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路径探析

2023-11-05戴玉梅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群文古诗词故乡

戴玉梅

語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内容,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将一组古诗词以相应的主题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品读与探究,能够提高古诗词学习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主题把一组古诗词有机组合起来就是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题材是古诗词分类的一项重要标准,中国古诗词题材丰富多样,统编教材安排学习的古诗词题材也很丰富,包含了古诗词常见的类型,如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诗、田园诗、军旅诗等,但这些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是安排在不同单元、不同册次之中学习的。学生在学习单篇古诗词时,难以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某一类型古诗词的共同特点;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采用组群的方式,将同一类型的古诗词适当组合,集中学习,使学生对该类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思想感情有更全面、深入地把握。

如《渡荆门送别》是一首很典型的送别诗,安排在八年级上册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八年级下册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九年级下册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组合成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送别在不同诗人笔下内容与表达上的差异。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写自己乘船离开从小生活的蜀地进入楚地游历。本应是离别诗,但李白在诗题中就标明是送别,只是与常见的送别诗比较,所送的对象很特别,居然不是人而是故乡,尤其是“万里送行舟”一句选择的视角很独特,明明是作者离别故乡,却变成了故乡(以水)送作者远行万里。这样的表达中,作者与故乡渐行渐远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为离京赴任的朋友送行,赴任之地远在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互相之间难免有伤感之意。但王勃在诗中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写法,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成就了一曲高亢嘹亮的离别之歌,不仅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且更让人信赖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不是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改变的还有这一“经典咏流传”的送别名句。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岑参是把边塞诗、军旅诗与送别诗融合在一起写的。送别的背景是八月飞雪的“胡天”景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奇思异想中凸显的是边塞诗的气质;送别的地点在军营,“将军角弓”“都护铁衣”“中军”“辕门”等都尽显军营特色,在寒冷的天气中,将士的战斗情绪依然十分高昂;送别则是在酒后的雪中,酒与乐的交织表现送别的热烈、隆重与持久,送别客人离去的时间也很长——“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诗人和词人始终是最璀璨的群体。这种璀璨就是他们创作的大量传世佳作呈现出来的光辉。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如果适当将同一作者的作品整合起来,形成群文阅读,一方面有助于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把握作者形象,另一方面从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进而从整体上感知这位作者的创作成就与影响。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的《春望》,这是诗圣杜甫的一首名作,可以将七年级上册的《江南逢李龟年》和八年级下册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组合成群文阅读。学习时,教师标注出每首诗的创作时间,然后让学生搜集杜甫创作该诗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尤其重点结合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分析诗中的形象,感知和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学生通过诗歌的创作时间能够发现这些诗作都是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春望》和《石壕吏》创作于战乱流离时期,《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诗句集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极度厌倦;《石壕吏》是著名“三吏三别”之一,描写差吏乘夜捉人征兵把年老力衰的老妇也抓走的事情,表达了对安史之乱中老百姓遭受疾苦的深切同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江南逢李龟年》创作于漂泊西南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被秋风秋雨所破,在战乱仍未平息之际诗人联想到的是战乱以来的许多苦难,表达的是“大庇天下寒士”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江南逢李龟年》写于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漂泊到江南一带,在与友人李龟年相遇的“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巨变与人生沧桑,体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这些诗中仍然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深广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对世事的感怀,又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这些都能够体现杜甫作为诗圣,在诗歌内容上集中反映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社会,在思想情感上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在语言上精练生动形象、多姿多彩,在风格上创造出鲜明的意象,以沉郁顿挫为主。

在古诗词创作中,作者最在意的是意象的营造与建构,意象也是一首诗词中最能体现文化价值的表达。正因为如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意象。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如松梅竹菊之类的植物寓意高洁,月亮、鸿雁寄托乡思,落花、流水传递忧愁,柳色又总与分别连在一起等。但在单篇作品中,意象的文化价值还不容易体现出来,如果把具有相同意象的古诗词组合起来,成为群文阅读,学生就可以在触类旁通中感受意象丰富而深刻的内蕴。

如月亮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在初中教材的古诗词篇目中,可以组合起来成为群文阅读:七年级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夜上受降城闻笛》《竹里馆》,八年级的《渡荆门送别》,九年级的《月夜忆舍弟》《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等。教师集中呈现这些古诗词,引导学生抓住其中带“月”的诗句进行梳理,从中找出“月”的意象中不同文化的蕴含。一是对朋友与亲人的怀念、同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想让明月带去“我”的牵挂之心一直到遥远的夜郎去。二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不舍,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头那高悬的半轮秋月,就是代表故乡陪伴着诗人远行的,反过来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渡荆门送别》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发的是对家乡和亲人最深沉的思念之情。三是表达与明月相伴的愿望,如王维的《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虽然没有人来欣赏,但有了明月静静地相伴,送来的是一种无言的欣赏,让诗人在琴声里更增添了惬意与情趣,诗人更加心驰神往,进入月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四是表达时光流逝之意的,如辛弃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月轮转到所暗示的就是时光的流逝;陈与义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长沟流月去无声”更是对流逝岁月的感喟。

总之,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需要,适当将古诗词按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在一起,形成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理解得更深刻,所形成的文化积淀也更丰厚。

猜你喜欢

群文古诗词故乡
踏青古诗词
故乡的牵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走在故乡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群文活动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