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文创”语境下的福州漆艺产业的发展研究

2023-10-25杨佳安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艺文漆艺漆器

杨佳安(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研究福州漆艺产业在文化创意背景下发展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区民俗文化历史的高度浓缩,是民间艺术的遗存和写照。新的时代背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肩负延续传统文化、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引领新时代文化风潮的时代任务。漆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重要且夺目的一项,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也产生不同的特色漆工艺,如福州脱胎漆器、平遥漆器、成都漆器等。各地的漆工艺都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内核,成为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内驱力。

漆艺文创耳饰(来源:曦之漆器)

漆艺文创挂件(来源:笔者摄)

福州是著名的漆艺之都,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被选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非遗产业较受大众关注,有接入文创市场的先决条件。中国使用漆器的历史有7 000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漆器作为生活器皿被使用,发展至战国和汉代,漆工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工艺上更加精巧且开始作为祭祀礼器被使用。后出现更多新工艺如镶嵌、雕漆,漆工艺开始和更多其他材料结合,至明末清初时期,福州的漆艺产业由于脱胎漆器工艺的复兴而发展到了高峰,能工巧匠层出不穷,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精品。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州漆器的生产及销售主要以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的外贸漆器为主。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工作不断发展,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思路与模式提出了要求。在信息交融的今天,当代漆工艺也一直在探索能够和市场环境接轨的全新发展道路,逐步与文化创意产业走向了有机结合。

二、福州漆艺产业与文创产业结合的现状

制约漆艺产业和文创市场接轨的主要问题来自消费主体、市场环境以及漆工艺产业本身。一是消费主体层面,许多消费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欠缺了解,且缺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继而导致文创市场缺少优秀传统工艺的消费群体。二是整体市场环境受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海外工艺品涌入国内市场,对传统工艺品市场造成冲击,消费对象流失。三是非遗传统工艺产业本身缺乏创新,形制守旧,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环境。在新时代下,人民对传统文化文创产品的强烈需求主要在经济的上升阶段,对文化艺术品的消费需求已发生根本转变,因此,漆艺产业及其他文创产品市场在此阶段应该能够顺应局势变化需要,作出一些相应改变,做到修身守正和改革创新的有机结合。

现今漆工艺文创产品在旅游文创市场的表现比较突出,但同时存在大量复制性强且用材粗劣的产品。旅游市场是地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点领域,游客往往通过购买特色纪念品来了解地区的传统工艺历史与文化内涵。传统漆工艺产品使用的是天然大漆,由漆树上采割的天然树汁经过氧化处理而成的原料,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效果,且制成后经过打磨抛光具有盈润光亮的视觉美感,其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现今漆艺旅游文创市场中充斥着以化学漆为原材料,并为缩减工期而跳过抛光步骤,直接使用化学材料达到光亮效果的漆艺旅游产品,丧失了传统工艺中不可替代的艺术美感,也难以让购买群体真正理解大漆工艺的独特之处,造成传统文化继承传播的断层。在漆工艺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应注重保留传统技法中优秀的表现形式如脱胎漆器、犀皮漆、金属色的运用、螺钿与蛋壳镶嵌等,此类技法在各地漆工艺中都有出现并发展出带有特殊地域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成为地区文化的缩影。其研发设计是在体现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传承古老工艺技术,将民族文化符号铭刻于器物之上,凝练在纹饰之上传递给使用者,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目的。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事业的逐步深化,其重心已由主要重视非遗技艺原封不动地保存收录,转变为了对其创新性传承开发模式的细化探索。在保证遵循非遗工艺的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促使其在市场环境中的流动,开发适合当代消费群体的文创产品,避免非遗文化在生产活动中的停滞。这种保护开发型战略也为大漆工艺的再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重视地区性保护,也为非遗文化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收益,促进了旅游文化市场发展,增加了文化消费的比重,以发展创新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漆器的胎底制作方法和髹涂技法早在汉唐时期就随着漆器传播到了海外,成为亚洲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近代以来,我国漆工艺事业相对处于停滞和保守的状态,但在邻国如韩国和日本,却愈发受到重视。在日本,漆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很早就开始了。20世纪70年代,漆艺就被日本纳入“重要无形财产”保护名录并发展出新的地域特色和特殊技法,如“莳绘”。虽然中国在近代对漆工艺的保护传承工作起步较晚,但应该明确的是漆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承载的民族基因是无法替代的。

三、福州漆艺与文创产业结合的路径分析

(一)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根植于一个地区的文化脉搏,连通古今,是连通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桥梁。福州漆文化在制作工艺、外在表现、审美构建上都是福州人民长久以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凝练。因此,在制作漆艺文创产品时,应当体现以受众为中心、以非遗文化为根源、以文化自信为核心的特点。通过打造与地方实际生产生活的漆艺文创产品,在工艺和题材上进行革新,通过联动其他特色文化如寿山石艺术、软木画艺术、木雕艺术等打造具有浓郁福州民俗特色的漆艺文创产品,能够让漆文化在普罗大众间流通。

(二)坚持让漆艺术回归生活,创新生活化文创产品

大漆工艺最早是在生活器物的制作中出现的,此后由于材料昂贵、工艺复杂逐渐脱离生活用品的范畴,成为被束之高阁的奢侈工艺品,漆工艺品逐渐远离大众视野。过去漆艺行业面对的市场群体主要有家具行业、宗教塑像行业以及文玩工艺摆件等。近年来,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电商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人群结构开始偏向年轻化,市场需求也出现了转变,对手工艺品的需求开始转向“小而美”。在当代,由于天然漆的特性,在保证特殊肌理纹样和表面光亮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能够附着在不同的器物胎体上,从单纯的装饰物如工艺摆件到有实用意义的食器、花器、茶器等都有广泛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代漆工艺从业者也开始重视大漆在全新材料上的运用,如金属、玻璃、布料、树脂材料等,不再局限于传统胎体,因此漆工艺具有了与生活用品结合的可能,如服装设计行业以及3D打印行业等。

(三)引入现代设计概念,改变漆艺文创产品设计理念

在文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出更加切合时代、充满活力的文创产品是从业者的目标。传统的漆艺作坊在制作上有时受限于传统题材和技法,导致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近年来,漆工艺也接入高等院校的教育系统,在很多以漆艺著称的地区性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或美术专科院校中都设有漆艺专业,为古老的大漆工艺注入全新的能量,同时也优化了非遗传统工艺的从业人群结构,为非遗大漆工艺接入现代市场带来更多可能,同时为漆艺行业与文创产业结合的未来发展探明了方向。传统漆艺作品中的造型、肌理、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中的色彩、图案、文化现象等结合起来,以受众为中心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让漆艺文化得到传播和发展。

漆艺文创杯垫(来源:笔者摄)

(四)以受众体验为核心,打造旅游文创IP

文化IP是文化创新、产品创造、商品服务的综合元素的集中展现。其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撑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文旅产业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漆艺作坊由于产值、生产方式、商业运作等方式,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IP。因此,构建文化旅游IP是创新业态、发扬地域文化特点的重要手段。以IP效应宣传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反作用于漆艺产业,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和与漆艺文创产品的结合,活化地方经济;强化与工业设计、生产的跨界联合,使艺术产品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产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打开文化旅游IP的宣传和营销渠道,消费带来的商业营利又会再促进新的文创产品设计生产,形成正循环。

四、结语

福州漆艺创意产品是福州的特色地方旅游文化载体,其有文化性强、工艺性传承性强的特点,应当兼具审美性、文化艺术性、实用性等特征。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融入文创设计,不仅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繁荣现在的文化产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产业化的路径之一。文化产业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产业,传承传统技法、融汇中西、服务人民的精神生活是文化产业的责任,在发展上与时俱进十分重要。

漆工艺文创产品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变,消费者的需求转向更加具有文化美学价值的产品。此时,漆艺文创产品必须具备能够凸显民族特色且具有不落后于时代的美学元素,才能够在文创产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并最终拉动非遗文化的再发展。在对漆工艺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群众的需求导向,创造能够唤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的产品。同时要注意融入地方元素,因地制宜地为文创产品注入更多新的能量。在漆工艺产品的开发制作中,可以尝试和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尝试更多材料的融合,以及对底胎造型的创新。在销售过程中,也应该避免单一的销售途径,可以与原产地合作进行以文化传播和地区性保护为目的的旅游市场销售,同时积极接入电商平台,通过积极营销和网络宣传达到拓展市场和宣传非遗文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艺文漆艺漆器
艺文活动早知道
艺文活动早知道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漆器收藏三问
奇妙的漆艺之旅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小陈老师来上课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