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室外团体心理游戏拓展课程的实践

2023-11-09肖丽华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赣州341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团体协作游戏

◎ 肖丽华(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赣州 341000)

通常,我国的中小学校会在每年的四、五月组织毕业年级开展室外团体游戏拓展活动,学生在团体协作的活动过程中释放压力、补充心理能量。这类拓展活动有以下特点:以年级为整体,按班级分组,学生总人数和组内人数较多,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整体,很难关注到个体;团体游戏以简单的协作类活动为主,如异掌同声、滚龙珠、蜈蚣大翻身、动力圈等,很难开展较高难度的团体协作游戏,如七手八脚、翻天覆地、安全岛等;团体游戏最重要的部分为规则的落实,学生在规则的束缚下加强协作、完成任务,实现活动目标,但在大团体中,学生很难做到遵守规则,带领者很难控制学生的规则执行情况[1]。室外团体游戏拓展活动虽然存在以上不足,却一直以来深受学生喜爱。我校心理教师以它为主体构建了高中室外团体心理游戏拓展课程(以下简称室外拓展课),该课程克服了大型拓展活动的缺点,提升了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它已在我校实践了两年,并在2022年被评为我校优秀校本课程。以下将对该课程的实践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安排及课程体系介绍

我校分别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心理课,每周一个课时。室外拓展课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由心理教师自主安排,每个月开一次课,一次课时长为40分钟。室外拓展课程共16课时,高一年级8课时,高二年级8课时,每个课时的主题与活动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高中室外团体心理游戏拓展课程表

高一上学期,学生初入高中,彼此不熟悉,因此,我们将拓展活动的目标定位为“加强人际互动,提升学生间协作能力,增强人际适应能力”。例如,“沟通、协作来搞怪”主要包括三个活动:(1)“多元排队”为热身活动,学生需要在不说话的情况下通过非言语沟通完成身高由矮到高、年龄由大到小的两轮排队。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非言语沟通才能完成任务。(2)“拼图分组”以上一轮游戏为基础,每位学生领取一张碎图片,然后寻找其他碎图片(队友),拼成一张完整的图画(完成分组)。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完成任务(比比哪个组最先完成拼图)。(3)“七手八脚”的任务难度分为三个等级,即理解游戏规则、初步协作、同心协力完成挑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人际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小组凝聚力产生并增强。整个课堂通过游戏创设了丰富的人际互动机会,在游戏规则的保障下,完成任务的过程即人际互动发生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人际适应能力。

高一下学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选科组合重新分班,因此,人际适应是学生在学期之初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学期的第一个室外拓展活动为“我的人际宣言”,旨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表现、主动探索,以主动的姿态融入、适应新班级。其他三个活动以强化学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提升学生抗压、竞争、领导等各方面的能力。例如,“你行、我行、大家行”主要包括三个活动:(1)“食指神功”是较简单的协作游戏,学生通过非言语沟通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2)“背背佳”是难度较大的协作类游戏,学生只有在对搭档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身体高度合作才能完成任务。(3)“人椅”是难度很高的协作类游戏,考察的是学生之间的信任度——敢于坐在其他同学腿上,和团队的高度协作——依次进行“人椅”叠加才能完成任务。“人椅”的任务难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明确动作要领——完成“人椅”动作、“人椅”1分钟挑战和“人椅”3分钟挑战,挑战的过程中学生的抗压能力、团体凝聚力都会得到提升。

高二上学期室外拓展课的活动目标集中在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挑战勇气、抗压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上。例如,“翻天覆地渡难关”主要包括两个活动:(1)“大树与松鼠”为热身活动,学生在游戏中收获开心,融入课堂。(2)“翻天覆地”为主体活动,活动情境为“我们现在变身为蚂蚁,栖息在水中的一片树叶上——塑料膜牛皮纸,但我们站立的这一面树叶被毒液侵蚀,需要大家在不掉落水中的情况下齐心协力把树叶翻个面”。“翻天覆地”任务难度很大,学生需要发现合理有效的方法,以及彼此高度协作、不断尝试才能成功完成任务。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能成功完成任务,我们把任务划分为由易到难的若干个渐变等级——1人翻面、2人翻面……全组成员翻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想法、敢尝试、高度协作、勇挑战才能成功完成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挑战勇气、抗压能力均能得到锻炼与提升。

高二下学期共四节室外拓展课,前三节课的目标为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不断创新的能力,以及在创新中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例如,“巧、智大穿越”主要包括两个活动:(1)“穿针引线”为热身活动,学生在团体小游戏中获得快乐,迅速融入课堂中。(2)“穿越A4纸”为主体活动,学生需要在不破坏A4纸整体性的基础之上,找到三种以上成功穿越A4纸的方法。在“穿越A4纸”的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尝试、不断调整、善于总结、敢于创新才能成功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需要思考大家所用方法的不同之处及共通之处,找到任务的核心本质。第四节课“火力全开向前冲”的活动目标为给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鼓舞士气,主要包括三个活动:(1)“大球追小球”为热身活动,学生在传球的过程中感受到“小球与大球相互追赶”的差异,领悟到学习中队友、对手的陪伴与促进作用。(2)“乘风破浪”为自我挑战类游戏,学生通过游戏体验面对困难时勇气的重要性,领悟到直面困难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困难。(3)“风火轮”为协作、竞争类游戏,学生在协作与竞争中体验团体的力量和竞争的快乐,表现出自身的活力。

室外拓展课程16节课的安排充分考虑到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课程以时间为基础分为四大模块,各个模块重点突出、特征鲜明,具有较强的递进、关联性,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独实施。室外拓展课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1呈现的课程体系是我们两年来教学实践与反思的最终结果。

二、课堂结构

室外拓展课属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范畴[1],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色课程。室外拓展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为基础,学生通过室外活动的方式体验、实践、发现、改变、成长。它独有的特色为在室外上课。室外上课,学生身心受限程度降低,能够更加自由、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舒展身心,更有效地实现减压赋能的目标。与其他团体心理辅导课不同,室外拓展课的主体为团体拓展活动,它更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实践过程,知识性的内容几乎没有。课堂上,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或对过去进行再体验,或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以提升[2]。

室外拓展课作为特色化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符合团体动力规律,一般包括热身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3],如图1所示。与一般的团体辅导课不同的是,它在室外进行,且以团体拓展活动为主体,因而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有更高要求。上课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上课的场地,对要用到的器材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为了保证安全、有序开展教学,教师需要对站队、点到、分组进行合理安排。热身活动的目标为营造气氛、启动团体动力,可以结合分组游戏一起进行(如拼图游戏),也可以适当考虑游戏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整个课堂的连贯性(如“巧、智大穿越”中的“穿针引线”活动)。转换阶段的目标为催化团体动力和为下一个更有挑战性的活动奠定基础(如“你行、我行、大家行”中的“背背佳”活动)。有的课堂只有两个活动,转换阶段没有单一的团体游戏与之对应,被囊括在主体游戏中的开始阶段即规则的理解与方法探索中。例如,“翻天覆地”这个团体游戏难度很大,在完成任务前需要探索活动策略、人员协调等,游戏开始时的规则学习、策略探索即为这节课的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的目标为形成共识并完成任务,团体动力达到高峰状态。工作阶段即任务的完成阶段,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高度协作、不断尝试、团结一心,这是课程的核心内容。结束阶段为总结升华与团体动力回敛的过程,每个小组通过体验分享、优势发现、小组点评、活动总结,把课堂上的体验以言语的方式呈现出来。

图1 室外拓展课团体动力规律图

三、课程效果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习压力明显增大,可用于休息、娱乐的时间明显减少,缓解学习压力和宣泄负性情绪的方式受到局限。而室外拓展课对缓解压力、释放负性情绪有着积极作用。室外拓展课中,学生积极投入,游戏中充满欢声笑语;积极协作,在活动中迸发出激情和活力;奋力拼搏,充分享受成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室外拓展课在达到减压赋能目的的同时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等[4]。这些任务在室外拓展课中都能以体验与实践的方式完成,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对不同年段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

传统心理课中,学生有学习、体验、获得反馈的机会,而再体验与实践则需要在课后完成,教师很难掌握学生课后实践情况。在室外拓展课中,学生有学习、体验、实践、反馈和领悟、再实践的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心理技能进行强化。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行为、学校适应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我校教师在日常教学、班级管理中非常注重班级环境的建设。团结向上的班风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学业行为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5]。室外拓展课以团体游戏为载体,学生在游戏中需要充分交流与合作,不断尝试,才能取得成功,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积极体验能够优化同学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内部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团体游戏任务的完成是小组内团结一心、小组间相互竞争的结果,学生在团体游戏中获得的积极体验有助于团结向上的班级风气的建设。当然,如果班级存在问题,在室外拓展课中也会直观地表现在任务完成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直观地体验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心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适当引导对班级内的部分问题予以纠正,课后与班主任进行充分沟通与协作,协助班主任解决班级问题。

室外拓展课属于特色心理课程,切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能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程深受我校学生的喜爱,得到全体班主任的充分肯定及校领导的赞誉。课程开设之初,遇到了活动设计、器材准备、课堂组织、学生安全等问题,经过两年的课程建设,我校的室外拓展课已经初步成熟,后期,我们会在活动方案的完善、团体游戏的开发、游戏规则细化等方面下功夫,把它建设得更好。

猜你喜欢

团体协作游戏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协作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