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龙海区杨梅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3-11-03刘姿余

果农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海区漳州市果品

刘姿余

(漳州市龙海区农业农村局 福建漳州 363100)

杨梅是龙海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宗水果,十几年来,龙海区“浮宫杨梅”以早熟、个大、风味独特、色泽艳红而享誉国内外,这主要是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漳州市龙海区属南亚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 ℃,1 月份平均气温13.5 ℃,7月份平均气温28.7 ℃,全年无霜期328 天,年平均降水量1450 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四季长青。加上龙海区杨梅产区内丘陵山地资源丰富,土壤多数为红壤或黄壤,九龙江下游河段纵横交错,有效地调节了产地的温湿度,非常有利于杨梅的生产。

1 龙海区杨梅产业生产现状

1.1 栽培历史

据史料记载,龙海人种植杨梅已有700 多年历史[1]。南宋年间,浮宫镇从晋江安海经海道引入‘安海种杨梅’,广为种植,成为浮宫大宗果品,其果便被称为“浮宫杨梅”。周边乡村种植的杨梅大部分从浮宫引种,因此自古龙海境内的杨梅均以最先引种的“浮宫”地名而命名,以致声名远播。所以,“浮宫杨梅”包括龙海区浮宫镇、港尾镇、白水镇、东园镇、东泗乡、海澄镇、榜山镇等7 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生产的杨梅,而不是仅限于浮宫镇辖区范围内生产的杨梅。

1.2 生产情况

杨梅是龙海区大宗水果之一。2022 年龙海区水果总面积0.98 万公顷,杨梅0.46 万公顷,约占50%;全区水果总产量约20.2 万吨,杨梅7.8 万吨,约占30%。龙海区杨梅种植主要分布在浮宫、港尾、白水、东泗等乡镇,占总面积95%。其中浮宫镇种植面积最大,约0.27 万公顷,被誉为“福建杨梅第一镇”[2],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杨梅集散地,备受瞩目。杨梅分布种植情况是相对集中连片,品种以漳州市传统名优良种安海及安海变为主,占90%,从浙江黄岩引进的东魁杨梅约占10%。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特点(见表1、图1):

图1 主要品种结果状

表1 主要品种果实特性

1.3 产品荣誉

浮宫镇在2001 年对“浮宫杨梅”进行商标注册,2002 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名牌产品”称号,2010 年“浮宫杨梅”通过“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认证”,这是龙海区唯一获得该殊荣的特色水果。2022年完成起草修订《浮宫杨梅栽培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产品浮宫杨梅》地方标准工作。该标准于2022 年10 月27 日由福建省市场监督局批准发布,于2023 年1 月27 日开始实施。

2 龙海区杨梅产业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全市杨梅面积约0.2 万公顷左右,在荔枝、龙眼市场因供大于求失去产业优势之际,浮宫杨梅因具有水果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果中新贵。但近年来受整个社会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消费者对果品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云南省引进漳州市杨梅品种种植后并已投产,因独特小气候条件,其杨梅上市比漳州市提早20 天左右,甚至个别地方提早2 个多月,导致漳州市以前以早熟占领市场先机的优势被严重削弱;此外,部分果农为提早上市应用催大催黑药物导致品质下降,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杨梅果实可食部分裸露,农户对农药选择和应用难把控,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

2.1 果园基础设施差、栽培管理相对粗放

2003 年以来,随着杨梅果品价扬销畅,种植面积增速加快,园地选择有一定盲目性,果园道路、排灌配套设施较差,修剪、施有机肥及疏花疏果等高优栽培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特别是施肥和喷药管理只能凭经验,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果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2 “浮宫杨梅”品牌效应发挥不到位

虽然在2010 年已获“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认证”,但对外一直没有启用。主要原因是品牌农产品应具有的标准化生产实施程度较低,果品的质量标准和安全健康保证追溯体系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性不强也制约着品牌效应的发挥。

2.3 存在栽培效益下降、果农已放弃管理的现象

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以及近几年因气候和市场因素影响,杨梅销售价格不理想,存在着栽培效益低、果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影响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杨梅果品加工产业发展滞后

一般一种水果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加工产量应占到总产的50%以上,目前,漳州市杨梅加工产量仅占20%左右,明显低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5 杨梅保鲜技术滞后,冷库配套不完善

杨梅是极不易保鲜的水果。杨梅采后无法及时进行冷却处理,包装过程也无法在冷库中进行,冷链物流成本高昂,制约着杨梅销售渠道的畅通。

3 龙海区杨梅产业的发展方向

龙海区杨梅产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首先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物质要素(如化肥农药)投入来获取高产转到依靠应用科技创新达到品质和安全为主可持续发展方向上,布局发展绿色果业、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产地环境良好、精致型生产质量安全杨梅果品的新格局。下面依据龙海区杨梅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漳州市杨梅产业发展思路:

3.1 提高技术栽培方法,夯实第一产业

3.1.1 建立标准园 依托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建设杨梅标准园,主要项目是果园主干道硬化,配套保鲜库设施,果园安置防虫灯、防虫网、悬挂诱虫黄板,增施有机肥,应用质量安全栽培技术,申请上级农业部门扶持,每年建6~10 个示范点,推广面积1000~1500亩,以点带面,逐步提高果园质量。

3.1.2 加大杨梅绿色防控质量安全栽培技术推广力

度 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在杨梅生产关键物候期举办培训班,推广新技术。以生产优质安全果品为重心,确保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3.1.3 引进浙江名优杨梅品种,建立品种试验园 依

托裕明果蔬合作社,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杨梅品种引种试验园,目前已引进十几个品种,作为储备品种进行适应性筛选试验栽培。目前表现较好的有黑晶杨梅、乌酥梅、早佳杨梅。

3.1.4 推广果园管理智能化技术,推动智慧农业发

展 在标准化果园试点建设杨梅园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化控制设施。

3.1.5 加大检测监管力度,建立杨梅果品生产、销售追

溯源系统区 漳州市龙海区农业农村局2023 年深入杨梅果园进行农残速测164 次,风险监测9 次,漳州市抽检5 次,省季度抽检1 次,合格率100%。依托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立杨梅果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溯源系统,让消费者迅速了解果品生产环境和过程,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放心的果品,增强消费者对果品安全程度的信心。有效保障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提升“浮宫杨梅”的品牌效应。目前漳州市已有46 个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入驻一品一码追溯平台,有8 家企业获得无公害认证,1 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3.1.6 建立杨梅产区生产环境监控系统 为生产健

康安全优质果品,杨梅地理标志圈定的7 个乡镇,建立大气和水资源监控系统,保护杨梅生产过程不受环境污染。同时在产销期加强对果品质量安全的检测,生产绿色果品。

3.2 延长杨梅产业链,推动第二产业发展

3.2.1 扶持冷库配套建设和冷链物流的发展 由于杨梅采摘期恰逢雨季,易造成杨梅烂果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加上杨梅保鲜期短,避雨栽培成本太高,冷库的配套和冷链物流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和延长杨梅货架期,拉近产地与市场的距离,从而推动杨梅产业的发展。随着果品保鲜技术的革新和国际冷链运输、快速分销模式的不断成熟,“浮宫杨梅”克服保鲜问题出口海外的渠道愈发通畅,近年来已逐步打开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际市场。漳州华源贸易有限公司预计2023 年鲜杨梅出口量接近30 吨。

3.2.2 推进杨梅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鲜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次果开发杨梅酒、杨梅饮料、蜜饯等传统产品。近年又开发应用低温干燥脱水技术生产原味杨梅干,进一步提高杨梅果品附加值。果宝(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向果农收购2 千吨以上鲜杨梅,经过挑选、清洗、杀菌、榨汁、灌装等程序后,生产出一瓶瓶新鲜的杨梅汁,其制造的“果宝”冰杨梅汁已从2020年起推向市场,主要供往国内几大餐饮连锁企业;公司还生产供往甜品店的杨梅浆;还建有冻库,精心挑选的杨梅鲜果用专用包装袋密封好后抽成真空,冰冻起来,待到杨梅产季过后,再推向市场。生产这些产品可为果农提高约40%的产值。

3.3 加快销售、旅游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3.1 应用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近几年来杨梅网上直销已经越来越多,以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为依托注册商标,直销商户可应用微信直播、视频网SNS,对果园信息实时监测(何时进行修剪、疏花疏果,何时施肥,何时喷药,何时采摘)让消费者了解生产全过程,提高消费者信心和安全保证度。目前有多个企业拥有自己的商标和销售渠道。

3.3.2 加强杨梅“富硒”果品宣传 浮宫镇目前有5 家企业被授予中国地质科学院“富硒杨梅”示范基地称号,浮宫镇境内的土壤均属富硒土壤[3],应像诏安宣传“富硒青梅”一样宣传浮宫的“富硒杨梅”。

3.3.3 发展旅游休闲农业 与旅游业合作,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在交通便利的果园发展早、中、晚熟及新品种杨梅观赏、品尝、自采、直销等休闲观光农业。如龙海区佳辰家庭农场是集种植、销售、采摘、民宿于一体的农场,先后被评为“生态杨梅采摘基地”“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龙海区际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乡野民宿、生态采摘、农家乐、户外运动等项目结合到一起,这里一年四季生机勃勃,每年5—6 月份,农场每天能接待200 多人次杨梅采摘游,1 个月的时间就有几十万元的收益。

3.3.4 依托举办“杨梅节”,推进三产融合 截止到2023 年,龙海区已举办六届“杨梅节”。在龙海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三旅带动、三产融合”特色化的背景下,如今,杨梅文化节已成为龙海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带动杨梅果品销售,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全区发展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打响旅游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海区漳州市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不正规半日潮海区高(低)潮选取的探讨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印 玺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人员疏散模拟分析
3个不同海区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