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恪守条约精神,为中日和平友好注入新内涵

2023-11-27段非平

中国报道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条约两国

文 | 段非平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思考条约精神的现实意义,展望两国关系的未来成为中日嘉宾在第19届“北京—东京论坛”政治外交分论坛上主要探讨的议题。

重温条约精神的要义

两国嘉宾一致认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条约精神仍然是对中日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重要保障,符合两国乃至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根本利益。

“45年后,我们重读条约,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千钧’。它的原则精神没有过时,也没有褪色。”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刘洪才说道。在他看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当前及未来的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中日关系面临重要历史关口的当下,两国更应重温条约精神、遵守条约规定、履行条约义务。

曾亲历条约签订谈判的国际交流基金原理事长小仓和夫表示,条约第三条规定,双方将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这条规定强调了人文交流对日中关系发展的重要性。当前,两国国民感情并不乐观,为推动国民感情走向稳定,双方应努力寻求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课题,积极促进两国国民的交流。

自由民主党干事长代理、众议院议员木原诚二和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系教授川岛真也强调了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他们表示,目前日中间的高层交往还有待加强,两国应更加积极地开展民间交流,以此为双边互访提供更好的民意基础。

在谈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时,中日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不忘初心、重返“原点”。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强调,条约是基于惨痛的历史教训而产生的,我们不能善忘,更不能背叛。45年来,中日关系发生了不少变化。我们只有不忘签署条约时的初心,才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变化,并建设性地处理变化条件下的两国关系。条约所体现的原则和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秉持坚守,这样才能体现两国的共同担当和历史责任。

续写和平友好新篇章

从1978年至今的45年间,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关系也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如何根据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进一步探索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处理两国间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成为两国嘉宾关注的重点。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表示,面对当前的各类风险挑战,中日应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而不是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新形势赋予了中日合作新的机遇,中日关系既要讲和平的“和”,也要讲合作的“合”。除了传统的合作领域,两国可以再继续挖掘绿色发展、医疗养老、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务实合作。

针对如何切实管控两国分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强调,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的确客观存在,但不能让这些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全部,他们只是两国关系的一个侧面。中日双方需要更多的二轨对话、一轨半对话,来讨论两国间各方面的问题、利益和合作。

民调显示,两国民众对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对此,立宪民主党政务调查会会长助理、众议院议员太荣志认为,这说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两国应重视这一问题,让民众更好地理解条约的意义并对日中和平友好有更深入的思考。

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系教授神保谦表示,近年来,中国相继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这些倡议中有很多值得日本参与的内容。日中两国应携手共创一个双方都认同的区域利益。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 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和平、友好、合作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双方嘉宾一致期待,两国能抱定诚心,相向而行,推动中日关系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政治外交分论坛上嘉宾交流。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条约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全面解读《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