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2023-11-13王锐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5期
关键词:凭证事项财务人员

王锐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流程中未形成规范的控制措施,没有认识到资金是企业管理中风险最高的资产,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导致企业出现了资金流失等问题。为确保资金得到规范化管理,企业要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价值,在资金管理全环节建立健全管控措施,确保资金管理环节中各项工作规范且合理。企业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管理全流程合理。本文对企业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研究,探讨了提高资金规范化管理对策,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企业资金管理规范性的问题

第一,内部控制措施不够完善。首先,职务分工机制不完善。在职务分工中部分企业没有针对不同层级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约束,没有落实内部牵制的要求,甚至部分企业内部还存在舞弊的风险。其次,收付款凭证管理不完善。企业开展资金管理要重视收付款凭证管理,防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部分企业对收付款凭证的管理还不够规范,例如在凭证管理中还存在票据保管不严格、票据被盗用等风险。再次,结算方式不合理。部分企业在开展结算时,没有严格落实非现金结算的要求,有的甚至还存在私设小金库的情况。最后,稽核机制不严格。企业开展资金管理要健全稽核机制,但是部分企业不重视稽核机制的要求,相关经济业务事项发生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予以纠正。

第二,授权审批制度不严谨。部分企业的授权审批制度不够完善,部分资金支出环节没有严格落实授权审批的要求。同时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授权审批机制,但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凌驾于授权审批机制之上,在开展资金支出时直接拍板相关工作,可能会发生舞弊的风险。

第三,全面预算工作不细致。部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严谨,未通过预算对企业所有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有效控制和约束,不利于保障资金按照预算支出的要求进行控制。

第四,内部审计监督不完善。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时,要针对日常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监督,并针对大额资金的使用建立专项监督机制。但是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完善,无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监督,不利于帮助企业及时堵住漏洞。

二、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规范性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机制

第一,完善职责分工机制。首先,规范出纳与会计的职责。企业的出纳和会计之间要实现相互牵制,出纳负责资金保管以及与资金相关的凭证保管,还要编制银行和现金日记账。会计负责管理原始凭证并登记相关账簿,会计不得以任何形式接触资金。若会计人员接触资金或会计人员和出纳之间存在血缘等关系,很可能会导致企业产生舞弊风险,从而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其次,落实企业高层人员的职责。企业的高管作为对资金进行统筹管理的主体,企业要明确高管的具体职责。其中董事长要负责资金管理的管理制度,开展资金的预决算、审批预算调整等工作。总经理要拟定资金管理制度,负责向董事长报告资金管理工作的情况,负责企业资金整体的调度、使用、筹集,根据预算的要求对资金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企业要确保高管之间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的问题,实现对最高权限的有效约束。

最后,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为确保资金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且合理,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财务人员相互独立且具有职业胜任能力,还要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及相互监督的要求。同时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在工作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企业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职业道德。在业务素养方面,财务人员要具有职业胜任能力,对于无法胜任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调离岗位。

第二,完善对收付款凭证的控制。收付款原始凭证包括银行收款单、银行付款通知单、费用报销凭证等相关单据。在对收付款原始凭证进行管理时,要明确各类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具体程序,确保凭证得到规范化管理。

首先,优化收款原始凭证控制。在收款原始凭证管理中,对于企业自制的凭证要由专人保管,并在凭证上加盖财务印章,避免印章滥用的问题,要确保在盖章时有财务负责人见证,并保障票据编号连续。所有收据在财务人员检查之后,要在印章使用登记簿、票据登记簿中登记票据的数量以及起止编号、盖章日期等信息。若票据作废,要加盖作废章,以保障票据得到规范化控制。

其次,优化付款凭证控制。在付款凭证控制时,要确保所有付款凭证要素齐全,例如在借款凭证报销控制时,要确保相关支出规范、合理,明确款项支出的原因、金额、时间、支付方式,必要时还应该附上合同等说明。又如在支票控制时,支票要由出纳保管,且出纳不得同时保管财务印章,以防范随意开具支票的问题,避免支票失控的风险。

第三,完善结算方式控制。结算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都要求结算时要用转账等非现金方式结算,以减少人员接触现金的机会。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现金结算问题,针对现金结算的问题企业要建立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结算款项及时足额存入银行,避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同时企业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开展管理,确保收支情况都得到清晰反映。

第四,优化稽核控制。为保障企业的资金管理规范,企业要健全稽核制度。与内部审计相比,稽核主要由财务人员进行,且每日都要进行稽核。稽核主要是检查相关经济业务事项是否规范,并检查相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合理性[1]。企业要加强对账簿记录和记账凭证的核对,特别是每月要与银行进行对账,对于未达账项要编制余额调节表。

(二)改进授权批准制度

第一,明确授权审批的要点。授权审批控制指的是企业任何经济业务事项都要经过授权才能办理,否则不得开展。企业要严格落实授权审批工作要求,确保资金管理全环节都得到严格审批,防范越权审批等问题。对于违规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上报,从而确保资金支出全流程都得到有效监控。

首先,规范授权审批范围。授权审批应该对企业所有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控制,确保企业所有事项的资金支出都得到严格授权审批。企业的所有人员开展资金支出都要经过审批才能开展,即便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人员开展工作也要经过授权审批,以避免管理流程中人员违规的问题。

其次,明确授权审批工作职责。企业在开展授权审批时,要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以及问责机制,以确保授权审批工作得到规范化控制。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职责控制机制,才能确保审批环节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对于个人审批,由审批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对于多层审批,由中低层人员承担次要责任,高层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对于集体审批,由与相关经济业务事项直接相关的部门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成员承担次要责任。

最后,明确授权审批的程序。为确保授权审批工作规范且合理,企业要健全授权审批程序。在人员有资金支出需求时,要向主管领导提出用款需求,明确资金支出的用途、金额、时间等方面的内容,并且附上相关的说明。接下来由部门负责人在自身权限内检查相关支出是否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对支出合理性予以审批,审批通过之后上报至企业的高层人员对相关资金支出事项进行审批。

走完审批流程之后由财务人员进行复核,复核时要检查资金审批流程是否完整、相关审批权限是否规范、金额计算是否准确、信息是否真实完整、支付方式是否存在风险等。如果在复核过程中发现不合规、超预算等问题要提出修正措施,复核无误之后要将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提交出纳,按照付款申请办理付款。

第二,加强对管理层的约束。在授权审批中,部分企业存在管理层职责不清晰的问题,导致风险产生而影响了工作的规范性。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机制,避免因企业高管权力失控而产生的问题。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是同一人,且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所有经济业务事项都要得到财务部门监控,财务部门对于不合规的事项应该予以驳回,必要时应及时向企业监事会汇报所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企业监事会可以定期聘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等主体对企业高管进行审计,检查高管的工作职责是否得到落实。

(三)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第一,以战略确定预算。预算作为对企业资金进行配置的重要工具,预算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传统的预算管理仅根据企业财务目标对预算进行分解,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当前时代下,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要形成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控制机制,确保战略能够和企业经济业务事项衔接。企业在分析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要分析企业预算目标,将战略目标分解为预算目标,以确保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

第二,健全预算管理组织。首先,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对企业预算管理负责,开展预算的相关经济业务事项决策与管理,并结合企业所处的经济业务状况及企业的工作环节制定科学的预算目标。其次,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预算的日常工作进行管控,在预算的日常管理中,要对预算工作建立科学的预警与控制制度,确保预算管理流程控制在规范范围内,防范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预算管理建立定期的分析与跟踪机制,形成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控,并通过建立健全预算分析指标,做好对资金支出的控制。

第三,完善预算管理职责。首先,将预算执行的责任进行分解。企业在预算管理中,要让预算得到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确保资金管理更加规范,让企业的所有环节资金都得到规范化控制。企业要将预算管理工作的职责进行分解,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让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企业预算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企业在执行预算时,需要求企业各层级人员充分参与其中,重视各主体之间的配合,强调全员参与。

其次,强化对预算执行状况的监督。为确保预算工作得到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有效监控,检查各主体资金支出的控制情况,避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不合规的问题,并防范资金浪费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企业的各预算执行部门要严格按照企业预算管理的要求报送预算执行进度,掌握自身的职责以及工作任务,确保严格按照预算工作进度执行预算[2]。

第四,优化预算的考核机制。预算考核作为预算管理的重点,在预算执行完成之后要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判断企业各层级人员的工作效果,分析人员是否将资金支出要求落到实处。在考核时要分析资金支出控制情况,并且还要分析资金支出产生的效果。对于预算执行效果较好的部门予以奖励,对于预算执行效果较差的部门予以惩罚,通过奖惩并重的方式,让全体员工充分重视预算执行的要求。

(四)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为确保资金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化控制,企业要建立资金监督机制,通过监督分析资金管理环节是否存在缺陷,判断是否存在资金管理不符合制度要求的问题,以确保资金管控更加规范。在开展资金监督中,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方面。

首先,在日常监督方面,主要根据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监督,由内部审计部门对资金管理全流程进行日常审计和分析,掌握企业各部门在资金日常管理中的情况,分析是否存在高管对权力垄断而滥用资金的风险,检查企业各层级人员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工作,分析企业是否严格落实授权审批机制及内控制要求,分析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3]。

其次,在专项监督方面,企业要重视对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监督,在对资金进行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对重大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专项监督。专项监督主要是对重大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监督,分析重大经济业务事项中的资金管理环节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如果存在管理风险就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三、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影响企业资金规范化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了提高资金规范性的对策,认为资金作为企业风险最高的资产,企业在开展资金规范化管理时,要优化内部控制、改进授权审批、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内部监督,通过改进资金管理的全流程,确保各环节的工作趋于规范、完善,保障资金管理各环节都按照预设的规定执行,以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科学且合理。同时资金管理的规范性管控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企业在未来开展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本文所探讨的要点,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以确保资金管理各环节更加完善,促使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凭证事项财务人员
带您了解医保电子凭证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已完成汇交并出具汇交凭证的项目统计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2018年)《中国司法》
(2018年)《司法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