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

2023-11-18侯怀银王晓丹

湖北社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体系建设

侯怀银,王晓丹

一、问题的提出

2020 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后简称《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建设教育体系的重要性。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突出了教育体系建设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始于《建议》的颁布,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层面:

第一,在释读层面,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要素、特征、逻辑等方面展开研究。关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在界定重心上,形成了将重心放在高质量和教育体系上的“高质量说”和“教育体系说”;[3](p35-45)在内涵构成上,形成了“本体内涵—功能内涵—政策内涵—时代内涵说”;[4](p3-11+34)“伦理与价值—本体或专业—教育技术发展”的“三维度说”;[5](p5-13)“党的领导—评价改革—协同育人—资源建设—多维发展”的“五方面说”;[6](p22-28)以及“基本内涵、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工作逻辑”“工作方面”的“三层次说”。[7](p1-13)关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形成了“四要素说”,如“终身教育体系—创新服务体系—现代治理体系—评价制度体系”,[8](p50-52)“制度体系—结构体系—育人体系—治理体系”;[9](p48-53)“五要素说”,如“人才培养体系—协同育人体系—教育服务体系—人才管理体系—创新服务体系”;[10](p126-131)“六要素说”,如“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混合教育形态体系—国际教育体系—数字化教育体系—民办教育体系—教育治理体系”。[11](p33-39)关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特征,有研究者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协同性、创新性、公平性。[10](p126-131)关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逻辑,主要有基于“性质—立场—视角”的逻辑理路探析,[12](p49-59)从“产业、科技和教育三方面的关系”来研究高质量教育体系设计的逻辑指向,[13](p15-20)以及从核心概念、研究母题、立论基础、实践目标四方面进行阐述的内在机理。[3](p35-45)

第二,在价值层面,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价值、时代趋势等展开研究。研究者认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与教育强国、重构健康教育生态、化解教育矛盾、建构智能教育生态等具有时代价值;[5](p5-13)既是迈向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自身跨越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需求;[7](p1-13)又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步入我国教育发展新阶段、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迈上新台阶的现实要求。[14](p3)

第三,在问题层面,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和挑战展开研究。有研究者从“支撑不足”和“协同不足”两个方面提出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4](p3-11+34)有研究者从教育公平、教育评价、教育治理与教育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15](p34-38)也有研究者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面临教育包容性不足、衔接性较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方面的问题;[16](p6-14)还有研究者从“时空束缚”“时空依赖”“时空区隔”三方面探讨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时空困境”。[17](p43-47)

第四,在关系层面,对高质量教育体系与他者的关系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三种关系: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我国重要发展阶段的关系,比如中国式现代化、[18](p1-7)服务全民终身学习[19](p11-13)等;高质量教育体系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比如乡村教育、[20](p17)社会实践教育[21](p40-43)等;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教育学的关系,比如教育学研究、[22](p8-14)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23](p7-16)等。

第五,在方法层面,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建设的问题展开研究。相关研究可分为“单一方法说”和“多元方法说”。前者主要从某一个方面来强调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比如制度创新、[5](p5-13)中国特色与中国贡献、[24](p27-32+39)教育学知识的供给和增长、[25](p83-98)高质量教师队伍、[26](p29-32)以效能提升质量、[27](p16-22)健康的教育生态[28](p40-42)等。后者则从多方面来分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方法,如基于微观层面,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部要素来分析建设哪几种体系;基于中观层面,从高质量教育体系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问题;基于宏观层面,按照目标、路径、重点、条件、方向、任务等维度来展开分析。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可知,大教育是指向系统、整体、开放、进化的教育理念、实践的综合。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就是以大教育为理念,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现有研究在这方面有所匮乏。有鉴于此,本文旨在梳理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新时代内涵,并总结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启示,以期能对新时代中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二、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必要性

从价值维度分析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必要性,是我们思考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前提。

(一)高质量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大教育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高质量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教育体系自身发展历史及规律来看,大教育是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理念、手段和目的。

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有其演进逻辑与规律。现代教育体系发端于1902 年的“壬寅学制”。1922年的“新学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奠定了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框架。1951年,为提高劳动人民文化水平而出台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带有明显的“苏联化”体系特点,“教育平等”“教育为生产服务”等原则在其中均有体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立的教育体系框架体现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点。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表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29]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要求。[30]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1]2022 年,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百余年来,中国教育体系几经变革,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9](p48-53)从教育体系的建设历程看,中国教育体系在建设理念上经历了从阶段教育观到大教育观的转化。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国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时代诉求,大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呼唤。在价值论上,大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指导理念,通过大教育理念,明确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在方法论上,大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手段,通过大教育方法,提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在目的论上,大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旨归,依照此目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最终归宿在于实现大教育。

(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教育推进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这是由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史、特点以及大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现代化”概念,[31](p1430)将教育现代化寓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1983年,邓小平题词“三个面向”,其中之一便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32]2007 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33]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提出,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专门就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予以系统规划。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强调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体现出现代化与教育从主客体关系逐渐走向融合统一的趋势,“优先发展教育”成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基础。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18](p2)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作为最复杂的社会子系统之一,与社会其他子系统有着十分细密的联系。[14](p3)在新征程上,要通过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来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大教育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

(三)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发展始终是核心问题。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必然离不开人的培养问题。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两者具有目的上的统一性,都是为了人更好地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互为手段与目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来实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具有了新的历史因素,使这一目的的实现过程更加艰巨。大教育既是具有宏观视野的教育理念和目的,也是发挥教育功能的一种手段。大教育是衔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桥梁。通过大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能够依托全面系统的理念、手段得以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实现人更好的发展。

(四)高质量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社会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教育体系,大教育是贯穿二者的中间力量。以大教育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高质量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方面,高质量社会发展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相互关系,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大教育理念下展开大教育式建设。高质量社会发展与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发挥,进而助力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从而促进高质量社会的发展。高质量社会发展也会为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全系统的社会环境,发挥全社会的“社会教育力”,[34](p3-10+57)从而必然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大教育以促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为精神实质,[35](p9-10)能够实现两者相互关系的维系。

另一方面,新时代背景赋予高质量社会发展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新的挑战,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进行大教育建设。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高质量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13](p15)作为高质量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应当对高质量社会发展以及新时代背景的要求做出回应。大教育是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36](p65)在大教育理念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利于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视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适应智能技术时代的挑战,从而服务高质量社会发展新格局,助力高质量社会发展达到新高度。

三、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内涵

明确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内涵,是我们思考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前提。

(一)站位高: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教育体系

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思想基础。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前提的大教育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价值性。价值性强调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实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应坚持“立德树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多元价值共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教育体系,还应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统一起来,通过大教育体系的建设,不断发挥教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将大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一环,体现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时代价值。

二是整体性。整体性就是要以整体的视野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教育体系迈进。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整体智慧的学说,历史及历史进步的整体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得到了准确而真实的表达。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教育体系,要求我们立足大教育的整体视野,以终身教育为理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是现实性。现实性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品格,它强调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世界之间的实践关系。[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教育体系的现实性强调,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不是普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教育体系,而是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教育体系。

(二)全系统: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教育体系

全系统即是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看作一个整体。它包括所有的教育组成部分,与教育相关的各种系统、因素,以及这些部分、系统、因素之间构成的关系。在全系统视角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要以系统科学为指导,以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教育体系为架构基础。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教育体系,属于涵盖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教育问题,[38]是指以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内的学习需求为目标,构建覆盖全民、全时空、全过程、全领域、多层次的大教育体系。它具有全方位教育覆盖、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强大的技术支持、贴近实际的学习内容、强化终身学习观念等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应当突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教育体系,同时以后者为主线和核心目标。[19](p11)

(三)重发展: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的大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要“重发展”,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的大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的大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质量基础。

在重发展理念中,深化改革创新是大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推进,创新教育模式、方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适应个人的学习和教育需求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同时,教育也需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大教育体系向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不断迈进。可以说,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在本质上体现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过程。

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的大教育体系是为了适应人的新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为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立足重发展理念,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的大教育体系,其主要特点体现在面向未来和全球化、多元化和个性化、连通性和协同性、高质量和高效益、创新引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四)铸国魂: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大教育体系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不仅体现在教育模式或教育形式层面,更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传递上。因此,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应当铸国魂,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大教育体系,这既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又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历史与文化基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大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精神资源,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大教育体系,即是需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教育资源融入教育过程。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过程,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大教育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教天地人事”,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价值回归日常,回归生命。[39](p86)在此基础上,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应当形成包容、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纳入大教育体系建设,使具有中国文化根基的大教育体系成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11](p36-37)

融通和传承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并实现新时代“创生”是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大教育体系的主要方式。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背景中予以反思,将传统文化加以新时代背景的改造,实现“传统的新生”,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39](p90)

(五)察国情: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大教育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扎根中国大地,这既是对“铸国魂”的进一步延伸,又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实践基础。

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唯有扎根中国大地,在国情基础上去建设高质量的大教育体系,才能使教育体系真正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在察国情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价值和作用,也能更好地认识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进而更好地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并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四、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启示

从实践维度总结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启示,是我们思考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必要途径。

(一)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基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科学认识和理论总结,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引领和具体实践指导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一是马克思主义立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引领和具体实践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实践和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现实问题和解决社会矛盾,有助于引导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三是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引导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实现更加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四是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有助于引导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0]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确立系统观念,培养时代新人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过程中,要在系统观念引领下,培养时代新人。

其一,强化全民性,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为目标。2015 年,《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要“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41]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应当加强对全民终身学习的支持力度,并以此为目标,通过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教育体系,为所有人提供包容、公平和优质的教育机会。

其二,强化开放性,推广开放教育资源。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是有序的,封闭系统最终会走向无序,前者是进化的,后者是退化的。[36](p68)因此,要建设开放的大教育体系,推广开放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以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42]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其三,强化可持续性,重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应当重视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其四,强化全人性,加强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密切联系。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要以终身教育为视界,关注“全时空性的全人发展”,[43]重视人的发展的全过程性。

其五,强化全社会性,发挥“社会教育力”的全系统优势。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需要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形成教育合力,建构力量之间的“内外网络状”架构,通过同类、异类间的力量聚集、沟通和链接,实现力量的交流、传递,从而产生新能量。[34](p10)通过“社会教育力”,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全社会教育”性。[44]

(三)树立发展理念,实现优质均衡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45]这进一步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提供了方向,即要树立发展理念,助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发展理念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指明了方向。[46]

一是树立创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包括在建设观念、建设制度、建设方式、建设体制与机制、建设内容与结构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发展理念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要体现出不同于以往教育体系建设的优势和特色。

二是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在协调发展理念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应注重处理好各教育系统、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教育系统内部之间(区域、阶段等)的平衡与协调,保障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全方位、多层次建设,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统一,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大教育视域下,应建设绿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使教育与其他系统(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生态等)和谐共生,尊重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历史规律,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28](p41-42)

四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在国际视野中,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要推动教育国际化和多元化,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促进中外教育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习者的全球化视野和胸怀。在国内视野中,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要致力于构建贯通式、衔接式教育体系,加强教育阶段之间、教育与其他系统的衔接。

五是树立共享发展理念。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要整合一切有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的高质量发展资源,推进教育资源共享。[47]同时,重视数字化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数字化学习过程,健全与优化数字化教育的评价和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11](p37)

(四)把握精神标识,建设教育强国

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把握精神标识的前提下,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还应当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

第一,坚持四个强化,理解教育强国内涵。一是强化教育学立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必须强化教育学立场,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教育学思维深入分析“教育强国”的本质内涵。二是强化大教育视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要把握各类教育与强国战略之间的内在关联,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设方案。三是强化终身教育理念。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应当重视终身教育理念,理解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内涵。四是强化未来思维。要实现教育强国,不仅要当下强,更要未来强,以未来思维思考教育强国的时代内涵。

第二,建设面向未来的大教育学体系。教育强国的推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更是一项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聚焦“教育强国”这一目标的高质量大教育学体系,在高质量、原创性中国教育学理论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先导作用中,为教育强国织密、织牢学科与智库支撑之网。

第三,加快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开展优势学科与薄弱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将学科共生共存思想嵌入学科建设过程;另一方面,要树立“兴学强国”“经世致用”的学科发展理念。此外,要加强终身教育研究,将其融入现行的教育研究体系,这也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必然要求。[48]

(五)聚焦中国实践,凝练中国方案

面对新的历史背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必须聚焦中国实践,科学分析新时代中国实践发展的历史方位。凝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经验,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奠定坚实的历史与实践基础。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在实践中孕育理论理应成为推进教育强国目标实现的重心。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本身就蕴含着从“量”到“质”的历史性飞跃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接着讲”的立场,善于凝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加强对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代表性案例的研究,尤其要重视本土教育改革与实验中所生发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经验,如“新基础教育”实验等。

猜你喜欢

高质量体系建设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