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对话交流,消除误解误判

2023-11-27陈蕴青

中国报道 2023年11期
关键词:和平交流日本

文 | 陈蕴青

当前,欧亚大陆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如何在复杂的地区及全球安全形势下妥善应对危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成为此次“北京—东京论坛”安全分论坛的主要议题。中日两国嘉宾围绕地区争端、防卫政策、防务交流及危机管控等共同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坦率而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探讨。

战略观、世界观差异越来越明显

分论坛上,中方代表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美日同盟越来越显现出以中国为假想敌,试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遏制中国发展、干涉两岸统一的意图。二是日本防务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这体现在日本政府2022年底公布的“安保三文件”中,也体现在岸田文雄首相计划将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提高到2%,到2027年要翻一番的目标上。日方代表的疑虑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军费增长、台湾问题及朝鲜半岛局势上。

第19 届“北京—东京论坛”安全分论坛现场。

对此,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教授表示:“中日在国防安全方面对对方有着很大程度的误解。日本方面会说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让日本感到越来越不安全;但中国的感觉则恰恰相反。未来两国可能会不自觉地走上军备竞赛的道路。怎样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反映到中日安全合作中去,需要着重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吴怀中表示:“中国不是靠着争夺霸权及对地区局势的强势介入而求得自身发展及安全的。和世界主要大国相比,中国的国防政策一贯是高度克制的。日本舆论总说中国要挑战美国霸权,但身处北京,我们得到的一切信息都是否认这一点的。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日本原驻美大使藤崎一郎及日本防卫研究所理论研究部政治及法制研究室主任增田雅之也认为,两国间确实存在没有向对方正确传递信息、误解对方意图的情况。

双方一致认为,中日在安保方面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前两国在战略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45年前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之时,两国对国际及地区形势的看法还比较一致,但当下,两国对世界秩序、地区局势的看法越来越不同。因此,加强对话,缩小认识差异、消除误解就显得极为重要。

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对话交流机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认为,目前地区及全球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各方立场差异很大,很难通过短期对话弥合分歧,因此建立各个层级的、长期稳定的对话沟通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长远来说,可以探讨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地区安全框架和行为规则。

分论坛的激烈讨论吸引了听众。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张沱生具体补充道:“首先要尽快恢复双方防务安全对话,在有严重分歧的地方做好危机管控,尽可能消除误解,并在有共同利益的方面开展合作。”

日方代表也强调了建立长期稳定的对话交流机制的重要性,并表示希望尽快重启政府高层决策人员之间的协商与对话。此外,还提出了建立青年军官交流机制、加强海防一线人员交流、互派教官讲解防卫政策等建议。

双方代表都认为,在当下两国分歧较大的情况下,一下子把各个层次的对话都恢复起来并非易事,因此像“北京—东京论坛”这样的对话平台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话,能够增进双方对对方立场的理解,为将来政府层面的沟通做准备和创造合作气氛。

会议的最后,中方主持人陈小工将军动情地回忆了父亲陈楚的往事。陈楚曾担任首任中国驻日大使,其间负责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他表示:“直到父亲离任,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也没有缔结成功,这个条约最终谈判了5年,过程很不容易,说明两国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但越是这样,就越有必要把问题梳理清楚,把合作点找准。这个条约最终在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和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见证下签署。中日和平友好得之不易,我们都要倍加珍惜。”

日方主持人,日本原驻华大使宫本雄二也呼应道:“对话就是力量,交流就是力量,坚持就是力量。只有坚持对话,双方的猜疑才会越来越小,具体成果就会显现。”

猜你喜欢

和平交流日本
如此交流,太暖!
日本元旦是新年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探寻日本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黄金时代》日本版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