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优势

2023-11-27潘睿

中国报道 2023年11期
关键词:班列陕西一带

文 | 潘睿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1300年前的长安,商贾云集,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一条“丝绸之路”让东西方文明、商贸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如今,驼铃声声变成咸阳国际机场里腾空而起的大飞机、“带货”能力更强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时代的互联互通,陕西与世界的手握得更紧。

10年来,陕西省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主要目标,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建设“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支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共建“一带一路”全局中,陕西智造、陕西服务、陕西品牌成为闪耀的亮点。陕西于全球化时代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初显成效

“呜——”2013年11月28日,伴随清脆汽笛声响起,陕西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成功开行,到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稳定运行10年。越过平原、跨过荒漠、闯过戈壁——长安号推开了陕西面向中亚和欧洲的大门,告别了货物出口必须依靠空运或海运的历史。

西安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不断优化设施承载能力,实现了量、质、效的多维提升。如今,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2 万余列,服务企业超1.65 万家。西安国际港站已建成集装箱堆场69 万平方米、铁路线路59 条,日装卸作业能力达到3700 标箱。

在运行质效方面,陕西中亚方向率先实现市场化运营,并成功开行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此外,还落地实施了启运港退税等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随着溢出效应日益显著,陕西积极推动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如今,西安港已成功吸引康佳、汇芯等制造企业进驻,大宗贸易企业数量达到886 家。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积极发挥其区位优势,加速陆上丝路的四向拓展。同时,依托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空中丝路也在不断优化。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开通多条重要的洲际客运航线。今年以来,更是相继开通至塔什干、比什凯克、阿斯塔纳、阿什哈巴德、杜尚别的国际航线,实现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

与此同时,陕西还积极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目前,该区域已聚集了近200 家现代物流企业,包括普洛斯、丰树、日立和“三通一达”等知名企业,已建成投运的物流园区达13 个,成功吸引14 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和15 家外航办事处落户于此,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航企聚集区及功能最全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386 条客货运航线,其中包括83 条国际客运航线及45 条全货运航线。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已开通4 条第五航权航线,进一步加速了“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航线网络格局的形成。

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建设取得突破

开放添活力,商贸显兴旺。自2006年开展出口业务以来,陕汽出口规模连创新高,2022年,陕汽出口业绩创历史新高,订单同比增长85.51%,实销同比增长79.59%,在中国重卡出口行业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拓宽了国际合作空间。”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田超说。

陕汽只是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对外开放通道的深入拓展,开放合作平台的建设集聚成势,陕西的外资外贸能级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密切,门户枢纽聚势引流作用日益凸显。

过去10年里,陕西对外投资合作稳步推进,许多重大项目都在境外顺利落地。例如,西安爱菊哈萨克斯坦粮油经贸合作区被列入“中哈产能与投资55个合作项目清单”;隆基绿能马来西亚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在当地创造近4000个就业岗位;陕西建工集团承建的奥什医院项目是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最大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中交二公局建设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是中克建交以来中资企业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获得国际顶级大奖;陕建集团累计获得8 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每年合同签约额增速超10%;世界500 强企业累计在陕投资设立157 家外资企业,三星、美光等外资巨头持续加大在陕投资、扩大产能。

9月28日10 点30 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装载165 辆吉利汽车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这是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11月开行以来的第20000列,也是2023年开行的第3946列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

据统计,2013年至2022年,陕西累计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12.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23.8%;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达135.7 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52.6%。

科技教育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科教合作是“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只有加强科教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和愿景,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利益。

10年来,陕西积极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为蓝图,鼓励高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形成了“两平台、三联盟”为主的交流合作局面。

“两平台”包括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和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两个沟通平台。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有12000 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要参与活动,签署合作协议200 余项,成立各类联盟和教育研究机构20 余个,有效促进了中外教学科研工作者的互动交流。

“三联盟”包括“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和“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合作互动平台。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的“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现在已有105 所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加入,为“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人员培训交流、边远地区教育帮扶等提供支持。

陕西还深入推进“鲁班工坊”建设,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打造“秦岭工坊”自主品牌,为共建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职业技能人才。同时,依托自身区位优势,陕西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并积极推进共建国家非通用语种新专业和复语教育。

在科技创新方面,陕西积极争取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陕布局,并启动建设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此外,陕西还建成10 个海外科技示范园区,推广传播110 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辐射面积达3000 多万亩。在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陕西省内产学研机构共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 余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50 余项,累计获支持经费近3 亿元。

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拔节而上

作为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文化交流正灵活多样、润物无声地为“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深入人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年来,陕西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中心”目标,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优势,积极搭平台、扩渠道、创模式,深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同时,陕西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参与筹备中国—中亚峰会,承办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暨第七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中国文化周等10余项重大文化旅游交流活动。陕西连续10年参与组织我国“欢乐春节”活动,共向32 个国家和地区派出42 个团组,开展60 余场文化交流活动;与7 个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开展30 余个“部省合作”项目。

此外,陕西注重讲好本土故事,充分彰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的魅力,推动文化“走出去”。陕西已成功举办8 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3 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8 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强化“部省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交流合作,“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等一批文化交流项目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从长安到罗马文化交流演展工程”等一批文艺作品广受好评。

陕西还推进国际旅游枢纽建设,先后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机构建立合作,成立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加快建设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与30 多个海外知名高校和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西北大学考古队赴中亚国家开展境外考古发掘研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

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过程中,陕西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展,新增国际友城48 对,与41 个国家缔结的国际友城达到108 对。疫情期间,陕西组派工作组开展国际抗疫合作,捐赠抗疫和救灾物资,与多国开展医疗合作。10年来,陕西持续增进交流互鉴,配合相关部门在陕办好各类重要活动,创新举办“朱鹮国际论坛”等主题活动,展示陕西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的精彩篇章。

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培育加快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合作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不仅为沿线国家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促进了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10年来,陕西金融部门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全力支持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跨境收支规模从2013年的115 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219 亿美元,年均增长7.42%。

陕西银行业保险业累计支持了276个“一带一路”项目,发放了682.51 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为陕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23年6月末,陕西银行业保险业累计为进出口运输环节提供了21.97 亿元的货运风险保障,为出海人员提供了超1.98 亿元保额的海外人员安全风险保障。

同时,陕西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枢纽作用。10年间新增上市公司42 家,总量达到81 家,另有过会待上市公司4 家,增幅达107%;各类企业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6448.47 亿元,占辖区资本市场30 多年来直接融资额的90.44%。

为了更好地推动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的建设,西安市于2020年3月25日发布了《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规划》。在过去3年里,西安市以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为统揽,主动承接国家创新试点,深入开展金融招商,推动金融产品优化,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2013年以来,陕西省进出口总额接连跨越2000 亿、3000 亿和4000 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4.7%。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8.4%,2022年首次突破1000 亿元,达到1128.93 亿元,增长41%。今年1—8月进出口额833.97 亿元,同比增长26.2%。

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从区域门户跃升国际枢纽。10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条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合作共赢之路。站在新的起点,陕西坚定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互联互通合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共创发展新机遇、共谋发展新动力、共拓发展新空间,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的新优势。

猜你喜欢

班列陕西一带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