12-11李金溢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摘要】本文以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的教学为例,论述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中年级写景抒情类课文教学的实践,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写景抒情类课文 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8-0125-04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写景抒情类散文在课文中的占比不小。在写景抒情类文章中,作者如何多角度观察、如何展开描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抒情方法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实际上,文章描写的风景、抒发的情感对很多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无法激发多数学生的共鸣。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及相应的写作技巧,是教师需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之一。结合写景抒情类课文的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与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此类文章的教学实效。

一、教材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一)对《海上日出》一课的分析

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海上日出》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细腻地描写了晴朗无云和有云这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并对海上日出的动态变化进行了传神描写。经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和一些难读的长句,并通过朗读对课文层次进行了梳理,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教师还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观看了海上日出的视频,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第2课时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学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作者笔下的日出美景究竟美在哪里。在课堂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设计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文将以第2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例,介绍将信息化融入中年级写景抒情文教学的做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开展《海上日出》第2课时的教学,笔者结合班上大部分学生对海上日出不熟悉的总体学情,以及课文环境和课堂环境差距较大的教学实际,设定本课时的三个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勾勒海上日出的画面。(2)读句子。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对比、联想等方法,品读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3)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流利地说出海上日出的景物,并迁移运用,訓练学生把景物变化描写得有序、生动、优美。基于以上学情、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笔者决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形成直观印象,在入景、入境和入情的同时掌握写景的方法。

二、在写景抒情类课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实践

一般而言,写景抒情文的主要教学流程为“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美读品析,感悟写法—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数字资源融入以上教学流程,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写景抒情文教学活动(如下页图1)。

下面,笔者以《海上日出》课堂教学活动为例,详细说明利用“八桂教学通”辅助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整体感知,梳理层次”教学环节

描写晴天时日出的内容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篇幅最大,是教学重点。巴金先生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顺序,从颜色、光亮、位置三个方面去描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既关注描写太阳的三个方面,又注意这三者发生的变化。

首先,教师提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晴天时的海上日出”的问题,通过问题任务驱动引导男生、女生分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并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完成圈画、批注等活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顺利找出关于日出的颜色、光亮、位置三个方面的描写。其次,教师进一步提出阅读讨论任务:根据学习任务单中的表格提示(如表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说说作者写了晴天时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找出答案。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阅读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阅读和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单。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八桂教学通”上标识的相关语句及出示的表格答案,完善自己学习单上的回答。接着,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使用“八桂教学通”对本组的学习成果做展示说明,由本组组员或其他学习小组做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海上日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二、第三自然段按照太阳的颜色、光亮和位置的变化,也就是景物变化的顺序一步步地写出了晴天时日出的情形。

在该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使用“八桂教学通”。学生首先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文章相关语段进行深度阅读,然后运用“八桂教学通”平台对自己的阅读成果、文章的描写层次进行分享说明,使其他同学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进一步了解作者如何从颜色、光亮、位置三个方面对日出做详细、生动的描写。

(二)“美读品析,感悟写法”教学环节

这一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重难点的集中呈现。在学生初步了解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会、总结作者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下一步课堂练笔做准备。

首先,教师提出“你最喜欢晴天日出时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深入思考。学生在这一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利用“八桂教学通”对课文的相关语句进行圈画批注,然后分享。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就一些特殊句式、典型写法、关键语句等进行点拨。其间,可以利用“八桂教学通”的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功能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通过对比句式、替换词语、适时播放文中对应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式感受,加深理解。

在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后,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现在,我们也尝试将这幅晴天海上日出图描绘出来吧!请大家借助学习单中的表格,把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说给同桌听。”学生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一边在小组内积极分享,一边利用“八桂教学通”中的拖拽图片、点击动画重现日出过程,按顺序说明。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借助前面表1的提示,再次梳理日出的顺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进一步加深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变化”“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让画面更生动”等知识点的学习理解。教师播放一段日出变化的视频,让学生看着画面,配合画面上变化的文字,在背景音乐下进行沉浸式朗读,切身体会日出的壮观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采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写作方法的方式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那么有云时的日出,作者重点抓住了哪方面的变化呢?”学生结合前面掌握的学习方法,完成圈画、批注等活动,并先在小组内分享,再在班上进行小组成果汇报。在学生理解不够全面的地方,或对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时,教师通过“八桂教学通”的多媒体功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完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写法:“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品读了课文,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谁发现了作者写景的小窍门?”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归纳写法:“写景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比如,景物变化的顺序,在不同天气的情况下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去描述,最好能加上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充分观察后,我们也可以像巴金爷爷那样,抓住景物变化,调动听觉、触觉等感官,展开合理的想象来描绘美好的景象。”

在该教学环节,信息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品读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让学生脱离当时的情景去凭空想象难度较大,而利用“八桂教学通”中的视频和图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描写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即通过关键词、对比和替换词句来理解词句的描写,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再通过“八桂教学通”创设的画面情境,让学生对画面进行配音讲解,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加深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教学环节

在学生习得文中的写作方法之后,教师往往会设计相应的写作任务,促进学生迁移运用,牢固掌握该写作方法。但是,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后,往往还会出现缺乏写作素材的状况。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写作。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八桂教学通”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教师在“八桂教学通”中展示“自然景观素材自选超市”(出示不同景观的视频截图),供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播放的视频素材。其次,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出示“请你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按景物变化的顺序写一段文字。写完后对照学习任务单上的评价标准来看看自己可以拿到几颗星”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当堂练笔。教师从中选出两篇具有代表性的练笔作品在多媒体技术平台展示。最后,师生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作品给出评价和修改建议,让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在该教学环节,信息技术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户外自然景观的丰富素材。在第2课时,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扩展练笔制作专题资源库——自然景观素材自选超市,为学生的当堂练笔提供了“源头活水”。学生自主选择素材,通過观看视频,学生学会捕捉景物的变化细节,明确了景物的变化顺序,大大提升了练笔热情。

三、在写景抒情文教学中运用“八桂教学通”的思考

(一)运用“八桂教学通”创设教学情境

在第2课时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快速唤醒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探究兴趣,是授课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了一组海上日出动态图,让学生在回忆日出美景中齐读课文,并设计了字词在一朵朵浪花图案中闪现的课文内空填空题,帮助学生快速复习旧知。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海上日出情境,达到了高效复习旧知的效果。

在之前的磨课中,笔者发现学生经过品析已初步体会到日出的壮观,但是要求学生看着文字读出充沛的情感还是存在困难。对此,我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制作了一个影音与文字同现的视频,即在一段日出动态视频影像中,同步出现相应的课文语句,配合画面的变化呈现课文语句。学生在朗读时,既能离开课本,全身心沉浸在影音视频中,又能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配合画面进行视频配音,朗读效果大大提升。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运用“八桂教学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海上日出》这类写景抒情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画面构建能力。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基本具备了能根据课文内容来想象画面的能力。然而,对没有去海边看过日出的学生而言,在想象具体情景时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去想象、构建画面。

为了让学生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日出变化的”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笔者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答案。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了相关语句,自主完善任务单中的表格,再在“八桂教学通”平台进行展示。通过“八桂教学通”信息端上的标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范围从学习小组扩展到全班。师生一起判断对错,补充完善表格。这样,便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

在学生了解了日出的顺序和描写的层次后,教师通过“八桂教学通”中的图片拖拽、动画演示功能,使学生在动手中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变化”这一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边操作动画边进行讲解,大大激发了学习自主能动性。最后,教师利用“八桂教学通”让学生在“素材自选超市”中自主选择当堂练笔的素材,实际上也是促使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笔者欣喜地发现,在小学中年级写景抒情类课文教学中运用“八桂教学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该平台一些功能使课文教学更加情境化、更有趣味性,更加符合具体学情,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八桂教学通”教学资源和功能的扩展,教师的备课渠道更加宽广,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从而构建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海春.利用数字教材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S1):60-62.

[2]滕飞.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言课文梳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3]杨佳琳.信息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C]∥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融合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创新:第六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2021:650-657.

[4]廖诚富,戴思源,刘芳羽,等.高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22,38(7):114-117.

[5]张婷.中段写景文怎么教:以苏教版教材为例[J].教育视界,2018(6):63-66.

作者简介:李金溢(1988— ),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数字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