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日青年的担当:共迎挑战,促进友好

2023-11-27蔡梦瑶

中国报道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两国民间

文 | 蔡梦瑶

10月19日下午,第19 届“北京—东京论坛”举行青年对话会。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中日青年围绕“面向新时代中日关系的两国青年作为”这一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一场开放、坦诚的交流与互动。

叙友好、促合作,中日友好在民间

当前,中日政府间交流趋于停滞,不仅如此,与疫情前相比,两国民间企业及人文交流也逐渐减少。对话中,青年嘉宾普遍认为,面对当前复杂严峻、充满挑战的中日关系,践行中日友好的民间传播是两国青年共同的使命。

日本文华传媒株式会社副社长、《东方新报》总编辑孙冉以多年来从事中日民间交流工作的经验为例,强调中日关系的未来在民间,希望能从民间、从点滴做起,维护两国交流的现有成果,并推动这种交流在未来持续发展。

GREEN TEC 咨询服务株式会社董事长佐野史明表示,尽管当前两国关系不容乐观,但中国和日本互为重要商业合作伙伴,要用长远目光去构筑双方的合作关系。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认为,从民营企业的角度看,民间友好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中日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跨越国界,携手应对全球性课题

放眼全球,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核不扩散等深刻问题。中日两国应如何应对这些人类共同的课题?针对这一主题,与会青年展开了第二轮讨论。

一般社团法人SWiTCH 代表理事、COP26日本青年代表佐座槙苗讲起了参加第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经历,她认为,地球只有一个,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面前,世界是没有国界的。为了让地球变得更好,年轻人应肩负起更大的使命感,跨越国界共同合作。

中信资本副总裁高斌也表示,面对全球性议题,所有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在这一点上中日青年肩负的使命是一致的。他提起过去与中日韩留学生一同参加志愿活动的经历,认为在面临重大课题的历史背景下,两国青年应该多走动、多交流,在困难环境下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日本言论NPO 国际部部长、日方主持人西村友穗提到,在北京道路上看到许多电动汽车,这令她非常惊讶,因为日本街道上还是以燃油车为主。她表示,在绿色科技等全球化领域,日本有许多可以向中国学习、吸收借鉴中国经验的地方。

南京美第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张耀伦认为,目前,中日双方面临着步伐不一致的问题,在这种时候,面对面的交流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北京—东京论坛”等平台所营造的民间友好氛围,或可促进两国在全球性议题上的合作。

面向未来,接受多样化

对话进入尾声,两国嘉宾围绕中日青年在新时代的新作为展开了探讨。卢雅君指出,未来的中日青年应该用新的方式,在新的场域,讲新的故事。她以国乐大师方锦龙与虚拟偶像洛天依携手演绎中国经典名曲《茉莉花》的故事为例,表示可以用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讲述中日人文交流的新故事。

游仁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栗栖祐哉认为,年轻人应学会怀疑既定概念,摒弃固有标签。他以元宇宙“跨语言”“跨国境”的特性为例,表示未来世界将迎来多样化发展,人的属性也将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去除标签、接受多样化的过程中,两国之间的合作也将变得更为顺畅。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战略研究部主任、中方主持人张雪松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总结道,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头脑中的认知却出现了一些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趋向,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只有去除简单化,迎接多样化,认识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双方关系也可能不完美,才能够彼此学习。学会接受,跟世界学会调适,在调适当中学会共存之道,这或许是本场青年对话带给所有人最大的意义。

第19 届“北京—东京论坛”青年对话会上,青年代表和听众问答互动。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两国民间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高人隐藏在民间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