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能力墨迹图
——初中生能力发展心理课

2023-11-09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52845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墨迹墨水脚手架

◎ 王 凯(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 528458)

【活动理念】

从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来看,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1],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在各项能力的均衡且有序发展上,尤其是在青春期社会化过程中,更要求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有所把握。基于此,本节课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2],结合生动的墨迹形成路径,向学生阐释了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能力发展的薄弱之处,并帮助学生挖掘能力发展的潜在“脚手架”,制定发展规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挖掘能力发展的潜在“脚手架”,并制定自身能力发展规划。

3.情感目标:建立对自身能力发展的信心,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活动重难点】

深入理解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挖掘能力发展的潜在“脚手架”,制定自身能力发展规划。

【活动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体验式教学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宣纸,有色墨水,滴管,工作纸。

【活动对象】

初一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一滴墨水的故事

师:在正式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述一滴墨水的故事)从前有一滴墨水,叫“罗切斯基”,罗切斯基的梦想是像其他墨水一样,绘制出一幅美丽的画作。同学们觉得罗切斯基的梦想能够成真吗?

学生回答。

师引导:同学们都贡献了自己的观点。确实像同学们说的,一滴墨水很难完成一幅画作,因为他太小了,能力有限。但是,我想请大家再思考一下,罗切斯基真的做不到吗?

学生回答。

师点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虽然罗切斯基现在的能力有限,但他的潜力是无限的,他能够通过努力不断地扩展、延伸,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师小结:从罗切斯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能力的有限性及能力的发展性特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能力,掌握能力发展的规律,做我们自己能力发展的管理人。接下来,跟随着罗切斯基,我们来看看在他的努力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入一滴墨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能力的概念,以及能力具有发展性这一重要特点,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展开环节:认识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呈现墨迹

教师在“希沃”白板上放置一张白纸,滴上一滴墨水。

师:假如现在这滴墨水是罗切斯基,同学们观察一下,他有什么特点?

生:除了中间的黑色部分,墨迹外还有一圈透明的区域(见图1)。

图1 能力墨迹

师点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将中间的黑色圆圈视为罗切斯基的“能力池”,它表示现有的综合能力,圈越大代表能力越强。除了深色的能力池外,还有一圈颜色更淡的圈,它连接着能力池和未获取的能力,我们将它称之为“能力边界”。

(二)扩大墨迹

教师在原先墨迹图的基础上,再往中心滴入一滴墨水,请学生观察会有什么变化。

师点拨:“能力池”开始往外圈扩张,原先浅色的“能力边界”开始变深,原来靠近“能力边界”的空白区域逐渐变成了“能力边界”。

师小结:第一滴墨水中黑色的部分象征着我们的初始能力,而外圈透明的“能力边界”区域象征着我们与高水平能力接触的部分。从第二滴墨水可以看到,能力发展的规律是通过我们现有的能力,往更高水平的能力逐渐发展。假如设置的更高水平的能力太远,我们可能无法触及。所以要找到我们的能力发展圈,设置合理的可实现的能力发展目标,并发掘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设计意图:用墨迹图的变化,引导学生领悟能力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能力发展是一个由易向难的递进过程,要实现能力发展,就要设置合理的能力发展目标,并且找到现有能力与高水平能力间的共有能力。

三、深入环节:认识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

(一)出示罗切斯基的能力成长图谱

教师呈现多维能力饼状图谱,该图谱包括三个维度:(1)心理素质(红色)——情绪管理、心理韧性、自信力、意志力;(2)专业能力(绿色)——专业技能、学习力、创新力、规划力;(3)社会生活(蓝色)——自理能力、人际交往、组织协调、适应力。

选择能力缺口:学生从每个维度中分别选择一个自己目前缺少或最差的能力,写在空白纸上。

找准提升方向:学生根据指导语找到自己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教师指导语:如果要划去一项能力,这项能力有或没有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你会划去哪一项?(或划去一项你觉得目前不需要提升的能力)

思考:选择这项能力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缺少这项能力,发生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

(二)创作“我的能力墨迹图”

根据学生选择的需要提升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对应颜色的墨水创作自己的能力墨迹图。墨迹图完成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状圈出“能力池”和“能力边界”的范围,并在“能力池”和空白区域分别写下现有能力和期望发展得到的能力。

师小结:通过创作,大家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自己最想提升的能力墨迹图,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并且设置了期待发展得到的能力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这个能力是不足的,所以它在墨迹图上的范围可能很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能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能力类型,并从中发现自身能力的薄弱之处,设置合理的能力发展目标。

四、升华环节:发掘潜在的能力发展“脚手架”

教师播放视频:《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师点拨:这个视频告诉我们,人们可以借助一些方式方法来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师根据3I理论,让学生挖掘自身能力发展的“脚手架”(3I策略),分别是“我有”(I have)、“我是”(I am)和“我能”(I can)。

“我有”(I have)是指我可以找谁/什么来帮助实现能力的发展?(例如家人、朋友、老师、同学、教学视频等)

“我是”(I am)是指我有哪些内在力量或优势能帮助我去实现能力的发展,达到期望目标?(例如兴趣、毅力、肯钻研)

“我能”(I can)是指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实现能力的发展?(例如每天多练习1小时专业技能、竞选组织委员、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步:思考自己的能力发展“脚手架” 规则:想想自己的“3I”分别是什么,然后写在对应的区域上。

第二步:扩展能量池。规则:将对应颜色的墨水依次滴入墨迹图中,想象自己通过这些“脚手架”实现了能力发展,感受自己的变化与状态。

第三步:“罗切斯基”的画作。规则:在墨迹图的基础上自由作画。

学生完成作业单(见图2),并思考以下问题:(1)你的“3I”分别是什么?(2)当通过滴入“3I”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生变化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3)你会将自己发现的“3I”应用到现实的能力发展中吗?

图2 作业单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寻找“脚手架”这个活动,大家都找到了自身能力发展的潜在资源和内在能量,现在你还觉得自己与期望能力之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吗?能力发展是一个代趋微异的过程,找到方法,还要持之以恒地应用,这样才能实现能力的最终发展。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学会应用今天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做好自己能力的管理人,实现能力的不断发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掘自身具有的资源和内在能量,激起发展的动力,积极地去实现自身能力的综合发展。

五、总结环节:升华主题

师小结:最后,让我们回到课程开头的故事,罗切斯基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能力提升与理想追求,在座的每位同学也可以。只要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设定清晰的目标,找准方法,勤勉而顽强地钻研,就可以让我们的墨迹图再扩大一点、再丰富一点,最终绘制出宏大的生命画作。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反思】

这节课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元素,通过墨迹的呈现特点来隐喻能力发展的特点,形式新颖。这一元素贯穿整个课程设计,并且各环节过渡自然,学生课堂反馈良好。课程形式丰富多样,设置了许多活动和讨论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多学生在课后表示意犹未尽。

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墨迹图的创作有不确定性,纸面不平整可能无法形成理想的墨迹效果,这点在活动前需要与学生讲清楚。其次,教师要加强控场能力,墨迹图活动中,个别学生存在胡乱滴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最后,有些学生选择的需要提升的能力较为抽象,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更多的例子,或在活动期间到学生身边进行个别指导。

猜你喜欢

墨迹墨水脚手架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墨迹》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甜甜的“墨水粽”
腹中有墨水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探讨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墨水DI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