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湘赣边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挑战和路径研究

2023-11-27李家强

老区建设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

[摘 要]湘赣边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历史相通、产业相融,经济合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随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湘赣边区域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合作成效越来越凸显,但也面临着区域开放度不够、市场要素支撑不强、产业同质化且区域内存在无序竞争、合作程度不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推进赣湘边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化市场要素配置、夯实协同发展基础、健全合作机制、探索经济合作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等方面发力,为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样板区提供经验。

[关键词]湘赣边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10-0012-08

[作者简介]李家强,江西省投资促进中心助理研究员。

区域经济合作是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区域间资源互通共享、高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并通过经济发展的倍数效应、外溢效应和共生效应,从而推动区域协同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赣湘边区域地缘相近、历史相通,人文相亲、产业相融,经济关联度高,合作发展基础好,具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发展潜力。2018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若干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湘赣省际交界地区(或称湘赣边区域)合作。特别是随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湘赣边区域合作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湘赣边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巨大发展契机。湘赣两地积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打造“先行区”“样板区”“引领区”目标定位相比,湘赣边区域合作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面临着区域开放度不够、要素流动不畅、区域内竞争频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挑战。我们结合湘赣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立足内融外拓,围绕“两个协同、四个重点”,从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个方面,重点研究开放平台载体协同、市场要素协同、产业协同和机制协同等问题,针对开放平台的打造、市场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一、湘赣边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湘赣两省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区域经济融合度不断加深,竞争力不断增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经济运行量质齐升,区域竞争力显著提升

湘赣边区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区域经济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经济规模总量来看,湘赣边区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同比增速,均在全国革命老区中位居前列。以江西吉安和赣州两个地区为例,2022年两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750亿元和45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和5.2%(见图1),增速均高于全国和该省平均水平;在7个主要革命老区经济总量排名中分别排第4和第2,同比增速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1。从工业发展情况来看,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和赣州市两地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为8.8%(见图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在7个主要革命老区同比增速并列第3,两地产业转型成果明显。从产业结构来看,赣湘边区市县三次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低、基础好,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第二产业贡献大、实力强,传统产业知名度高,新兴产业起步稳;第三产业增长快、效益好,吸纳就业和利税贡献不断提高。从2022年湘赣边区主要县(市、区)三次产业结构情况来看(见表1),赣湘边区三产齐头并进,二产、三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这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分区域看,江西临湘地区服务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以萍乡市为例,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0∶44.4∶48.6,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1.8%。湖南沿赣地区工业基础雄厚,第二产业发展优势更加突出。以浏阳市为例,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9∶52.4∶3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6.2%、61.1%和32.7%;醴陵市2022年三次产业机构为8.8∶54.0∶37.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5.6%、67.3%和27.1%,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势头明显。从产业投资看,近年来在湘赣两地的共同推动下,投资规模稳步扩大,资本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江西萍乡、井冈山两地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达到7.8%和10.3%,工业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0.6%和29.0%。湖南醴陵市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率为19.5%。产业投资规模的擴大,一方面增强了边区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经济合作的潜力。

(二)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协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湘赣边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要素支撑,在不断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也孕育出了一批关联度高的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发展方面,湘赣边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加上烟花鞭炮、陶瓷、中医药、茶叶等特色产业,目前已经构建形成了“炮、瓷、药、茶”“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等为特色的传统产业体系。[1]区域内目前有中国花炮之乡、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傩文化之乡和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等知名品牌。在湘赣两地合作推动下,2022年,江西萍乡市工业陶瓷制品产量同比增长4.3%,其中湘东工业陶瓷中的化工陶瓷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湖南醴陵市陶瓷、鞭炮烟花两大传统支柱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分别达5.1%和14.9%[2],传统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湘赣边区相关市县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开发引进环保陶瓷、功能陶瓷等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截至2022年底,江西萍乡市湘东区工业陶瓷产业拥有各项专利100多项,获评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工业陶瓷),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陶瓷环保材料产品占国内市场总量约70%[3];2022年,湖南醴陵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8%。另一方面,赣湘边区通过招大引强,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打造和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2022年,江西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2220.1亿元,同比增长13.1%;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稳居该省第一。[4]2022年,湖南醴陵市新增30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3.7亿元,增速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该市GDP比重为24.4%。

(三)协同机制逐步深化,合作效能明显增强

湘赣边区域合作开启以来,湘赣两省充分利用湘赣边区域的历史渊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现实基础,积极探索跨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从初期赣湘两省自发探索合作的“试验田”,到如今两省共同推进赣湘边区域合发展的“样板区”,从2014年首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上签署的《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浏阳共识》《湘赣边县域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到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随后湘赣两省为落实国家战略签署了《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促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关于共同推进萍水-渌水航道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湘赣六地市医疗保障部门合作备忘录》《醴陵市—湘东区湘赣边区域合作产业园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赣湘两省在各层面、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影响着区域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成效。随着湘赣两省合作的力度、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得到了逐步改善和提升,经济合作效能明显增强。湘赣边区域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开展产业链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文化旅游方面,湘赣两省通过建立省际红色旅游合作工作机制,编制《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统筹旅游产品开发和线路设计,共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5]特别是近年来,两地通过定期举办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联合举办“上栗之夜”世界焰火艺术节、武功山帐篷节,选拔湘赣边旅游形象大使,联手打造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等方式,构建起了“湘赣红色培训联合体”和“两小时红色旅游圈”。在工业发展方面,醴陵—湘东、浏阳—上栗等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已成为工业发展主阵地;浏阳、醴陵、上栗、万载获批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烟花爆竹产业产值和出口分别占全国的80%、90%以上。在农业产业方面,赣湘边区通过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合作,定期举办湘赣边农博会、丰收节、消费节等活动,联合创立“湘赣红”农业公共品牌,产品涵盖8大类300余款,已成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湘赣边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受自然地理阻隔和行政分割的影响,目前湘赣边区产业一体化程度还不高,外部协同水平还有待提升,发展与保护、发展与合作问题交织,合作共建过程中面临着区域开放度不够、要素流动不畅、区域内竞争频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挑战。

(一)区域开放度不够,开放平台建设层次有待提升

湘赣边区域无论是从湘赣两省发展布局中来看,还是从全国区域发展格局来看,都有着极其重要地位。但从目前的发展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赣湘边区域自身开放平台建设的量级和能级还远远不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区域对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程度不够,与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交往不足,区域开放度亟待提升。从开放平台数量和能级看,赣湘边区域内24个县(市、区)现有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5个,其中两个国家级开发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均未达到千亿,在商务部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排名均未进入前50名。从对外依存度看,江西萍乡市作为唯一全域纳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地级市,其2022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0.19,未达到江西省平均水平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6个点。从招商引资情况看,作为区域内24个县市经济最强县的湖南省浏阳市,2022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3941万美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187.88亿元,同比增长11.52%(湖南省当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1%;实际到位境内省外资金12929.8亿元,增长14.6%),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在该省都只处于中等水平,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从合作共建平台发展情况来看,目前重点建设的醴陵—湘东园区、浏阳—上栗园区、浏阳—袁州园区等3个跨省产业园区仍处于县级层面探索建设阶段,引领力尚未发挥,对外吸引力和竞争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区域内要素流通不畅,合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随着各地传统产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土地、资金、人才、技术、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关键要素逐渐成为影响当地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制约因素。赣湘边区域内生态资源丰富、土地资源集聚,但地区分布不均衡。近年来,赣湘边区域商品市场建设有一定进展,但要素市场建设受行政壁垒等因素制约,整体建设滞后,跨区域就业、投资、技术转移、用地和用能指标交易等存在诸多障碍,区域内的有限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如在土地要素方面,近年来湖南浏阳、醴陵等临赣市县招商引资活力强,但由于用地指标及土地成本制约,一些项目难以落地。相比较而言,江西临湘地区土地成本更低,用地指标充足,但由于政策障碍,在发展“飞地经济”中仍面临困境。在人力资源要素方面,由于医保、基本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标准不统一,区域共建共享存在不同程度的现实困难。如萍乡市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存量不多和增量不足等问题掺杂,成为影响当地招商引资项目投产达效的主要因素。

(三)区域内竞争频繁,协调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与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以全省域或全市域开展合作的区域战略相比,湘赣边区域合作仍主要停留在县域层面,合作层次、工作机制、部门联动等方面,还明显存在统筹能力不强、工作机制不健全、协调落实执行难等问题。目前,湘赣边区域内尚未建立明确的利益共享、成本共担机制,在涉及湘赣边区域的空间管控与规划、区域利益(金融、土地、财税等)分配、要素资源优化配置、自治组织体系及对话与协商、区域共建共享与社会治理等一体化领域的关键环节,还没有出台实质性的相关的办法或實施方案,各方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6]由于湘赣边区产业同质化度高,一旦合作协调机制失效,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以陶瓷产业为例,湖南醴陵和江西湘东区的陶瓷产业都形成了集聚和品牌效应,但两地陶瓷都以日用陶瓷为主,主打釉下花瓷,品种和工艺近似。此外,湖南浏阳、醴陵及江西上栗烟花爆竹产业,江西万载、永新及湖南桂东、安仁中药材产业,江西修水、湖南茶陵的茶叶产业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同质化现象。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企业向中部转移投资及选址过程中,为争取优惠政策,两地互为谈判砝码,无序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当前“内卷化”招商引资势头下,很容易引起恶性竞争,破坏已有合作成效。

三、湘赣边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推进湘赣边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应围绕“两个协同、四个重点”,从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个方面,重点推进开放平台载体协同,市场要素协同,产业协同和机制协同,为推动湘赣边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一)强化平台支撑,协同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对于打破行政壁垒,推进跨区域经济体融合发展、协同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强化内部融合。建议湘贛两省以共建湘赣边区域合作功能平台为突破口,参照川渝地区探索开展的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做法,以共同打造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为目标,设立湘赣边区域一体化先行区,成立由赣湘两地相邻设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湘赣边区域一体化先行区开发建设管理机构,并由双方共同出资组建联合开发集团,实行“领导小组+管委会+国有公司”三级管理模式,由领导小组作为决策层、管理机构作为执行层、开发集团作为落实层,扁平化推进先行区开发建设。如在浏阳市、袁州区、上栗县、醴陵市四地交界地区,选取浏阳市的大瑶镇、袁州区的慈化镇、上栗县的金山镇等毗邻的省际边界口子镇作为实施主体;用好赣湘合作试验区上栗园区和赣湘边区域合作宜春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以“四个统一”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先行先试,在运行管理、规划编制、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布局、统一管控,重点聚焦要素流动、财税共享、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其次,要强化外部协同。如积极“南下”“东进”,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湘赣边区打造成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区,建成湘赣粤开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依托产业合作平台,积极鼓励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飞地经济”,以产业对接融入为重点,推动产业合作转型升级,探索企业创新引资模式,支持边区企业赴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发债和再融资,将粤港澳的金融优势与边区的市场资源结合起来,把资金、技术、项目吸引到边区。

(二)强化要素支撑,协同构建统一的要素市场

要实现经济的协同高效发展必然要求产业要素跨区域高频流动。实现资源要素一体化,要按照“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壁垒”改革路径,全面提高赣湘边区域政策协同度和资源配置率。一是探索建立要素有效自由流动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政府服务一体化机制,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标准,在湘赣边区域内落户的市场主体可以自由迁移、流动;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管理,推动湘赣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产业园建设,实现区域内职业资格、教育证书、人员资质等互认互准,有效促进人才自由合理流动;探索建立跨区域要素综合交易平台,鼓励市场主体跨省市县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探索推进赣湘边区域内政府引导产业基金互投,鼓励以市场化方式互设产业风险基金。二是探索建立跨区域财税共享管理机制。探索出台跨区域税收统筹相关政策,特别是对地方留存部分的税收,赣湘边区域内县(市、区)可协商确定税收共享范围、比例、动态调整方式、解缴地点、解缴方式。同时,协商出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指标跨区域统计分算政策;推动税收征管一体化,打破跨地缴库的区划限制,探索异地办税、区域通办,积极推进办税服务平台数据交互。三是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城市间公共服务对接转续机制,实行不受行政区划和户籍身份限制的公共服务政策;探索实施统一的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四是探索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审批权改革。以先行区为试点,研究制定《湘赣边区域一体化先行区建设用地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开展建设用地收储和出让一体化管理;探索解决先行区规划范围内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等跨省域政策差异性难题。

(三)强化产业支撑,协同加快产业集聚和园区发展

一是深化产业链协同,提升产业分工合作水平。针对产业同质同构和重复建设现象,加强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增强区域联动意识、共赢意识,突出差异化和特色化,在竞争合作中细化分工、互促互进、找准特色、错位补位、共兴共荣,实现资源要素对接对流,推动优势互补,实现良性竞争,以创新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加强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精神,整合两省产业园区的优势,积极鼓励支持边区各县开展差异化发展,功能互补,联手招商,开展产业项目推介和投资促进活动,推进新兴产业投资;实施一批“湘赣边区产业联望”项目,通过地域跨界、产业跨界、平台跨界、品牌跨界、广泛聚合资源、放大优势、聚焦眼球、形成亮点,共同打造“产业共融、资源互通、代外借力、互为外环”的湘赣边产业协同经济带。三是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开发。重点建设醴陵—湘东园区、浏阳—上栗园区、浏阳—袁州园区。建立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各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企业间、园区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和产业合作经济圈,夯实产业园区发展平台,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联合体;探索建立产业互补、项目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在用地、金融、人才等方面,探索实施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园区要素供给,助推园区发展;支持示范区与发达省区市、园区共建“飞地园区”,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要素共享、收益分成的园区建管运营新模式,提升产业集聚力和园区管理运营水平。

(四)强化政策支撑,健全协同合作机制

一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湘赣边区域合作能级,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在赣湘边区域富集的机遇,加强制度研究和衔接,积极向上争取在国家层面出台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湘赣两省研究制定省级层面的湘赣边区域合作空间规划和政策体系,并建立健全规划政策体系实施机制,从而更好激发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各层级高效联动、协同发展。二是构建新型帮扶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湘赣两省省市纵向支持和区域横向协作机制,推动资源要素精准对接、优化配置。具体就是建立省直部门、重点单位和长沙县、宁乡市、南昌县等湘赣边区域外经济发达县(市、区)跨省对口帮扶湘赣边区域内县(市、区)机制,进一步推动湘赣两省观念互通、市场互联、产业互补、人才互用、资金互流、技术互学。推动区域外的江西省樟树市和区域内的湖南省安仁县在中医药方面开展协作帮扶。三是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首先,要加大对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内均衡性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力度。在分配新增政府债券时对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给予倾斜,省市相关专项资金给予优先考虑和适当倾斜,帮助赣湘边区域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构建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体系,通过设立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引导基金,鼓励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湘赣边区域示范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各商业银行参与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课题组.赣湘边革命老区振兴与合作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20.

[2]醴陵市统计局.醴陵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tjj.zhuzhou.gov.cn/c19066/20230324/i2024196.html?eqid=93eda800000b 5ed100000004645e177d,2023-06-25.

[3]朱磊.江西萍乡湘东区工业陶瓷产业——生产订单不断 集群加速发展)[N].人民日报,2023-03-17(08).

[4]彭南.2022年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2220.1亿元[EB/OL].http://tjj.zhuzhou.gov.cn/c19066/20230324/i2024196.html?eqid=93eda800000b5ed100 000004645e177d,2023-02-10.

[5]黄征学,潘攀,滕飞.湘赣边区域合作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老区建设,2022,(21).

[6]彭玮琪.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湘赣边区域合作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2.

A Study on the Foundation, Challenges, and Paths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Hunan -Jiangxi Border Area in the new era

Li Jiaqiang

Abstract: The Hunan-Jiangxi Border Area is connect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 has close cultural ties, historical connections,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of Hunan-Jiangxi Border Area becoming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economic ties in the Hunan-Jiangxi Border Area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ever, it also faces major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regional openness, weak market factor support, industrial homogenization, and disorderly competition within the zoo,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level, and imperfect mechanis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Hunan-Jiangxi Border Area, it is recommended to focus on building a high-energy open platform,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market factors,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mprov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s,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moderat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and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providing experience for crea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ighlands in revolutionary old areas and model areas fo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 inter-provincial border areas.

Key words: Hunan-Jiangxi Border Area; Economic cooper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现状及策略
黑龙江省对俄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升级研究
中国与南海周边5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