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思维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欺凌干预实践:“和平包”项目实施的经验与启示

2023-11-09刘思硕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1121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青岛266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和平校园学校

◎ 刘思硕(1.杭州师范大学,杭州 311121;2.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青岛 266012)

2015年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日益关注,政府和立法部门加快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从学校层面来看,开展对教师和学生防治欺凌的教育刻不容缓。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中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欺凌的教育和培训”。2023年5月31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主动干预,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能够提升受欺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前,学校在推进防治校园欺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欺凌防治工作缺乏科学性,表现在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其过程没有建立在循证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工作的开展比较盲目;二是欺凌防治工作缺乏系统性,表现在零星地开展一些防治欺凌的课程、活动,这些课程、活动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育人合力;三是缺乏评估,大部分学校只顾开展防治欺凌工作,至于工作的成效如何则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和工具。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广大中小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走向深入。如何破解这些现实性的难题?澳大利亚的“PEACE.Pack”项目(以下简称“和平包”项目)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和平包”项目实施的理论基础

大部分富有成效的项目背后都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平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系统思维和积极心理学思想。该项目强调必须确定学校系统中影响学生实现幸福和促进他们学习的关键因素,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1]。

(一)系统思维的理论基础与启发

传统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往往在解决问题或者治愈个体的时候,更多关注问题本身,寻找事物有缺陷、有损坏的部分,或者个体身上存在的问题。系统思维强调造成诸如欺凌等问题的原因并不仅仅存在于特定个体身上,还受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看清哪些因素可以维持个体的行为,而不是执着地寻找原因。系统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方式,在系统思维模式下,人们的注意力从关注和改变欺凌者的“坏”行为和“帮助”受害者,向改变学校内部的态度、看法和信念转变。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运用

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专注于修复生活中的负面因素扩展到了发掘、促进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上[2]。积极心理干预措施的特征是聚焦培养学生积极的感觉、积极的行为和积极的认知的计划、实践、治疗方法或活动。与“纯净”反欺凌项目、“戒烟”项目和减少抑郁症项目等不同,积极心理干预不通过消除或减少负面因素来改善现状,而是通过培养积极情感来改善个体的现状。“和平包”项目中的课程内容将社交技能和情感能力的关键要素整合在一起,鼓励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并提倡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

二、“和平包”项目的内容及流程

“和平包”是一个框架和干预项目,由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学者菲利普.T.斯利博士和他的同事合作开发,为了防治校园欺凌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提出了基于学校现状的干预策略。

(一)“和平包”的含义

“和平包”为五个词语的首字母缩写,代表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的五个主要步骤[3](见图1)。

图1 “和平包”项目的五个主要步骤

P(preparation),明晰问题的性质,为欺凌的防治作前期准备。该步骤涉及明晰学校欺凌的性质,为性质的确定提供一些基础性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校构建防治欺凌的制度、干预项目,同时鼓励家长和学生参与项目。

E(education),实施教育培训,促进对问题的理解。此步骤涉及教育相关人员了解欺凌的内容,并收集干预项目的基础信息。在该阶段,负责人员会审查当前的学校制度,对员工、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对受欺凌直接影响者进行调查和观察。

A(action),为减少欺凌而采取行动和制定策略。该阶段的重点是让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及学校的各个子系统参与其中,以解决欺凌问题。

C(coping),为员工、学生和家长提供可行的应对策略。

E(evaluation),评估和审查学校实施的课程,并向相关人员提供反馈。

这五个字母代表“和平包”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五个重要阶段,当然,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步骤。

(二)实施流程

一个完整的“和平包”项目一般包含10个步骤(见图2),整个流程的实施时间一般为一年到一年半。

图2 “和平包”项目的实施流程[4]

从图2可以看出,“和平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包括至少两次评估:第一次是对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进行访谈,了解欺凌的发生情况,对欺凌现状进行评估;第二次评估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了解课程干预的效果。整个实施流程形成了一个闭环运行模式,通过不断地评估、反馈,推动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发挥该项目的作用。

三、“和平包”项目的核心——应对欺凌项目

应对欺凌(coping with bullying,以下简称CWB)项目由斯利从“和平包”项目的“应对”部分开发而来,是弗林德斯大学教育学院研究人员二十多年研究的成果,该项目是“和平包”项目的核心部分,旨在以多种方式实施多层次的系统性变革。

(一)CWB干预项目的应用阶段

CWB干预项目的应用包括六个阶段(见图3):人员培训阶段主要是研究人员为教师提供培训课程,让他们熟悉欺凌问题和课程计划。此外还包括三次问卷测试,分别是前测、后测和追踪测试。项目干预阶段主要是课程干预。审查政策和程序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学校当前的反欺凌制度和欺凌申诉流程进行讨论。

图3 CWB干预六阶段[5]

(二)CWB干预项目的课程内容

课程采取班级授课制,由八节30~45分钟的课程组成,这些课程穿插在学校的日常课程中,作为一个学期中学校常规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关于欺凌的介绍性会议,包括问卷调查和收集学生关于有效和无效策略使用知识的基础性数据。

2.六节防治欺凌系列课程,包括探索应对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的策略,以及旁观者的应对策略,让学生提出对学校的建议,如为了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学校需要做什么,并审查学校的反欺凌政策和申诉程序。六节课的主题见表1。

表1 CWB干预项目的课程内容

在第2~5节课,学生每节课观看5~10 分钟“应对欺凌项目”的DVD ,一节课中只处理不同欺凌类型的一个场景。每个场景最后,教师都会提出关于如何应对该欺凌场景的各种问题,为全班讨论以及小组讨论作主题引领。在小组讨论结束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向全班汇报本小组对问题的看法。此外,教师在课上还会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或辩论的机会。

3.结束课程,通过问卷调查项目结束后学生自我报告的欺凌行为的相关变化。在课程结束后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学校还会安排一次后续问卷调查。

四、效果与推广

从2001 年到2013年,“和平包”项目在澳大利亚的90多所中小学校实施[6],斯利博士对该项目进行了追踪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项目实施1~3年之后,学生自我报告受欺凌的次数显著减少(17%~33%),欺凌其他人的学生数量减少(5%~10%),学生的应对技能、在校安全感、学校归属感等方面得到提升[7]。

该项目后来被日本(3所学校)、马耳他(9所学校)和希腊(300所学校)翻译引进并实施[8]。2017年,该项目被意大利引进,并在部分学校实施[9]。其中对551名意大利高中生的干预显示,项目实施后,严重受欺凌者(每周受欺凌一次或多次)的受欺凌频次、程度显著降低,自我效能感得分更高,而未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受欺凌次数有所增加。实践证明,该项目在跨文化的应用中取得了实效,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欺凌干预项目。同时,该项目也存在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如在日本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课时紧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课程中断,影响了项目推进的效果;部分教师对该项目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10]。

五、“和平包”项目对我国学校防治欺凌工作的启示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构建科学可行、系统合理的防治项目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和平包”项目的一些做法对我国推进校园欺凌防治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第一,构建合理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提高防治欺凌工作的科学性。

一是指导思想要科学合理。科学的理论框架对欺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应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理论为指导,确定实践的方法论和工作方向。“和平包”项目紧紧围绕系统思维和积极心理学展开,从教职员工、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到学校制度的重新厘定、申诉流程的重新审核、课程计划和具体教学方案的实施、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围绕系统思维展开,旨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

二是采取循证研究的方式。“和平包”项目采取前测、后测和跟踪测试的方法,以此来检验学校课程干预的效果,以便及时作出调整。这一做法能有效弥补部分学校“只做不评”的工作短板,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转换研究视角来开发相应课程,提高反欺凌工作的适切性。

师生由于视角不同,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也存在差异[10],研究者常常以成人视角来理解校园欺凌,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导致学校开发的项目难以走进青少年的内心,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学生视角,例如请学生参与反欺凌视频脚本的编写、欺凌角色的扮演、视频的拍摄等,通过研究视角的转换,使青少年从欺凌的研究对象转变为防治欺凌的积极参与者。同时,通过与青少年深入交流,破除成人对于欺凌的刻板印象,如成人通常认为欺凌发生在有着敌对关系的青少年群体中,但其实一些欺凌现象也会出现在亲密关系当中,如一方为了掌控另一方,联合团体中的其他成员来孤立某一个成员,由此导致欺凌。从学生视角看待问题并展开工作,能够帮助成人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心理感受和处境有更深的理解,研制出更具实效的反欺凌项目。

第三,运用现代化的测评手段,提高反欺凌工作的精准性

斯里博士的研究团队改编了SITE(Synerg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ducation,信息技术与教育协同)软件[11],该软件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调查工具,学校可使用它来调查、整理数据并获得学生对欺凌行为看法的反馈。大数据时代,网络化调研手段的运用,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获得更加全面、丰富的资料。

一是信息化的手段比较便捷。相比纸笔测试耗时耗力,计算机评估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全校范围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二是计算机软件功能比较丰富,操作简单,可以进行多媒体模式下复杂数据的传输和数据采集。

三是获得的数据更加精准。通过计算机评估,学校和教师能更好地了解本校和本班级中欺凌的发生率、性质等重要信息,这些数据和分析能为学校和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防治欺凌活动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参考。

四是在线评估有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校园欺凌是比较敏感的话题,纸笔测试下,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线测试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因此,我国未来开发反欺凌项目,应重视网络测评软件的研发。

未来,我国中小学校可以借鉴“和平包”项目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研发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反欺凌干预项目,提高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和平校园学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博弈·和平
学校推介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