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11-03益见智

果农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通渭通渭县果农

益见智

(通渭县鸡川镇政府 甘肃通渭 743316)

提及甘肃林果产业,便不可不提苹果产业。甘肃省是我国苹果栽培第二大省,有18 个县区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通渭县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通渭县积极响应甘肃大力培育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战略布局,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资源优势,从全国各地引进龙富短枝、龙富一号、成纪一号等新优品种,打造了一批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的苹果产业基地[1]。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通渭县苹果种植面积15.4 万亩,年产量达8 万吨,产值超过4.8 亿元,助力地方11 个乡镇的1.3 万余户果农增收致富。

1 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苹果是通渭县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对果农增收贡献最突出的水果种类。通渭县的陇川、新景、鸡川等地都有着十分优越的苹果种植生态条件,当地所种植的苹果因色泽鲜艳、个大形正、质细汁多、口感脆甜、营养丰富,得以畅销海内外。近年来,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栽培面积、年总产量、产值不断增长,品种结构逐步优化,新优技术有序推广,已转变成通渭县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图1)。

图1 通渭红富士苹果

1.1 初步建立起区域化生产局面

近年来,通渭县各乡镇不断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扩大苹果适宜栽培面积,苹果生产逐步向陇川、新景、鸡川等优势产区靠拢。

1.2 不断推进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通渭县苹果产业积极推行标准化旱作集约栽培技术,同时加大了对诸如配方施肥、无袋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轻简化整形修剪等新优技术推广力度,以及引入了矮砧宽行密植栽培、“果-沼-畜”生态循环等先进果园建设模式,以此显著提升了苹果产业发展水平。

1.3 产业化水平有序提升

通渭县苹果产业经营主体不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不仅有龙头企业,还有果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了对产销全产业链的全面覆盖[2]。同时,地方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果农、生产基地等各方主体利益联结的发展模式,为苹果产业链发展延伸提供了极大动力。

1.4 产业发展一路向好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苹果消费已由过去的享受型消费、季节性消费,转变成如今的必需型消费和全年性消费。就国际水果消费市场而言,欧美、东南亚、中亚等国际水果消费市场对鲜食苹果需求呈逐步增长趋势;就国内水果消费市场而言,鲜食苹果及其加工品仍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市场竞争力视角而言,通渭县属我国五大苹果主产区中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在果品品质、果品价格等方面颇具市场竞争力。基于区位视角而言,通渭县在西北地区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近年来不断加大了对西南市场的开发力度。伴随我国苹果生产着重点逐步向西部迈进,通渭县苹果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

2 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技术力量较为不足

当前,通渭县服务苹果产业发展的县级单位,以林业草原中心、农技推广中心为主,从事经济林果专业的技术人员较为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业技术服务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现代建园模式及先进技术推广率偏低,老劣果园面积仍占据着较大比重,技术支撑不足,制约了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

2.2 果品基地建设滞后

近年来,随着通渭县不断加大对苹果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虽然已初步构建起可实现生产、贮存、运输、销售等功能的产业服务体系,但当地果品基地建设仍较为滞后,因此制约了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同时,一些果园管理标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生产管理上的物资投入有限,没有严格实行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手段,果园管理水平偏低,果园经营管理不科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苹果的加工销售,对通渭县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 品牌意识薄弱

当前,通渭县苹果产业物流体系建设仍较为缓慢,在苹果贮存、运输等方面物流信息不透明,再加上企业化程度偏低,使得果农主要以家庭为产销单位,制约了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另外,基于长远发展视角,通渭苹果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品牌价值也逐步提升,但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原本属于通渭苹果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其他苹果品牌所抢占,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通渭苹果品牌建设。

3 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对策

3.1 推广先进技术,提升果品品质

首先,采用高垄覆膜集雨保墒技术。近年来,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研发的高垄覆膜集雨保墒技术,在陇东南苹果产区得到推广应用,切实解决了当地降水不足的问题,对于年降水量在400 毫米以上的区域无需进行补灌,可切实满足乔化苹果优质高效栽培的水分需求。对此,通渭县可积极推广该项技术,以促进提升果品品质。

其次,强化生态循环发展。积极推行果畜相辅相成的循环绿色生产技术,发展养殖产业,打造农村沼气工程,有序落实“果-沼-畜”三位一体生态果园建设模式,致力于推进果园环境生态改良、产业互促良性发展。另外,加大对增施有机肥料、果园高垄覆膜+行间秸秆覆盖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果业、生态循环果业,提升通渭苹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次,实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引入“灯、板、带”物理防虫、生物农药治虫、性引诱剂诱杀等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残留。

3.2 构建苹果产业园体系,打造标准化基地

首先,地方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在最适宜种植区,陇川、新景、鸡川等优势产区,通过鑫旺林果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贮藏库+果农”的模式,致力于打造一批拥有现代化设施装备、绿色生产方式以及可创造良好综合效益的苹果全产业链产业园,并基于此助力地方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3]。

其次,推动新建骨干龙头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并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合作社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减税降税、贴息贷款等,有效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同时,大力引进外部企业,依托股份制合作,推动林果业发展,有序构建集多元、绿色、特色于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另外,进一步加强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图2),打造标准化基地,提高科技水平,推动通渭县苹果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图2 标准化果园建设

3.3 优化品种结构,满足苹果市场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通渭县果农为创造经济效益,在建设发展果园过程中,并未做到科学规划,高标准建园,高技术引领不足,由此使得品种结构单一,生产品种主要为红富士系列品种。随着苹果栽种面积及产品的逐年增长,通渭县苹果产业出现了苹果品种单一、红富士苹果价格下跌等不良现象。鉴于此,在推进新老果园建造、改造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优良的早中熟及中晚熟品种,如金冠、红将军、嘎拉、乔纳金、美国8 号等,依托对苹果品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满足苹果市场对早中熟品种的需求,防止由于苹果品种过于单一引发的价格战、损害果农利益等不良现象。

3.4 加强品牌建设,推进营销模式创新

首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聘请第三方公司,设计辨识度高的品牌标识,申请专利保护,注册通渭苹果公用品牌,通过各类媒介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提升通渭苹果品牌知名度。其次,推动企业及个人丰富营销模式。适时开展营销经纪人培训,依托专业营销培训机构对当地果品营销经纪人开展专业培训,提升经纪人营销能力;同时,依托以奖代补手段,推动苹果经纪人积极联络客商,助力通渭苹果营销。另外,要积极参与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活动,开展通渭苹果品牌推介主题活动,并对通渭苹果的系列产品进行展示,突出通渭苹果产业特色,让大家能够认识通渭苹果,喜爱通渭苹果[4]。

3.5 支持推广苹果加工产品

苹果在产销环节,除去会受到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不断发展转变的国内外水果消费市场行情的影响。就当前国内外水果消费市场发展的实际而言,国内水果消费偏向于鲜果消费,国外则偏向于深加工产品消费。因此,通渭县苹果产业应当充分把握市场发展需求,在注重鲜果贸易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开发推广罐头、果汁、脆片等苹果加工产品。近年来,国外消费市场对苹果加工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当前通渭县果品加工仍处在起步阶段,仅有少部分企业在生产苹果醋,再加上没有对其他产品进行开发,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制约了通渭县果业加工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5]。鉴于此,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做好服务工作,推动地方企业发展苹果精深加工,开发苹果汁、苹果脆片等多样化加工产品,减轻鲜果销售压力,延长苹果销售时长,创造更理想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推进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不仅是提升通渭县特色产业效益的发展实际所需,还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对此,相关人员应紧紧围绕如何更有效推进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进行探索研究,立足于地方苹果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推动通渭县苹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通渭通渭县果农
三个好朋友
李鹏鹏书法作品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二)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发展中的通渭
诗三首(2)
通渭影子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