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涯适应力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

2023-11-09冉晓旭邓作兵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毕节55700贵州省仁怀市第六中学遵义5645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适应力选科生涯

◎ 冉晓旭 杨 瑞 邓作兵(.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毕节 55700;.贵州省仁怀市第六中学,遵义 564500)

一、引言

新高考明确要求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如何选科是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学生是否为选科做了相应的准备、选科时是否有足够的依据及在选科结束之后是否满意自己的选择且为之努力,这些都关系着学生日后的生涯发展。

一项关于高中生职业兴趣、职业规划和选科情况的调查发现,有2.54%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25.54%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有12%的学生表示当前会考虑将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情况,有12.11%学生根据高校专业的报考要求进行选科[1]。笔者所在学校有12%的学生选科后会换科;30%的学生犹豫不决,没有勇气换科;20%的学生选科后觉得不喜欢,但没有作出改变,选择在当前科目“将就”学习;部分学生跟风选科;极少数学生由父母代为选科。不难看出,很多学生在选科之前对自身兴趣特质了解不够,对外在职业和专业信息探索不足,导致选科满意度不高,换科、转科现象严重,学习动力不足。

二、基于生涯适应力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生涯适应力”这一概念是Super和Knasel[2]提出的,指个体通过积极和有弹性的态度调整行为来应对环境,以达成自身与环境的和谐,是个体能否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顺利进行角色转换的核心能力。

Savickas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职业类型理论,并构建了包括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的生涯适应力模型[1]。Porfeli等依据Savickas的生涯适应力模型构建了生涯适应力培养框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四个问题,即“我有未来吗”、“我能掌控自己的未来的吗”、“我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及“我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有足够的信心吗”[3]。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生涯适应力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和实践。该课程强调学生的行为调整,以增强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应对能力和控制感。

生涯关注方面:设计“人生彩虹图”,在让学生树立生涯角色意识;设计“生涯计划”,用倒序方式让学生建立现在和未来的联系,思考并解决“我有未来吗”这一问题。

生涯控制方面:设计“生涯画卷”,让学生建立生涯控制感,思考并解决“我能掌控自己的未来吗”这一问题。

生涯好奇方面:通过“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性格”两节课,让学生探索并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性格,了解自己的职业需求和自身特质;在此基础上设计课程“职业倾向”,让学生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职业,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思考并解决“我拥有什么样的未来”这一问题。

生涯自信方面:设计课程“我的专业”和“学科选择”,让学生通过生涯平衡单聚焦自己的专业方向和高考选科,以此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生涯自信,思考并解决“我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有足够的信心吗”这一问题。

课程设计的整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生涯适应力的课程设计框架和内容

三、基于生涯适应力的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效果

随机选取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2022级高一年级3个班为教学实验班,3个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基于生涯适应力的生涯规划课程,并严格按照课程顺序开展教学,对照班开展常规生涯课程教学。在教学实践前后对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进行检测,以此来验证课程对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提升效果。在教学实践之后访谈部分学生的选科情况,以此了解该课程对学生选科方面的影响。

开展教学实践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生涯适应力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2.93,对照班2.88),这保证了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同质性。教学实践之后,实验班生涯适应力水平高于对照班(实验班3.75,对照班3.06),这证明该课程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在访谈教学课程对学生的选科影响时发现:(1)实验班的学生有更加充足的选科理由,包括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未来专业的选科要求、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专业覆盖率等,很少有学生跟着身边朋友选择、父母代替选择或是随大流。(2)实验班的学生对自己的选科满意度更高,对照班学生则表现出的是一种“将就”状态。(3)在调查学生是否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时,实验班的学生因为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内在学习动力更强,表现出更强烈的学习意愿和更好的学习行为。

(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建议

1.注重活动体验,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学生明显对绘制彩虹图、生涯画卷及制作专业和学科平衡单等自己动手参与的教学环节更感兴趣,相对而言,对“生涯计划”、“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性格”等课程兴趣较低,这说明基于生涯适应力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注重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例如,在确定了职业倾向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尝试进行职业体验或是访谈生涯人物;在初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指导学生直接联系在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具体了解专业的一些信息,或到自己向往的大学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等。

2.提升生涯能力,服务终身成长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生涯能力,为其终身生涯发展服务。本课程通过“生涯计划”让学生能够将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提升规划能力;通过“职业倾向”提升学生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生涯平衡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学科,提升决策能力。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高中学习甚至终身成长,还应该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以应对高中阶段的职业和专业探索;提升学生的自我接纳和调整能力以应对高中阶段的自我成长,更好地促进自我和职业环境的和谐。

3.加强教学实践,完善课程设计

基于生涯适应力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需要更多的实践支撑。本教学设计一共8课时,课时数偏少,内容不够丰富,如生涯控制方面只有一课时,学生的生涯掌控感提升不明显;生涯好奇方面,学生对自我和外在探索不足,容易出现信息整合偏差。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未来可以增加职业和专业信息方面的探索课程,指导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和专业倾向;在选科结束之后还可以增加目标制定、时间管理、志愿填报等方面的内容,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适应力选科生涯
Moderate stress is actually good for you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吐槽退役生涯
综议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积极影响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