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生态环境对辽宁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2023-11-13石小川杨子剑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5期
关键词:辽宁金融区域

石小川 杨子剑

(沈阳科技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金融作为区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必备条件。金融生态环境是一种复合性环境,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任何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益。因此,要紧扣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多维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辽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生态环境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生态环境原为生物学领域的概念,指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2005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将生态环境的概念引入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并从法律环境的角度阐释了金融生态的内涵,主张以健全法治体系来优化金融环境。尔后,学界关于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不断增加,金融生态环境也从原先单一维度的法治环境向着其他维度拓展。徐诺金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将金融生态环境阐释为“对金融主体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内外要素所汇集而成的有机整体”[1],并将其分为生态主体、环境、调节三大部分。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层面的金融生态环境特指和金融机构、金融业紧密关联的微观环境,而广义层面的金融环境则涵盖法律体系、社会环境等内容。本文中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广义层面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

如前所言,金融生态环境具有多维度的特征,涵盖多个方面的环境,学者们对金融生态环境做了细分,将其归结为若干个具有关联性的要素。如刘文灿将金融生态环境分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信用法治与社会保障四个要素,并将各要素划分为若干指标[2]。本文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样将金融生态环境分为四个要素。

第一,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金融生态环境中最为基本的内容,主要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发展态势越好,社会层面的金融需求越大,相应的金融生态环境越理想,反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态势不佳,则会对金融生态环境形成制约。

第二,金融运行。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内部生态环境、外部生态环境两大部分,其中,金融运行为金融内部生态环境。金融运行主要指各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比如,银行领域的存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保险领域的保险深度、密度,政权领域的政权市场资本化率等。高效地金融运行效率,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三,行政环境。政府的行政决策对产业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能够扶持产业经济发展,释放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为金融参与到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同时,行政环境也涵盖金融监管的内容。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能够防范金融风险,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第四,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信用、法治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社会信用的角度而言,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均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信用缺失会增加金融风险,并抑制金融机构投资实体经济的意愿。从法治建设的角度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高效、公正的司法环境,能够破解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提高企业违约成本。

二、金融生态环境对辽宁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

宏观层面的影响表现为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影响。首先,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金融本身便属于经济的发展,且与实体经济呈现出强烈的互补关系。金融生态环境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维度的内容,与经济发展环境高度趋同,如良好的行政环境,不仅在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而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形成资金聚集效应。资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液”,资金的投放方向、投放总量、投放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金融生态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金的流向及流量[3]。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增强辽宁的资金吸引力,促进资金的聚集,并以资金的聚集来促进辽宁经济发展。

最后,满足区域经济金融需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金融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的金融需求以存贷款服务为主,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金融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投资理财、资产保值增值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成为金融需求的重要形态,另一方面,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满足辽宁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二)中观层面的影响

中观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产业的影响。首先,推动优势产业发展。作为幅员辽阔的大国,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交通区位、人文历史有着很大的差别,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差异化的产业布局。辽宁为重工业基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产业为主导产业。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有效发挥金融在辽宁主导产业发展中的支持性作用,培育和壮大辽宁的优势产业,增强辽宁产业竞争力。

其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历经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辽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多重发展问题,最为典型的便是资源枯竭、生态破坏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为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协同发挥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促进辽宁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基于新兴技术、新兴需求的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兴产业主要集中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生物等领域。新兴产业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发挥风险投资等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微观层面的影响

微观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的影响。首先,摆脱企业融资困境。根据金融排斥理论,金融机构在客户的选择中,多倾向于资质较好的对象,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大量资质一般的客户被排斥于金融服务外[5]。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国有企业以及大型民营企业是金融机构的首选对象,小微企业则不被金融机构重视。截至2022年底,辽宁省共有企业120余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占比95%以上,绝大部分小微企业均面临着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调整、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摆脱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其次,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从诞生到成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企业的发展,既和自身的运营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可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动能,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战略投资者加入企业发展提供了助力,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最后,助力企业内部治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与法治建设不断深入的今天,内部治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凸显。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内部治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征信体系是金融生态体系的重要维度,其能促进企业从改善征信的角度加强财务治理,从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扶持重点产业

产业发展水平和金融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提高产业经济的发展动能,另一方面,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能整体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的局面。

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扶持好重点产业:第一,加强主导产业的扶持工作。在长期的发展中,辽宁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港口航运等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不仅在辽宁GDP中占比较大,且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提供了主要的财政收入。要立足区域优势,加强主导产业扶持工作,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

第二,加强优势产业的扶持工作。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要素有很大的差别,比较优势也不尽相同。要立足辽宁的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产业扶持工作,同时,利用区域间的互补性,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加强新兴产业的扶持工作。紧扣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将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新型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推动辽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改进政府服务

政府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体,也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者。要从金融生态环境在辽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发,多维度改进政府服务。

首先,做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政府主要工作中,系统规划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目标,并对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做出明确的安排,协同发挥好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银保监机构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6]。

其次,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银行是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企业则是金融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二者间存在着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低的问题。要发挥好政府居中协调的作用,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

最后,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大力培育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而金融机构的发展,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互联网金融风险、担保风险等,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一方面,立足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构成、要求,优化金融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大数据技术等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

(三)优化资源配置

辽宁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大连、沈阳为辽宁经济的“双子星”,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较为滞后。根据辽宁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大连GDP8430.9亿元,沈阳GDP7695.8亿元,二者合计占辽宁GDP的55.7%。其余13个城市的GDP合计占辽宁GDP的44.3%。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辽宁金融资源配置同样不均衡,绝大部分金融资源均流向了大连、沈阳,其他地区则面临着金融短缺的问题,这对辽宁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首先,构建完善的多元金融体系。金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金融系统内部的多样性有密切的关系,除大连、沈阳外,其他地区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金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交叉。要积极推进信托、保险、政权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并为社会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改善省内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单一的问题。其次,推动省内金融协调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引导金融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并发挥好大连、沈阳的辐射作用。

(四)加强信用建设

金融业自身的发展以及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均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而信用体系不完善也是辽宁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典型问题。对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信用建设。

首先,健全征信体系。全面覆盖是征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践中,不仅要重视公民信用信息的采集,也要将企业、政府的信用信息纳入其中。当前,征信机构较为多样,除央行外,民间机构同样不少,如阿里巴巴、腾讯等。要聚合不同征信机构的信息资源,形成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征信中的信息遗漏现象,发挥好征信的价值。

其次,加强信用约束。建立健全失信约束机制,提高失信案件的办结效率,并加大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遏制失信现象蔓延的问题。

最后,加强诚信教育。市场道德的不完善以及诚信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失信问题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7]。要深入开展好诚信教育,从源头提升居民的诚信意识,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信用文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四、结束语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辽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提高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此,要深刻认识到金融生态环境的价值,并从扶持重点产业、改进政府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用建设四个方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猜你喜欢

辽宁金融区域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辽宁舰
君唯康的金融梦
分区域
P2P金融解读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